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于1953年大学毕业,1956年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早期我进行过火山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研究,1958年以后专攻沉积学。50年代我在研究祁连山古生代火山岩系时,首次确定其喷发旋回及层序,并首次详细研究了细碧角斑岩,一直为后来同行所引用。60年代我提出的相分析和古地理图编制方法,曾在国内很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贵州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基[2009]01-12-10),是为了开展“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研究工作而前期启动的全国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修编项目.项目负责人为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戴传固研究员.项目完成了新一代《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编制及贵州省地质图(1∶50万)、地质构造图(1∶100万)、寒武纪第二世南皋晚期-都匀早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二叠纪乐平世吴家坪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三叠纪中三叠世关刀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及说明书编制,首次编制了贵州省大地构造相图(1∶100万)及说明书.重点补充了第一代地质志未编入的微体古生物、新发现重要生物群、变质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对前寒武纪地层、岩浆岩进行了系统清理,获得一批锆石U-Pb年龄数据.加强了在贵州十五个建阶地层剖面、事件地层、沉积盆地、构造运动及构造旋回、大地构造相、新构造活动、地质演化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古地貌、岩心相、测井相以及生产动态综合分析,在新沟嘴组沉积时期,江陵南斜坡为继承性古斜坡,同时通过岩心相描述:新下段砂岩主要以极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但颜色表现不一,Ⅲ油组主要以深灰色,Ⅱ油组主要以灰主,Ⅰ油组主要以棕红色为;由于受物源及古地貌控制,新下段沉积时沉积微相均以滩坝沉积微相为主,其中下_6~1、下_2~2、下_4~2为主要砂体发育层系,其特征表现为:平面上规模较小、连通性较差,垂相上具有一定的叠加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结合古沉积背景、岩心观察、测、录井资料等对刘庄地区刘9断块区开展单井相、测井相、剖面相以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确定了刘庄地区沙二下主要为三角洲~漫湖沉积环境,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道侧缘溢岸沉积、滨浅湖的泥质浅滩、砂质浅滩、洪水水道间的漫溢沉积等,为后期开展相控砂体展布特征研究以及油气分布特征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东营南坡东部地区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特征的研究程度一直较低。本文在研究了白云岩和灰岩岩相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东营南坡东部地区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的主控因素:古碳酸盐岩物源、古地貌、古气候等,建立了两种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刻画了沙四上亚段古地形控制的岩相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郭桦  杨怀宇 《内江科技》2010,31(8):17-17,10
黔桂地区石炭是发育了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杂一些滨海相砂岩及半深海相泥岩的沉积建造。本次研究通过野外实际资料,结合研究区大量的古地理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黔桂地区沉积相类型主要有台地相、台地边缘、台盆相:石炭系时期黔桂地区主要泥盆纪的古地理格局,有煤系发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马依井田地质资料和岩芯及测井曲线的分析,总结了马依井田晚二叠世龙潭期层序地层特征、分析了砂体展布特征、以地层层序为单位进行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探讨马依井田龙潭组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研究区从龙潭早期到晚期为潮坪-三角洲-泻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以取心井为基础,根据岩石的岩性、颜色、颗粒结构、沉积构造结合测井相标志以及粒度曲线、物性分析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潜东南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该区碎屑物来源比较单一,主要受北部物源影响,储集条件北好南差.生烃条件南好北差;生烃凹陷北侧三角洲前缘相区内的长期继承发育古隆起、古斜坡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9.
