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随着中国进入汽车社会,交通事故频发,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令人惊心。由于酒后驾驶、醉酒驾驶所致事故比例高、危害大,引起了广泛关注,酒后驾驶、醉酒驾驶“人刑”也得到了社会大众和部分学者的支持。但根据刑法谦抑性理念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控制酒后驾驶、醉酒驾驶的其他手段并未穷尽,“入刑”既无必要,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2.
危险驾驶行为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减少和避免危险驾驶,尤其是醉酒驾驶行为的发生,成为理论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以后,因危险驾驶行为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案件骤减,"醉驾入刑"功不可没。文章透过刑事政策的视角对此进行了继续研究,从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着重探究了"醉驾入刑"的立法和司法根据。  相似文献   

3.
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关于酒驾入刑,笔者提出几点思考。一、从政治生活的视角,分析酒驾入刑的现实必要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  相似文献   

4.
危险驾驶自2011年正式入刑以来,对有效遏制酒后驾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基层办案部门办理此类案件在程序上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是否可以刑事拘留后起诉、审判?对危险驾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逮捕?如何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等。对这些问题各地做法不一,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5.
醉酒驾驶行为给社会、公民造成重大人身和财产损失。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实施以来,其行为由原来的违法行为变成了犯罪行为,性质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全社会广泛关注“醉驾入刑”能够真正按质按量予以落实,公安交警作为“醉驾入刑”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要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执法,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为亲情和危险所动。  相似文献   

6.
超载超限是道路交通中的一种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安全。但现行以行政为主导的治超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在长期的治理实践中收效甚微。因此应借鉴域外治超的经验,考虑将超限超载入刑,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在超限超载入刑的路径选择方面,应列为"危险驾驶罪"的一种情形。并且针对当前"双超"难以治理的现状,在犯罪类型上考虑设立为抽象危险犯更为适宜。尤为重要的是,在超限超载入刑的同时,还需完善其他配套措施,以充分发挥入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将醉酒驾驶定为危险驾驶罪。在成都孙伟铭案、南京张明宝案等一系列由醉酒驾驶导致的惨案发生之后,醉酒驾驶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但醉酒入刑还是引发了热议。支持者认为原条文对醉酒驾驶的处罚过轻,应该借鉴外国的经验,以刑罚手段制裁醉酒驾驶。反对方则认为应该坚持刑法的谦抑性,醉驾入刑将刑法的犯罪标准扩大。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为切入点,讨论刑法的谦抑性。醉驾入刑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其实际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考查。  相似文献   

8.
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弥补了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不足,但还存在危险驾驶表述不严谨,缺乏实害犯的量刑幅度,刑罚过于轻缓、实践操作性不强等不足之处。因此,对危险驾驶罪予以完善就成为司法实践的需要。如应进一步界定危险驾驶行为的范围和种类、细化危险驾驶入罪的标准,适当增加危险驾驶的处罚力度和共犯规定等。  相似文献   

9.
危险驾驶入罪的民间呼声日高,学界、司法界的论证日臻完善,相关立法工作也进入了实质审议阶段,鉴于相关立法草案的规定过于粗疏,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罪责刑的法律建构,以期对完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了危险驾驶罪,这标志着危险驾驶行为入刑在2011年得以实现。我国将"危险驾驶"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一方面可以说是出于保障民生而顺应了公众的诉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立法者对社会现实情况的积极回应。我们在高呼立法者正在越来越多的关注民生、关注民意和社会现实情况的同时,还需要冷静下来去探讨增设危险驾驶罪所引发的刑事立法思考,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必要性思考以及危险驾驶罪的执法困境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历经了许多危机事件的考验。正是在应对各种危机事件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获得了相应的进步。危机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危机事件的非常状态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危机事件的发展变化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迁;危机事件提供的特殊舞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中获得高票通过,并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危险驾驶罪”这一新的罪名。但“危险驾驶罪”立法仍存在缺陷,如对危险驾驶行为的界定过于狭窄,情节界定比较模糊,在法定刑方面只规定了基本犯.而对于危险驾驶造成危害后果者没有涉及。因此,我们应通过司法解释补充危险驾驶罪罪状、合理设置危险驾驶罪的主刑以及其他法律设定柔性惩罚措施来实现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实验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剖析目前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物联网背景下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再认识、加大投入、促进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和提高人员素质的改革要点。分析和展望了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危险化学品申购和危险化学品过程管理的工作举措,对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实现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精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二硫化碳泄漏处理及火灾扑救中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硫化碳(CS2)作为石油化工产品的添加剂、溶剂和磺化剂,本身具有高易燃性及高神经毒性,属于危险品,二硫化碳燃烧后形成的产物危险性极高,在事故处置中要加强个人防护。文章简要介绍了二硫化碳理化性质、发生火灾特点、灾害事故处置方法和扑救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供相关人员商榷。  相似文献   

15.
提出基于CD4013及家用程控交换机的便捷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遥控发射信号或远程固定电话拨号为CD4013提供时钟脉冲,驱动CD4013输出控制信号,可以一键控制一种家用电器启停。家居出现漏水、火灾、煤气等险情时,检测电路发出异常信号,重拨留存的电话号码通知主人。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pproach of “Realistic Idealism” to moral education developed by the humanist-progressive moral educator Janusz Korczak, and the role hope plays in it. This pair of terms seems to be an oxymoron. However, their employment is intentional and the article will demonstrate their dialectical interdependence: “Idealism” encapsulates the educative drive to humanize the world and “Realistic” sets up empirically verifiable, ethical limits to idealistic strivings, and serves as an antidote to the dangerous pitfalls into which romantic and mystical forms of it fall.  相似文献   

17.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危险犯有犯罪既遂形态意义上的危险犯与犯罪成立形态意义上的危险犯两种可能性,而对应于这两种研究角度,对“危险”这一前提本身的界定是不同的。立足于将危险犯作为犯罪既遂形态之一这一前提,危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非现实性:二是与现实的联系性;三是表现形式的非单一性。基于将犯罪既遂划分为多种形态这一前提,危险犯之危险具有结果的意义,即危险犯之危险是危险结果而不是单纯的行为的危险。将危险结果与犯罪性结合起来,将危险结果作为犯罪结果的一种类型来理解,危险结果就是指由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所造成的某种事实状态所表现着的对犯罪客体侵害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共同危险行为的案件时有发生。由于共同危险行为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因此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对其颇为关注。学者们在研究该制度时,对于其构成要件问题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随着《侵权责任法》的颁布,该法第10条专门对共同危险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尽管如此,依然无法平息关于构成要件的争论。首先对学术界关于该制度构成要件的相关学说进行梳理,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自己关于共同危险行为构成要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危险模式入侵检测的关键问题是分析入侵行为所产生的报警,给出一种危险信号序列的分析机制。文章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基于FP-tree的危险信号频繁项目集挖掘算法,最后进行了相关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了危险理论入侵检测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