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的苦乐观。明代理学虽然是对宋代程朱理学的继承,但是在对“乐”的看法上又有所差异。与宋代程朱苦乐观相同,明代理学家们如曹端、薛瑄和胡居仁等也用“天理”来诠释“乐,”也认为“乐”是心中“纯粹天理”境界,但是由于他们比较注重人生实践,对于宋代理学家们要求“格”那无穷无尽的“天理”感到既不切实,又有脱离人生的感觉,于是明代的理学家们大都把“理”诠释为“当然”之则。故而他们心中之“乐”主要是与所当然之“理”合而为一境界中所体会到的无忧与心安。  相似文献   

2.
研究宋代流传下来的描绘山水自然景观的原创绘画,有着传承意义上的理性思考。站在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宋代理学对山水画自然观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李泽厚说:“理学的基本特征是。将伦理提高为本体,以重建人的哲学”。既然“理学”作为建构人的哲学,它的文化伦理精神不但对宋代的意识形态影响深刻,也对中古山水画自然观的完整形成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魏晋以来论山水画多重在创作客体,但宋人论画重在对主体人格修养的叩问.这一变化固然有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具备的自身的发展逻辑,但同时也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外在原因.山水画批评风尚的这一变化时期,正是影响中国社会近千年的理学的流布时期,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家和山水画理论家们是难以置身于理学这一"时代精神气候"之外的.  相似文献   

4.
倪瓒在为其甥华子文所绘的《云林画谱》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和美学主张,明确地要求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应寓“士气”于“画理”之中,重“逸气”而抑俗工之气,做到有理有趣,意法自然。作为一本入门指导性教材,《云林画谱》集中反映了倪瓒的绘画思想。  相似文献   

5.
也谈"三远"     
刘勇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12-114
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平面成像的视觉艺术,与西方绘画一样也依据和应用透视学原理,关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理论,后人讨论最多的是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法,实则是宋代以后山水画创作兴盛,画家们在实践中发挥到淋漓尽致地步的“移动观景”“以大观小”等观察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化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肇基于孔孟的儒学发展到宋代,嬗变为理学。论及理学思想源流,总是不能不追溯理学的实际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这对同胞兄弟。二程以直绍孔孟道统为己任,坚信树立纲常,才能造就理想人格,由内圣而外王,使天下长治久安。他们祖述孔孟的义利观,强调义的道德地位,把它抬到“天理”(亦曰“理”)的高度,提出了“明天理,灭私欲”的基本命题。主要是强调  相似文献   

9.
本文由“性灵”一词探源入手,并析了袁中郎“性灵”说的成因、内涵及在其小品文创作中的表现特征。文章认为,“性灵”说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它是晚明以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为前提,以反理学、反封建、争取个性解放、人格独立为特征的时代新潮与袁中郎独具特色的生命个性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对传统“性灵”理论的创造性的发挥。中郎小品文是对“性灵”说的最好印证和成功实践。其小品文之“性灵”,主要以“真”、“趣”、“新”为其基本的风格要素。  相似文献   

10.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不仅是一部易学著作,更是一部理学著作,是宋代易学与理学交融的杰出成果之一。程颐是在严格的儒学立场上对易传进行注解,基于“理本体”的视域中去考察易传之义理。他运用理学思想就易传中的问题进行新的解读与阐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具有理性特色的范畴和命题,其易学特色可概况为“阐明儒理”。具体而言,他利用理学的范畴对传统易经进行新意解读,如“理气”“天命”“体用”等,从而建构起理学模式中的易经体系。就其理学内容而言,他基于“理本体”的角度重新诠释了“理”与“象”的问题,将一般意义上的“天下之道理”上升到具有哲学本体性的“理”意义,详细地区分了形而上下以及“象”的中间地位,提出“因理以明象”与“因象以明理”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大多是理想化了的山水,一般是通过实地描写自然景色来抒发思想情感并表达作品的主题,而南宋的山水画由于特殊的环境则讲究画面含蓄,力图实现爱国情感与诗意之融合。在山水画的自然观方面,无论北宋还是南宋的画作则是一脉相承的,官府所推崇的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极大,并成为其精神法则。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大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而这一时期出现的宋人小品画就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其风格特征有:独特的构图方式;丰富而精微的笔墨形式;写实性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3.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院体画、文人画相互关联,共同并进,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宋代山水画法度森严,百代标程,对元、明、清后世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人画理论是中国人画理论的滥觞,它的形成指导了宋代人画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后世人画观。本立足于宋代的画论,对宋代的人画观进行考察,以说明宋代的人画理论倾向,以及其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美术史上,两宋时期是风俗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此,宋代出现了一大批风俗画家,如张择端、苏汉臣和李嵩等.《货郎图》属于风俗画的一种,研究《货郎图》的创作思想,不仅对于今人研究宋代风俗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便于考察南宋时期百姓的生活习俗.从分析李嵩的几幅《货郎图》入手,对其创作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发现,李嵩是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表达自己的爱憎,在针砭时弊中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南宋的花鸟、走兽类绘画较之北宋来,主要有四点变化:表现出充分的创作个性和特长,风格、技法呈多样性发展;注重主体与环境关系的处理,花鸟改变了北宋的全写实,畜兽则相反地转向了全写实;将北宋的长卷大轴,转为以册页和纨扇为主,向小型、精巧化发展;继承北宋人画的传统,并发展出“四君子”、“岁寒三友”,以之寄托高洁情怀或民族气节,且将水墨花卉竹木的艺术性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题画诗、题诗画,作为中国画和中国诗在精神上融合的典型标志,在宋代实现了形式上的完美融合。究其原因,与中国画在宋代的发展特征、中国诗在宋代的发展特征、中国诗画在宋代发展的共同特征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影响诗画发展的各个因素,有的通过促进中国诗画精神上的融合而为其形式融合作了铺垫,有的直接促进其形式的融合,最终开启了美术作品中诗画相得益彰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南宋是风俗画创作的高峰期,也是理学形成的重要社会时期,该时期的风俗绘画作品深受理学的影响,画面内容亲切真实,生动形象,表现出了一种平淡质朴的美。南宋货郎风俗画家们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他们主观感受到的社会生活,以及“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绘画创作理念。通过对南宋货郎风俗画的题材和技法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夯实当代风俗画的民族根基。  相似文献   

19.
与宋词普通题材最大的不同是,题画词所经营的是经过艺术过滤的自然人文意象,更加突出了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对个体精神、心灵的冲击和影响。宋代题画词有助于了解当时画家文人交往和某些失传画作的大致面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画题材体制变化情况。宋代题画词体式的传播,从金、元的响应、发展,到明朝的进一步繁荣,而至清朝的全盛。宋代题画词多有词序的特点,也为现当代中国题画词所承续。  相似文献   

20.
婴戏图为宋代流行之题材。娃娃类年画是早期杨柳青年画作品的主要内容。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吸收了以苏汉臣《秋庭婴戏图》为代表的宋代婴戏图的众多元素。《秋庭婴戏图》用线上多是游丝描,并把笔的提按、徐疾、轻重等等控制到了最为精妙的状态。受其影响,杨柳青娃娃画的线条圆润流畅、富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