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人们对于郑卫之声都有不同的评价。本文介绍了郑卫之声的内涵,梳理了人们对郑卫之声的不同评价,从郑国的社会现实的视角对郑卫之声的生成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纸的发明及纸写本书的发展纸的出现对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给纸下有不同的定义.要求对下列三个定义作全面的领会. 1、《说文解字》对纸的解释为:“纸,絮、??也,从系、氏声.”絮,就是坏的丝绵,??,是水中击絮.意即纸是在水中漂丝绵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时间效率,如何快速、直观地把电视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单位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让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最终使观众得到良好的视听感受,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不同同期声的交互使用就可使节目节奏富有变化,对观众造成视听感受的强烈冲击。同期声是指在电视片拍摄的过程中所记录的人物语言、环境背景声、现场声、效果声等。它不仅能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氛围,同时也能够表达出记者对新闻事件所具有的情感。作为事实一部分的…  相似文献   

4.
我在《苏东坡与陶渊明的无弦琴》一文中,阐明了苏武继承发展了古琴与隐逸有着密切关系的方面,把陶渊明无弦琴的境界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想着重阐明苏东坡对古琴与雅俗之乐的看法。琴被儒家视为“圣庙之乐”而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重视。在白居易和欧阳修的诗文里有一些根据儒教思想视古琴为王化之乐、雅正乐器的代表的视点o。他们严格地把古琴与“郑卫之声”——琵琶、古筝等俗乐区别开来。这种思想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所普遍信仰。苏武的诗文里也找得到受欧阳修影响的痕迹:“见见儿女语,思想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此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受众的角度,基于6个城镇的1736份问卷调查,对广告的社会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比较全面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受众对广告的社会效果的评价不高,人们对广告产生的社会效果持不太满意的态度.不同居住地、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受众对广告社会效果的评价上有较显著差异.在对基于受众评价的广告可信度考察中,发现广告传播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并在讨论中,推导出广告信任的评价与研究,乃是平衡广告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中间值.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的不同评价方法,并对一些重要的评价项目做了总结。文章的最后部分还概括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声景观(Soundscape)这一词语是芬兰地理学家Grano J.G.于1929年首次在ReineGeographie(德语,意为纯粹的地理)一书中提出的,研究范围是以听者为中心的声环境,是人们所听到的声音,而不论人是否愿意听到。[1]加拿大作曲家和环保主义者Schafer R.M.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率先将声景作为艺术概念(听觉的风景),在本国开展研究,并倡导通过倾听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声环境。  相似文献   

8.
电视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传媒,其影响力和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是较高的。心理学认为,眼和耳是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两个最重要的器官。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电视正是适应了人们的这种生理特点,因此,它能够最生动、最直接地带给人们信息和心理感受,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人们心理因素的变化也就对电视的传播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受众的心理主要包括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大多数公众所共有的心理,而个体心理因不同个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层次等因素而不同。在电视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个体心理的变化将直接影…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史学》2006,(2):42-45
正月 在融融的守岁烛光之中,旧年悄悄地溜走,新年的轻步走入了人间.在报晓的鸡鸣声中,围炉守岁的人们,收拾起期待的心情,投入了新的兴奋之中.老上海的人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在心中充满了希望,想着:啊,元旦到了!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媒体接触情况,与平时相比有何不同?他们对今年春节期间媒体的一些重头戏又是怎样评价的?本刊做了一个小型调查,结果如下:1.你在春节期间接触最多的媒体是:A报纸5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对档案信息质量的研究也愈来愈重视.但随着管理角度的不同,人们对档案信息质量评价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例如,从文献利用的角度出发,用户更乐意使用内容质量、信息的效用质量来评价档案文献质量;从馆藏管理角度,管理者大多以信息的集合质量作为档案文献信息质量的评价侧重点,其具体指标一般是馆藏文献相关性与完整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与变迁的阶段,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令人们充分意识到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同期声编辑处理能力进行客观考察,希望可以逐渐追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本文主要基于信息化时代的背景,客观研究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中,有关同期声的主要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13.
近年发表的对核心期刊效能的评价文章中,多数谈论的是核心期刊的负面效应、功能异化.核心期刊虽然成为了学术质量评价的一种标准和依据,但它并不强迫任何个人或单位去遵从它.核心期刊的出现及其应用的广泛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评价主体及办法,并在提高期刊质量、促进学术发展方面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们应正确看待核心期刊,充分发挥其正面的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声画关系是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这两年以来,《现代传播》等刊物也陆续发表了不少文章,但就目前情况看,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仍然相当大,“商榷之声”仍不绝于耳,这种长期争论未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讨论中我们在方法与思路上的重大缺陷。在此笔者想就争论本身作一次反思,间或谈一些自己对声画关系的思考。一、概念用语模糊所指能指错位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单元和形式。概念的模糊,将导致思维与对象的们离。在声画关系的讨论中,我们就恰恰出于表述己见的需要,让现行概念负载了过多的非本质…  相似文献   

