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清代士绅是与地方民众和官僚体系有着密切联系的群体,他们既了解民众需求,获得民众信任,又能够与政府官员交流联系,代表官府从事一定行为,因此在地方事务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响 《新闻窗》2013,(6):74-74
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是本土化和人本化,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计息息相关,深受平民老百姓的关注。它以地方民众为本位,对民众具有控制、沟通、告知和传递的功能,为民众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扩大民众的视野,改变民众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3.
王笛先生所著的《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1870-1930》(下称《街头文化》)是一部关于下层民众生活的历史画卷。作者取精用宏,运用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诸方法,对成都下层民众与公共空间、社会改良者以及地方政治三方面以街头为舞台的关系进行了细  相似文献   

4.
杨军 《档案学研究》2019,33(1):122-125
依据封建层级管理体制,宋代榜文文书大体分为皇帝颁布的敕榜、中央百司所发榜文和地方官府发布的榜文。其中,中央百司及地方官府的指挥、政令需要吏民周知的,均遵循相关规定,以榜文的形式传达至基层社会。榜文文书的下行及公示于民众成为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府日常行政运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由此建构起中央与地方、官府与民众之间政治信息沟通、互动的基本渠道。  相似文献   

5.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在地方社会中被视为一位灵验的民间神祇。本文以慧能的出生与圆寂地广东新兴县为例,结合地方史料、民间资料及访谈材料综合分析,认为慧能从寺院祖师演变成民间神祇,经历了神灵崇拜的正统性、灵验性及民间化的文化建构过程。地方官绅对慧能的关注,建构了信仰的合法性基础。与此同时,六祖慧能逐渐由禅宗祖师演变为地方"灵验"神祇,与地方社会产生诸多的契合关系,表现为维护地方利益的灵验事件之中。地方民众为获得供奉六祖慧能的合法权,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地方民众、寺庙及士绅之间,六祖慧能成为不同阶层与人群所认同的"象征符号",成为凝聚地方认同与建构地方社会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不断凸显。电视媒体离不开地方民俗,因为电视传播与民俗传播有着高度的趋同性。民俗文化使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从而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民俗文化所具有的通俗易懂、真情和谐,让观众喜爱。传承民俗文化,取悦于民众,引导民众,是地方电视媒体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在传言与房价暴涨背后,是地方政府、投资者和民众对京津冀一体化的不同诉求  相似文献   

8.
易俗社是一个集艺术、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戏剧研究及演出的文化实体,不仅为地方社会生活改造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平民之路,也加快了地方民众娱乐生活近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是地方都市类报纸的传统版面,与前些年一些都市报经济版面效仿财经类报纸,偏重财经味,走高端路线不同,近年来各家都市类报纸经济版面纷纷放下架子,放低视角,重归平民化路线。报道从普通民众的需求出发,以平民化的视角,选择普通民众关心的选题,采用适合普通民众的传播方式和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魏周时期,由胡汉民众自发形成的自然聚落散布其间,这些聚落群体被称作"坞壁"或"乡村",地方豪右便生活在"乡村"之中,通过"乡里"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地方,豪右通过乡里阶层化功能建立起井然有序的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时代视域下,县级新闻网站的发展模式需要关注地方特色,以及新闻价值对于普通民众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力。本文围绕民众意识形态及地方特色发展的双重维度,探讨了县级新闻网站的阶段性发展路径。希望通过精准定位大众意识形态,积极推广媒介融合信息,充实县级新闻素材内容,扩充地方新闻收集队伍,最终达到支持县级新闻网站的加速特色化发展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央政府执行统一的土地、环保法律,不只是为了维护全国性法律的权威,而是为了更好地让民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当民众的权利遭到侵犯,尤其是遭到地方政府侵犯,因而在地方的行政、司法机构无法得到救济的时候,中央政府的执法机构能够向民众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救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主的政绩诉求.与普通民众维系一个优美生存环境的愿望之间.如何在良性的互动中取得平衡7[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从传播伦理的角度看民间网络舆情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翔  吴昊 《东南传播》2010,(1):28-30
本文通过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分析,从传播伦理角度出发探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时应该拥有的基本对策,认为:唯有坚持信息公开,积极响应民众质疑,以正确引导舆论为目标增强信息透明度才是应对媒介与舆论环境变迁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于国鹏 《青年记者》2016,(28):28-29
如何展示地方文化在海外的风采,深度呈现地方文化对他国民众在价值观层面上产生的影响?如何展示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产生的重要影响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推动地方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份特别助力?  相似文献   

16.
周维华 《视听界》2014,(5):65-68
地方体育电视日渐式微,需要适应时代背景,权衡专业体育与休闲话题的比重,以此调整电视版面,将本土实际与市场走向相结合,掌握本土核心赛事,了解本地民众兴趣特点,扩大体育休闲节目的制作范围。  相似文献   

17.
地方组织处于国家、地方、民众的网络结点,与这三个层面的互动对地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东莞明伦堂因拥有万顷沙田产而集聚力量,成为清中后期到民国年间在东莞社会影响巨大的类政府地方组织,是研究珠三角地域社会诸问题的重要案例。学界对东莞明伦堂早有关注,但目前尚无系统的研究综述。经文献梳理发现,以往研究主要在地方控制层面对该组织的性质进行了辨析,在沙田问题中解读了地方社会网络,以及在明伦堂开展的社会事业方面探讨了该组织的功能。研究总体上趋于细致和多角度,但还存在研究时段偏前、整体性研究和田野调查不足、材料利用有限、理论探讨有待深入等问题。在"国家-地方-民众"的研究视野下,东莞明伦堂研究的价值可超越一地范围,以资分析中国近现代地方社会的结构和发展过程,并为中国其他地域社会的整合研究提供案例与阐释逻辑。  相似文献   

18.
江黎 《大观周刊》2011,(5):99-100
网络舆情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热点,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借助其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表达民众情绪,发表民众观点,将大众声音集中体现,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网络舆论力量。地方公共政策更加体现民意,伴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网络舆情对地方公共政策产生的影响逐渐显现,尤其在其制定时,网络舆情推动着政策制定的合法、民主、公平。同时,网络舆情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因此,地方公共政策对待网络舆情的影响,合理利用,表达公民的利益,促进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顺利进行,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顺畅。  相似文献   

19.
声音是与特定社会文化语境和民众群体紧密相连的地方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声景和与此声景相联系的听觉社区进行民族志的经验描述和呈现,是了解该地区在特定时空中形成的地方性知识系统和文化象征体系的重要且有效途径。研究听觉民俗/听觉遗产,即是希望在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框架内,将声响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线索和考察对象,探讨声音在建构民众群体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探究声音如何深刻影响着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实践活动和情感表达,以及声景系统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被不断传承和改变的反思性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民生问题已经被搬到了政务大餐的上席。十堰市长公开电话(市长热线)也应运而生。这既是拓宽政府与民众沟通渠道的实务之举,也为我们地方媒体存这两者之间进一步扮演好"桥梁"与"纽带"角色提供了新的契机。《十堰日报》发挥作为地方党报主流媒体的优势,主动加强与市长热线的良性互动,取得了强强联合带来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