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应激与运动员倦怠关系及其中介变量,采用运动员倦怠问卷(ABQ)等测量工具,对专业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从事闭锁式和开放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对倦怠的各维度均存在主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修正后的理论假设模型.结论:①情绪/身体耗竭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成就感降低在运动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事运动5年以下的运动员成就感降低最明显,从事运动9年以上的运动员运动贬低最强烈.②从事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倦怠水平无差异;运动员倦怠的3个维度在开放式运动项目与闭锁式运动项目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应激可直接影响运动员倦怠,也可通过自我效能感及自尊等中介变量对运动员倦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倦怠的测量与ABQ的初步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作松  周爱光 《体育科学》2007,27(8):66-70,75
为寻找适合我国运动员倦怠的测量工具,在全面分析运动员倦怠测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运动员倦怠问卷在我国运动员中进行了试用与修订,首先,选取231名我国运动员对ABQ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其次,依据ABQ在我国运动员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和对部分运动员访谈的结果修订ABQ。然后,选取101名我国运动员对修订后的ABQ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1)ABQ运用于我国运动员时,其结构效度不太理想,成就感降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差,造成这一结果原因可能在于受到文化价值等方面差异的影响;2)修订后的ABQ由13个条目构成,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是一份从应激和运动承诺的视角对运动员倦怠进行解释的问卷,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运动员倦怠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倦怠现状,对福建省一些运动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开放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较封闭式运动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更容易产生运动倦怠,尤其体现在情绪/体力耗竭方面;(2)不同性别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差异不具显著性;(3)不同的运动等级,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差异不具显著性;(4)训练年限为5年以上的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总体水平和情绪/体力耗竭显著高于训练年限为1-2年、3-4年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的应对与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134名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男运动员较之女运动员的应对方式有显著的差异,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应对方式多.②运动员的运动等级越高,积极应对的方法越多.③应对与运动员(健将、一级、二级和三级)的运动成绩呈正相关,运动成绩越好,应对方式越多.  相似文献   

5.
运动心理技能是运动员体能、技术和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保证.以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理论和认知理论为基础,以篮球运动项目身体对抗性特征作为切入点,对我国10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同身体对抗能力关系进行研究.标准回归分析表明:在所测量的六项运动心理技能中,注意力和动机控制两项心理技能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具有较强预测力,自信心和集体重要性这两项心理技能预测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倦怠认知-情绪应激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揭示浙江省运动员应激和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浙江省183现役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研究发现:①浙江省运动员的应激和倦怠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倦怠的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②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比赛失利和运动损伤是浙江省运动员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组织行为学、体育管理学视角,对浙江省高校144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倦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影响运动倦怠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影响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为:训练适应性、教练员因素、学校政策制度、应对“学训压力”的能力等四个因素。而性别、年级等类别变量对运动倦怠的影响非常显著。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应当注意的问题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以帮组青少年运动员更好地、有效地进行体能训练.1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意义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一般为10-15年,运动员的系统训练的科学程度越高,运动员生涯的寿命越长,训练的科学程度越低,运动生涯的寿命越短.  相似文献   

9.
少年跳远运动员在训练中,意外受伤事故时而发生,直接影响系统训练和运动成绩提高,迫使个别运动员过早离开运动场,结束短暂的运动生涯。通过调查访问以及自身多年实践,运用运动医学、运动力学、运动生物学、解剖学等学科知识对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意外受伤事故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创伤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特质运动员自信心量表(ASCI)及运动可能自我量表(EPSI),对我国优秀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运动任务自信心、运动应对自信心以及目前与未来的可能自我状况进行测查,分别从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特征和游泳项目特点两个不同视角,分析自信心与积极的可能自我对于发挥成绩的重要作用,同时探讨特质运动员自信心对运动可能自我预测作用,以此提高我国优秀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训练和参赛的动机,为我国优秀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训练比赛心理的调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