15.
广告代理模式的得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是2003年初成立的都市频率.成立之初,台里根据当时的经营状况及对经营风险的评价,选择了以广告总代理的方式来经营都市之声.这也是当时不少广播频率的共同选择.与过去的广告部经营、全体员工一起拉广告相比,广告代理制显然有其更加市场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陈澜 《声屏世界》2006,(10):59-59
在越来越多的电视散文作品中,同期声成为其声音的主体构成。大量同期声的运用,使以叙述为主体的电视散文呈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本文主要谈谈同期声在电视散文作品中的运用。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散文的感染力。在电视散文作品中,运用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散文作品的现场感和感染力,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并能弥补画面的形象不足。在抒情写意的片中,同期声的运用使人们对事物的感受更加细腻。作为电视散文的拍摄文本和所对应的画面由于各自负载了不同的电视叙事功能,它们在交流中,很容易产生音画对位的单一模式。而在这种电视声画对位的模式中引入未加…  相似文献   

17.
电视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为比较成熟的声画传播技术,而作为其中主产品之一的电视新闻则更因它完美的真实再现性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然而,由于电视的直接受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感觉器官,因而以往对电视新闻的评价大多局限在定性方面,而比较缺乏  相似文献   

18.
魏劲松 《新闻前哨》2005,(11):62-63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时间效率,如何快速、直观地把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单位时间获取更大的信息量,让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跳跃感强,最终使观众得到良好的视听感受,是节目制作所努力追求的。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不同同期声的交互使用就可使节目节奏富有变化,造成对观众视听感受的强烈冲击。变化所具有的张力,变化带来的美感,都使其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从民众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的视角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效果的评价方法,丰富情报学在政府信息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过程]选取教育、住房、医疗等12个民生相关领域的生活事件,通过不同角度的查询语句模拟人们对上述事件的信息需求。定义匹配率、可见度、覆盖率以及查询平均有效网页数等指标来衡量政府网站公开的信息符合人们需求的情况。结合检索系统和人工筛选共同判断哪些网页符合人们的信息需求。采用全国35个城市政府网站的227万网页数据进行评价实验,评价指标兼顾对内容层面的相关性和评价可操作性的考虑。[结果/结论]本文将信息公开视为政府向民众提供的一种信息服务,根据公开内容所能满足的民众信息需求定义评价指标,衡量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并通过对35个城市政府网站进行不同维度的指标计算得到评价结果,检验了该方法在政府信息公开实际效果评价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在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不能盲目追求爆炸性、独家性,而应充分考虑突发事件报道的社会影响.议题属性设置理论为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一个视角:议程是由一系列议题组成的,不同的议题被赋予不同的显著度,因为在议程中每个议题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而每个议题本身又包含着许多不同方面印每个议题都有其自身的属性,这些属性可以用来评价或思考这个议题.正如媒体对不同的议题的设置会影响该议题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媒体对于某个议题不同属性所赋予的不同显著性,会影响受众对于该议题的认识.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通过对于事件属性的选择,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