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时下,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化生活。人们在工作之余,看看电视,休闲一下,确实能调节情绪。尤其是寓教于乐的好节目,能使人感到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2.
电视是20世纪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伟大发明之一。电视的普及使“地球村”的概念成为人们眼前话生生的现实。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的中国电视事业,经过4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蔚为大观。到1997年,我国经过正式批准成立的电视台有3000多个,电视观众10.94亿人;城市观众乎均能收看15套节目,农村观众平均为6套节目。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大国。电视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收看电视的行为方式和节目取向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脱口秀”节目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什么是“脱口秀” TALk SHOW的音义译是…  相似文献   

3.
“讲故事”近年来成了电视荧屏上一种蓬勃兴起、方兴末艾的“叙事”样式节目。看惯了煽情、眼泪、刀光、剑影,人们似乎更想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凡人的酸甜苦辣,于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一夜之间走进了千家万户,从中央到地方,讲故事之风吹遍了每一块荧屏。它使人们穿越虚假矫情,真实地看到了自己额头上打下的烙印、眼角边岁月留下的沟壑、眼睛里流溢出的欢乐,而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但是许许多多或悲或喜、或远或近、或平淡或曲折的故事中,有的让人过目不忘,有的则如耳旁微风,看来,故事并非全都好讲,关键看你如何选择,怎样讲出来使它们更动听。  相似文献   

4.
未来学家爱尔文·托夫勒曾经预测:“我们如今是把少数节目给极多的人看,将来是把极多的节目分给少数人看”。这对于长年累月兢兢业业制作电视节目,殚精竭虑为扩大有效覆盖面、争取收视率而努力的电视人来说,似乎是一个令人感到黯然神伤的话题。然而,当今世界电视的发展趋势却正在不可置疑地印证着这一理论。电视频道的专业化,传播对象的“小众化”、“分众化”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和热点。一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我国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一般而言,电视频道的设立和改造,“对谁传播”大体有两种指向,一种是针对最大…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电视媒体以其传递迅速、纷繁多样、具体形象、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导向性强的特点和优势,把大量的信息包括价值观念、理论观点、生活样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极大地变革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家庭里,天天看电视的青少年有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占19.5%,偶尔看电视(每周2天以下)的占14.5%,不看电视的仅占1%。在信息化、网络化逢勃兴起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仍然是我国青少年喜爱的媒体。这就给电视工作者提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电视这样一个大众媒体,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真正帮助当代青少年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探讨电视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就成为摆在全社会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发展,要求媒介的标准越来越高,而视点却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不论从节目的形式、内容。包装上,都能明显看出这一点。特别是电视,最近几年中“贴近百姓,走进生活”似乎成为一种共同的时尚和一致的美学追求。本文拟从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生活》、《实话实说》看电视的生活视角。超低近距离平视化而今,有谁在电视中露面,已不再是一件稀奇事了,不再会因为镜头对准某君,而引起当事者的局促拘谨,局外者的旁观关注。而倒退十年,却还是个稀罕的风景。这表明受众已由媒介崇拜实现了可喜的升华和超越,是一种觉醒和进步。尽管…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曾刊登读者成彬的文章《电视新闻给我们看什么》,对电视会议新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不久,《中国电视报》转载了这篇文章。笔者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颇有一番感想。现在,人们对生活的需要概括为五个字,这就是衣、食、住、行、看。看,主要指的是看电视,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是对电视工作者的鼓励,同时也是电视工作者的重任:要让观众看后感到满意。新闻是电视的主体,新闻节目办得好坏,决定着电视台的声望、影响和兴衰。电视既然是党、政府的喉舌,会议新闻总是要有的,并…  相似文献   

8.
看电视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休闲方式,作为家庭媒介的电视也长期是中国的第一媒介,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幸福感的源泉,看电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看电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基于2013和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发现日常看电视和空闲时间看电视(或看碟)均直接提升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但只有至少达到“经常”或“每天”看电视才能显著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表明电视使用对幸福感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门槛。本文通过相互竞争的两个中介机制分析了看电视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中介分析发现,看电视通过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间接提升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但看电视并没有因为提升了物质主义倾向而降低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电视,在众多媒体中的地位越来趁突出,越来越重要;电视,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电视出现的“三多”现象也越来趟使观众难以忍受。 一是会议新闻多。每天夜晚,打开电视,首先要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而每次联播中的会议新闻几乎占了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时间。上行下效,各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的会议新闻所占比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弄得观众们天天看那些“大官小官排排座,主席台上讲话者口芳悬河”的镜头,以致于老百姓三五天没看到某些领导讲话开会的镜头,就怀疑某些领导是不是犯了错误,被纪检部门“两规”了,或…  相似文献   

10.
刘峰 《视听界》2004,(2):32-34
电视是20世纪人类一项了不起的科技发明。有了它, 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文化娱乐内容丰盈,人们的精神生活富足起来。但是,人们一方面享受电视,离不开电视,一方面又憎恨电视。据《环球时报》报道,2003年12月12日,意大利发起了至少有40万人参加的“不看电视运动”。发起者称,电视垃圾使人们疏远了传统文化,人们应当去剧院和博物馆,而不是每天在电视机前浪费4个半小时。又据美联社2月2日报道(见2004年2月6日《参考消息》)纽约州库珀斯敦的16所幼儿园开展了一次少看电视的活动”,“孩子们会因不看电视而受到鼓励”,有调查认为此举“可以(让孩子)从幼年开始改掉这种(看电视)习惯”。另据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称,也将在2004年早些时候发起“关机日”活动,让民众走出客厅,享受一天无  相似文献   

