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工作场所学习是区别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围绕工作场所开展的一种有针对性的企业培训和团队学习、员工个体参加的一系列非正式学习。考虑到工作场所学习是围绕工作环境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因此如何选择学习策略是保证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建立工作场所学习效果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拟定的工作场所学习策略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有助于拓展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深度,并为结果性工作场所学习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作场所学习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范畴,在成人教育、企业培训、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都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随之而来的是各领域研究者对工作场所学习的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的认识千差万别,不利于在同一话语体系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共享。本研究吸收了不同领域学者的观点,试图从认识论、知识观和学习理论的视角建立一个工作场所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工作场所学习理论建设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基于工作场所而展开的学习形式。学习策略是为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制定实施有关学习过程的行为方案。探究提升工作场所学习的策略,有助于丰富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研究,为过程性评估工作场所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有应变环境的能力,也就是要发展工作组织和个人的学习能力。近年来,随着对工作场所学习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它的内涵已经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延伸。本文分析了工作场所学习的若干主体之间关系,探讨对应的调整策略和导向意见,望能有助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内涵的发展,同时也为工作场所学习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开放教育中引入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开展移动学习效果评价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开放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文章通过对移动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现状的分析,以柯氏评估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等四个层次分析开放教育移动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阶段,选择合适的移动学习效果评价指标,构建了开放教育移动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并指出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工作场所学习顾名思义即在工作场所中学习,具有时间灵活、地点固定、环境全真、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等优点,文章从余力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工作场所学习在减轻负担,增强能量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从成人学习者个人层面、企业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分析了工作场所学习的现实意义,以期唤起社会各界对工作场所学习这一成人教育方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分析、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大学生党员的支部建设、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大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从形式上看,主要是论文,缺乏有分量的论著;从内容来看,重复性的研究多,大多属于工作总结,理论深度不够;从来源来看,大多出自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推行"三育人"的第二课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进大学生公寓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解决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进大学生公寓面临的问题,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在体制、机制、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深化。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大学生公寓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翔 《考试周刊》2012,(20):155-156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就业工作是高校发展生命线。两者作为高校各项工作中两个重要的部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的重要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方式,以期为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并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大学生学习成果的获取。美国高校利用帕森斯AGIL分析模型开展大学生学习成果测评,具有良好的理论适切性,其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与潜护功能,与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四大子系统呈对应关系,并较好地实现了功能发挥,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其成熟的制度化的评价模式,对中国开展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具有借鉴意义。高校需要重视理论研究、强化第三方组织的评价作用、丰富测评方法,同时,要提高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多措并举,提高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自编量表对全国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52所高校的92122名大学生进行学习观、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观、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偏正面,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大学生的学习观和课堂体验既直接影响学习收获,也通过学习方式间接影响到学习收获。学习观、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对学习收获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高校中存在差异。根据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与指标结构分析的结果,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转变大学生学习观和学习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多维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大学生多维途径的互动;深化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实行分类管理,形成高校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建立全国高等学校分类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持续实施国家大学生分类教学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推行研究性学习则可以使二者得到有机结合。高校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必须正本清源,应注意厘清其本质归属问题、价值取向问题、组织实施问题、科学评价问题和师生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承敏 《江苏高教》2021,(5):89-93,109
面对“流量一代”的当代大学生,高校思政教育从内容到手段都显滞后,整体缺乏现代感,现代技术的进步正潜在倒逼着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大数据视域下,需要增强思政工作者的技术敏感性,树立思政工作战略新思维,促进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挖掘科学价值背后的社会价值和教育资源,研究开发以数字技术呈现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最新成果,以网络空间培植和传播意识形态新型产品,开启数字化思政教育新范式,有利于改革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学习模式、课堂方式和评价体系,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对全国4461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控制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学习环境的不同维度对本科生专业知识、学科前沿成果、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以及未来规划能力等有显著正向作用。总体而言,高校学习环境对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大于学生背景因素。具体来看,学习环境的不同维度对本科生能力发展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学习空间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作用较大,学术讲座和科研兴趣支持对学科前沿成果影响最大,任课教师的帮助对学生8项能力均有较大影响,辅导员的帮助在学生未来规划能力提升上具有较大作用。研究认为,应建立和完善高校学习环境支持体系,重视学习环境不同维度的作用,为不同背景的学生能力发展提供差异化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互助,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可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阐述大学生互助的内涵、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开展大学生互助的战略意义。高校应将大学生互助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并且通过大学生互助的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文科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也是成人师范院校文科的重要课程,但近年来高校学生特别是成人师范院校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有所减弱。教师应该结合成人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自觉地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联系当代社会与文化,更新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古代文学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分析目前国内外职业教育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存在评价不准确与研究成果不能有效推广两个主要问题。提出从结合具体专业、考虑课程类型、加强与企业合作、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等方面开展研究,完善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讨了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路径,得出三个结论:(1)大学生的通识能力、科技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大学学习总成就存在着显著的群体差异(如性别、专业和父母学历等)。(2)如果不考虑学校环境变量,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图书馆、课堂学习、生师互动、同伴交往等方面的学习参与对他们的发展基本上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且它们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就与发展的主要因素。(3)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并非无足轻重,它一般通过学生个体层面的变量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的或负向的影响。从这些结论得出三点启示:(1)高校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资源应更多地投放到那些能够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参与有关的活动、课程、项目和办学条件上。(2)高校在设计校园学习环境时,应该了解不同导向的环境通过大学生学习参与对其发展可能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3)从大学生变化与发展的角度考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是要研究"学校培养"对"人才质量"的影响。尤其需要尽量排除大学生发展可能受到来自学校之外的因素的影响,探究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纯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高校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情况,为高校开展形成性评价提供参考,通过问卷调查全国19所高校385位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意见和建议.结果显示,93.25%的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75.06%的教师更支持使用形成性评价,尤其是教龄在20年以上、课堂结束会进行小测的教师,71.17%的教师认...  相似文献   

20.
重点高校以“科研”优势为基础,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重在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地方高校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为支撑,突出学生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的提高,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高职高专院校更加侧重于“产”,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不同层次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拓宽视野、依托优势、突出特点、健全机制”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带来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