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外生活》2009,(9):37-37
我国少年儿童超重肥胖率不断增长,近年来在城市已呈现流行趋势。根据国际肥胖工作组的定义,我国约有1200万超重肥胖的少年儿童;全世界1.55亿超重肥胖少年儿童中,每13个里就有一个是中国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超重或肥胖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喜欢吃油炸类和甜食的占79.85%,而以甜品饮料为零食的占61.54%,在日常习惯中吃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快餐食品,使热量和糖的摄入大大提高,是造成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因素;大约有一半的超重和肥胖初中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运动因素、饮食习惯、对形体美的正确认知和社区环境改善是干预超重或肥胖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超重或肥胖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喜欢吃油炸类和甜食的占79.85%,而以甜品饮料为零食的占61.54%,在日常习惯中吃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快餐食品,使热量和糖的摄入大大提高,是造成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因素;大约有一半的超重和肥胖初中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运动因素、饮食习惯、对形体美的正确认知和社区环境改善是干预超重或肥胖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肥胖是指青少年身体里脂肪过多蓄积造成体重超标准的现象。一般体重超标10%为超重,超20%为轻度肥胖,超30%为中度肥胖,超50%为重度肥胖。个别青少年因骨骼坚硬、肌肉发达而超重不算肥胖。肥胖青少年常常一活动就感到心慌气短,甚至由于氧耗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出现头晕、头痛和血压增高等现象。造成青春期肥胖的主要原因为:一是遗传及内分泌紊乱;二是体力活动不足;第三是摄入的热量超过了自身消耗热量。青少年防治青春期肥胖要注意以下五点:第一,要对肥胖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之懂得肥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肌体的危害,掌握肥胖防治…  相似文献   

5.
分析超重肥胖对30—49岁女性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对年龄30-49岁的101名成年女性,进行身高、体重、身体成分、台阶试验、血压、肺活量、1min跳绳的测试,采用单因素方差和Person相关分析超重肥胖对30-49岁女性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1.101人中体脂率标准的有15人,超重有42人,肥胖44人,肥胖率占43.56%。2.标准和超重女性的台阶试验指数、血压、肺活量功能指数、1min跳绳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准和肥胖女性之间、超重和肥胖女性之间的台阶试验指数、血压、肺活量功能指数、1min跳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体脂率与心血管功能存在相关性,与台阶试验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体脂率与肺功能、1 min跳绳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30—49岁女性体脂率达到肥胖水平时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湖南省公务员身体成分数据进行抽样,抽取100名公务员数据组成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公务员男性在20-24、25-29岁两个年龄段及45-49岁年龄段,体脂百分比较高,超重或肥胖现象较一般人群有提前趋势.女性在分别在35-39岁、50-54岁年龄段,是身体成分超重和肥胖发生的高峰时期.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湖南省各年龄段公务员的身体保健和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病症,近年来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患病年龄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中公布了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测试法、询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三明市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身体质量指数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级知识分子超重、肥胖的现象已较为严重,而且在超重、肥胖的趋势上男性要大于女性.超重肥胖现象主要与高级知识分子日常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不足有关,也与工作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不断上升,城市中每5个孩子中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亿人超重,6000万人肥胖,其中城市超两成儿童超重或肥胖,北京6岁到17岁的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者达到40%,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  相似文献   

11.
肥胖问题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许多流行病的研究证实,体内脂肪过多也就是肥胖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许多慢性病与超重和肥胖有直接的关系[1]。以吕梁学院2008级789名大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大学生体质指数BMI动态分析,发现BMI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摄入过多钠盐可能加速人体细胞老化,这一点在超重人群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摄入盐分多的肥胖青少年,他们的染色体端粒明显短于摄入盐分正常的肥胖同龄人。人出生时,染色体端粒都有一定长度。端粒长度被视为判断衰老程度的重要标志。端粒比平均长度短是健康欠佳的标志之一,意味着早逝几率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儿童肥胖不仅仅是个人的饮食和身体健康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滞后的现象。传统的崇尚“胖”的育儿观念、以祖辈带养为主的现代带养方式和陕餐式的全球化环境都是导致城市儿童肥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学生超重与肥胖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河北省2005年对大中小学生的体质调查表明:身体素质方面,除速度和柔韧素质降幅较小外,爆发力、耐力和力量素质均大幅下降;体重增幅较大,学生的体形有向肥胖发展的趋势。肥胖已成为影响广大中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山市东区中学生超重及肥胖现况,探讨影响中学生肥胖的因素,为相关卫生部门制定青少年卫生和学校卫生的工作规划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中山市东区所有在校中学生,对全校学生进行体检,问卷调查、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使用BMI法筛查超重及肥胖学生。结果共调查1879人,其中有男生1001人,有女生878,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4.47%和8.99%,男生超重和肥胖率为3.90%和10.59%,女生超重和肥胖率为5.13%和7.18%,BMI指标总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生BMI值均高于女生,中山市中学生BMI均值低于全国水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重及肥胖目前在该区域中学生发生率低,应继续保持并大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高校390名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和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肥胖大学生体育态度基本处于低水平,极少甚至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提出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应区别对待超重和肥胖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其体育态度的认知成分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测试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三明市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质状况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男性各年龄段以及女性5559岁年龄段BNII均值都超过24,超重、肥胖的现象较为严重.男、女高级知识分子身体素质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性的上肢力量要优于女性,女性的柔韧性要优于男性,盖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对常熟市城乡中、小学生(10—18岁)的形态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常熟市城乡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符合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城乡有差异。城乡学生营养状况也有差异,乡镇学生好于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初中大于高中,高中大于小学。而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率则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肥胖女大学生心肺机能低于正常体重女大学生,体重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呈现下降趋势.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纠正肥胖并预防超重女生进一步发展成肥胖女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药科技的进步,中小学生贫血、蛔虫感染、营养不良等常见病呈下降趋势,但超重与肥胖、视力不良和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却一路攀升。尤其是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逐渐成熟和即将面临的高考压力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卫生问题,如“自杀意念”从1997年到2003年就飙升了80多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