11.
罗攀 《新闻知识》2006,(9):48-49
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并占据了人们相当大的娱乐空间,这种娱乐形式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吸纳某种化的重要途径。看电视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消遣形式,电视媒体以其高覆盖率及快速传递信息的优势引领着大众的注意力,但近年来诸多频道同质化的节目反而使得注意力更稀缺。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唯有带来轻松和快乐体验的娱乐才能深入人心且吸引注意力,因此出现娱乐化的趋势是必然的。这种娱乐化趋势已不仅仅是一种影视现象、娱乐现象,更是一种化现象,它正引领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中,还没有一种媒体能像电视这样广泛而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对少年儿童来讲,电视的影响更为明显,据调查,我国城市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两到三小时,电视是青少年每天接触时间最多、获取信息最大、受其影响最深的媒体,看电视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讲故事”近年来成了电视荧屏上一种蓬勃兴起、方兴末艾的“叙事”样式节目。看惯了煽情、眼泪、刀光、剑影,人们似乎更想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凡人的酸甜苦辣,于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一夜之间走进了千家万户,从中央到地方,讲故事之风吹遍了每一块荧屏。它使人们穿越虚假矫情,真实地看到了自己额头上打下的烙印、眼角边岁月留下的沟壑、眼睛里流溢出的欢乐,而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但是许许多多或悲或喜、或远或近、或平淡或曲折的故事中,有的让人过目不忘,有的则如耳旁微风,看来,故事并非全都好讲,关键看你如何选择,怎样…  相似文献   

14.
据一项社会调查.北京市民家庭里.表示“天天看电视”的儿童有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有19.5%.“不看电视”的只有1%。可见儿童对电视的兴趣明显超过其他媒介。当前,少儿读物成人化、游戏化和西化倾向却比较突出.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色情网站使不少未成年人沉溺其中.一些有低俗淫秽、暴力恐怖内容的精神产品已经开始腐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有了电视之后,一切就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每晚七点,稍前,或稍后,直到十一二点,必然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已经很难想象,有哪一天晚上可以闲坐着不看电视。晚上的日子,是属于电视的,而且,似乎从来如此。这是一种习惯,也是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根据文化学家们的界定,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看电视既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则电视已成为一种地道的文化是肯定的。那么,当代人每天晚上都接受着电视文化的熏陶,当是毫无疑问的了。二十几个频道的信息——各种文化的和非文化的画面和音响铺天盖地而来,把人们的脑子…  相似文献   

16.
于洋 《记者摇篮》2005,(2):53-53
电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化进程,它使得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梦想成为可能。一个小小的屏幕就像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使人们的视觉、听觉极大地延伸,古时传说的“千里眼”“顺风耳”在今天成为现实。其益处自不在话下,但与此同时,这把双刃剑也使得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空前疏远,电视暴力文化垃圾等诸多问题开始困扰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徐旭中 《视听纵横》2005,(3):114-115
长期以来,因为“山会海”的影响,在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里,会议新闻所占比重甚大。纵观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形,面对一大叠讲话和报告,电视记不善于选择角度去报道,陷入了程式化的误区,稿千篇一律,写得如同“会议公报”一般。至于镜头台上台下互相映衬,拍的则是会标、主席台、与会,几乎成了公式,单调枯燥乏味,似乎电视会议报道就是让领导干部说说话、露露脸。因此弄得观众甚为反感,有的观众一看会议新闻便转换频道,可以说如此报道自然产生不了应有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电视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各种调查显示,现在一般美国人一天看大约6个小时的电视。如果说人们在将近1/3的时间里看到听到的东西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那倒确实奇怪了。电视信息对人们已经如此熟悉,它们简直已成为简单的真理了。在即时通讯的时代,电视媒介所提供的新闻,不仅可以更快地传播,而且受众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电视是他们最重要的消息来源。有2/3被调查的人说,他们的消息大部分来自电视,有一半人说,他们发现电视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人类传播学的阐释,“语言”对于传媒具有独特的潜能与魅力,而事实上各类传播方式也都具有符合自身规律与特点的传播“语言”,对各自传播“语言”的把握、运用与升华,也正是决定着新闻传媒传播活动总体成败和审美层次高低的关键所在。 随着现代社会传媒的飞速发展,电视尤其是电视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已成为公众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每当人们把报纸、广播与电视置于同一个平面来审视的时候,人们又似乎总是隐约感觉得到电视所存在的欠缺,即荧屏的丰富背后隐藏着的“语言”的贫困”。所以人们在获取信息时,总是在通过电视获得最新的消息后,再通过报纸来获得有关的背景资料及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20.
白兰 《新闻前哨》2004,(10):50-51
看电视,是现代工业明条件下大众化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看电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生存状态和整个社会心理?电视作为媒体在这个被看的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还是商业化?电视对大众形成影响的利弊如何?电视制片人在完成电视内容的生产和流通中被哪些因素制约?这都是电视研究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