针对人工绘制电力系统图的繁琐、错误率高等问题,选用Magik开发了系统图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可以从地理图开始自动生成供电范围图与电力系统图,而且还提供了相应图形的自动更新功能。将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进行了整理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玛湖凹陷艾湖成藏带重点井的岩心相、测井相、连井剖面进行分析,结合古地貌、地震相、砂岩百分含量等对白碱滩组各段的沉积相类型、平面展布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沉积控制因素,为本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永安地区戴一段沉积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沉积模式的研究分析,认为在断陷湖盆演化早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所需要的古地貌、古水深、古气候、古物源等有利条件。永安地区戴一段发育湿热气候背景下断陷早期形成的低缓阶地平台控制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表现出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大致以坡折带为界分为内前缘沉积和外前缘沉积,内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河道冲刷叠置,平面连片分布,外前缘相带增加,砂体受湖浪改造作用增强,形态发生变化,受可容空间、物源供给、平面位置等方面的影响浅水三角洲在时空上表现出一定的演化规律。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分布广,延伸远,大大拓展了油气勘探范围,它的提出对永安地区进一步的油气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超  周静  蔡佳成  毛雪莲 《内江科技》2013,34(4):162+17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西部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的库姆格列木群指不整合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之上的一套含石膏及盐岩的泻湖相夹陆相的海陆交互沉积。经过对库车坳陷中西部大北-克深区带库姆格列木群地层的蒸发岩沉积旋回的识别,确立研究区蒸发岩沉积旋回2个,与地层划分有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取心井岩心样品的薄片、扫描电镜以及DST测试等资料分析,对Birsa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pper和Middle Birsa砂岩储层品质好,表现为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具有高孔隙度、中渗透率特征。在Middle Birsa古地貌恢复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岩样沉积构造相标志,提出了研究区沉积模式、并进行了单井相和平面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井区为潮汐水道沉积,与其岩石学特征、较好的物性特征是一致的。对取心样品的敏感性实验表明,Upper储层具有速敏、盐敏和碱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辽河油田署一区杜229块兴隆台油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署一区杜229块兴隆台油层为陆相断陷湖盆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渊前缘、前扇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浅滩、分流间薄层砂、分流间洼地、河口坝5种微相类型;古地形、边界同生断层和湖平面的变化是署一区杜229块扇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伊金霍洛旗洛河组进行实测并采集样品进行微量元组分析,结合地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定量分析了古水体盐度、古气候及古环境特征,以恢复研究区洛河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16.
滴南凸起二叠系气藏储层发育段与其沉积前古地貌位置密切相关,古地貌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特征与砂体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研究区勘探程度低且井控程度分布不均的特点,将钻井与地震紧密结合,采用层拉平法对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进行恢复。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古地貌可划分为东部隆起带和西部凹陷带2个地貌单元,其中东部受中间高四周低的古地貌格局影响,二叠系砂体呈断续天窗展布,古构造低部位发育有利砂体;西部凹陷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发育广泛,是勘探开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彭华  钱水华 《内江科技》2010,31(9):102-102,63
对于沉积相体系的分析,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各种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归纳和深化沉积相研究成果”.通过沉积特征研究,确定了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恢复了东营组的古地理环境:全文从沉积相判别和沉积微相划分,以及沉积相对非均质性的影响,时尚店油田东营组的沉积相特征、各小层的储层平面及空间展布、储层韵律性等进行总体描述,从根本上论证了东营纽是一个湖成三角洲,属破坏性三角洲沉积相的沉积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王海丰 《内江科技》2010,31(12):141-141,174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部,是江汉盆地第二大生油凹陷。晚白垩系沉积时期,气候干旱,构造活动频繁,致使该时期沉积体系发生较大的变化,早期为冲积扇沉积体系,中期为河流相沉积体系,晚期为浅湖相沉积体系。冲积扇相主要表现为扇中和扇端亚相,河流相主要表现为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漫滩亚相,浅湖相主要表现为滩坝亚相,浅湖亚相。其河流相及冲积扇相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位。根据沉积体系特征将晚白垩系地层划分为渔三段、渔二段、渔一段。  相似文献   

19.
梅冥相1965年出生于贵州省仁怀市,198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沉积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成为全国地层委员会寒武纪工作组成员,2006年起任《地层学杂志》编委,2007年起任《古地理学报》编委;2006年被剑桥  相似文献   

20.
王云喆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05-305,301
以取心井单井相分析为基础,研究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特征,建立起扶余油田沉积微相测井相模式;应用测井相研究扶余油田中区13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及储层含油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