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王充,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论衡》是其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著作。王充在《论衡》中运用唯物主义思想,对充斥泛滥于当时的世俗迷信以及谶纬神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同时,他还关注民生,关注人才,强调推行惠民之政。  相似文献   

2.
杨银行 《兰台世界》2014,(10):22-23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其经典巨作《史记》为后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最宝贵的史料记载。在其众多的论著当中,司马迁的一些政治观点和思想,可看到一个比较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其经典巨作《史记》为后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最宝贵的史料记载。在其众多的论著当中,司马迁的一些政治观点和思想,可看到一个比较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4.
王充(公元27—100年),字仲任,今浙江上虞人士。他是东汉末年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在我国教育历史上同样占据显著地位。我们主要是以王充的著作《论衡》来探寻其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东汉思想家、教育家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首次提出"知为力"的论点,并倡导"博通能用"对治国治学的重要性。王充教育思想的求实精神,对我国当代发展教育事业仍然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秦玉 《兰台世界》2014,(12):154-155
东汉思想家、教育家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首次提出"知为力"的论点,并倡导"博通能用"对治国治学的重要性。王充教育思想的求实精神,对我国当代发展教育事业仍然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讨论《文心雕龙》中的“经典”问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佛克马、蚁布思所说,“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严格地、如此长期地被尊崇的经典: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本世纪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1经典及对经典的研究——“经学”构成了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宝库。二是《文心雕龙》中对经典的重视。“经典”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出现频率是相当之高而且其地位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吴林伯在其《〈文心雕龙〉字义疏证》中指出…  相似文献   

8.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王充《论衡》中有好几篇涉及到夸张,其中《艺增篇》说:“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  相似文献   

9.
郭淑娟 《今传媒》2016,(9):156-157
唐代是中国古代墓志发展极其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不管从出土数量还是碑文的字数来说,都是很受瞩目的。这些墓志为研究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志文文字也是这个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有重要的价值。《王叔宁墓志》主要记载王叔宁生平、职官和家族兄弟等,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文化。本文从该墓志的释读入手,对王叔宁生平、职官和家族兄弟从史料方面进行考证,运用对比法对《王叔宁墓志》的楷书艺术风格进行分析。主要对墓志形制、纹饰、艺术风格等作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宋史·李光传》及其他传世文献,对李光生平、仕历的记载多有歧误,对李光世系亦无记载。新刊布《宋故参知政事李光墓志》,为李光生平、仕历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可据以补正《宋史·李光传》及其他传世文献记载之疏失。同时,新发现浙江图书馆藏清同治本《山阴天乐李氏宗谱》,为李光世系研究提供新的李氏宗谱史料,其文献史料价值应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史记》中有大量的宫殿建筑史料,主要集中于《本纪》、《列传》、《世家》等体例中。这些宫殿建筑史料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体现了秦汉"侈靡"与"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宫殿建筑设计思想。同时,这些宫殿建筑史料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往往是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是展现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2.
王充两度担任文书档案官员,在他两次任职的离职期间,撰写了84篇20余万言的《论衡》.王充高尚的品德、卓越的见识、渊博的学问、非凡的写作才华,能给从事文书档案史学工作的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史记》①不同篇章或同一篇章前后对于同一史实记述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有纪年类、人物类、地理类、史事类等四种类型.考究差异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史记》文本在流传过程中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司马迁本人所为,司马迁著史时,其处理史料的方法、行文笔法、史学思想、个人疏略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史记》记述上的前后差异.本文仅就司马迁处理史料的方法与《史记》记述前后差异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为文化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出现了文化繁荣的鼎盛局面。在这一时期,《史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流传更加广泛,研究《史记》的著作大量涌现,是自汉以来《史记》流传、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也是写本最纷繁的时期。但当时的写本今多亡佚,仅有九卷传世:三卷原藏敦煌莫高窟,即《史记集解燕召公世家》残卷、《史记集解管蔡世家》残卷、《史记集解伯夷列传》残卷。此三卷皆被法国人伯希和盗去,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另外六卷唐写本,皆藏于日本,即: 1.《史记集解夏本…  相似文献   

15.
《忠经》是儒家系统阐述忠德的一部重要经典文献,对中国传统忠诚文化体系做了系统总结,对忠的基本内涵、社会价值进行界定,最重要的是构建了忠诚文化体系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生平检索》(以下简称《生平检索》)是由我国民族新闻史研究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白润生主编出版的一部学术著作。《生平检索》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搜集、整理,它的问世不仅填补了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史料研究的空白,而且对研究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研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  相似文献   

17.
《忠经》是儒家系统阐述忠德的一部重要经典文献,对中国传统忠诚文化体系做了系统总结,对“忠”的基本内涵、社会价值进行界定,最重要的是构建了忠诚文化体系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李嘉伟 《大观周刊》2011,(48):18-18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随着学科的细分,主要从以下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9.
朱有燉为明代颇为重要的文学家,其交游对其生平思想乃至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心路历程、社会生活的反映,朱有燉诗词文集《诚斋录》原刻已佚,嘉靖本为其后裔据周藩原刻重刊,系最接近原貌的版本。结合相关史料文献,通过对嘉靖本《诚斋录》所收诗词文的解读,相继考知与其交游或相关人物有张古山、溥洽南洲、古峰禅师、杨曜宗、朱仲安、邢旭等六人,并于文末对考之未详的周藩纪善余士美之父静学翁作了相应补证。凡此,为深化朱有燉交游进而为其生平研究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书讯     
《中国图书评论》2015,(3):1-3,129,130
秦汉思想研究系列周桂钿著16开周桂钿先生是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在秦汉思想研究领域尤为着力。本文集是周桂钿先生四方多年研究成果的结集。著述中对王充哲学、董仲舒思想及其学说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解说,对秦汉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人文、科学、经学、天文、医学等内容做了全面宏观的分析和把握,使秦汉思想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和逻辑演进的历史脉络。《王充哲学思想新探》69.00元《王充评传》56.00元《虚实之辨:王充哲学的宗旨》7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