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拓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为学习、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提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因此,课堂上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过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是 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许多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求欣赏教学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逐步掌握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需要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高中音乐鉴赏课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以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让每位高中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发表自己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探讨中由“欣赏”逐步过渡到“鉴赏”音乐;由感性的接触逐步过渡到理性的参与.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聆听,积极参与听觉体验,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学会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体验,对于音乐教师来讲,  相似文献   

6.
李振坤 《学周刊C版》2019,(9):141-141
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是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器乐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初步表现音乐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农村小学器乐进课堂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把"指挥"这一活动形式运用到音乐鉴赏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改变音乐鉴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8.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引导学生体验对所听音乐的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聆听习惯的培养是增强学生音乐理解力和欣赏力,以及扩大他们音乐知识的关键。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离不开聆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孟虹 《成才之路》2010,(30):65-65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高中学生,更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最具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学科,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以及丰富其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过去的音乐课上,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往往会以灌输、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有关的知识一股脑儿地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欣赏课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新的理念指引下,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发现、自己探究、自己体验,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扩大他们音乐…  相似文献   

12.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1):73-73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要提高音乐欣赏课堂效率,应注重欣赏教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相似文献   

13.
巩晨 《考试周刊》2013,(36):186-186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音乐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独特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具有丰富的音乐的印象,对于培养他们对音乐印象的发散变换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是音乐教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听、唱、说、演等方式,感受表现动物的音乐。让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同时,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音乐手段,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音乐的美,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82):149-150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是现代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音乐教师应通过培养音乐能力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和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体验和聆听能力,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在音乐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而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挖掘情感因素组织教学,学生并没有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提高音乐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而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又要求:“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经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这些无疑体现了音乐教育对学生个体和学生审美体验个体差异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大多以教授音乐知识为主,大多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美感的意识,没有很好地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而不是一种以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生活中审美实践培养出来的,这就离不开审美教育。人的审美教育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其中音乐教育就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主要从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放飞想象的翅膀,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四方面就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