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問題解答     
間:北宋初期曾經兩次出兵收复长城一帶地方,这兩次出兵和战爭的經过怎样?北宋兩次出兵的失敗,对后來有何影响? 答:契丹辽国夺取了幽云十六州以后,势力伸入長城南北地区。在落后的契丹貴族統治下,辽国軍队不断地在北宋东北边境活动,劫夺財物,杀掠人口,成为北方的严重边患。  相似文献   

2.
北宋与辽、西夏、金四个政权出现于我国中世纪的后期,它的存在历时一百六十六年(公元九六○至一一二六年)。它长期处於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之中。由于北宋汉族为主体的封建政权,生产发展、商业繁荣,加上其他各种社会历史因素,至使众多的受制於辽、西夏、吐蕾和其他民族政权的各族酋豪,部落和人民投诚“归明”於北宋,即所谓“归明人”。北宋政府对归明人专有一套统制办法。研究宋史者鲜有涉及。本人不揣学识浅陋,仅就读书所得,就北宋政府对归明人的优待政策、限制以及如何管理,作一考述。不妥和错误之处定多,尚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一■■■是契丹小字,译其语义,即是天子。契丹文之天子,有人解过。《道宗哀册》册盖有篆体小字。《辽陵石刻集录》卷四曾将册盖起首数语解为“大辽国天佑”。苏联学者达斯金将《集录》之“大辽国天佑”改释为“大契丹国天子”。并拟天子之音为[t'(?)ri-nk'u]。达斯金氏解为天子的契丹字是(?)。对此,我想推出两点:一、达斯金氏承袭了《集录》化篆归楷之误。《集录》楷化之(?),其实是(?)。从字形分析,册盖首字作(?),第七字作(?),两者部首相同。因此,既将首字楷化为(?),则须将第七字楷化为(?)。可见《集录》将第七字楷化为(?)是个小小的疏忽。从词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契丹民族发祥地的问题,近年来多有争论。作者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大量地上地下文物与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契丹民族发祥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马盂山地区是辽国盛世京都管辖平泉畿地的论断。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小传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地主阶级比较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北宋中叶进行了有名的变法运动,被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列宁全集》第十卷,第152页注②)。北宋(960-1027)时期,契丹等族不断由北方、西北方向中原进攻,北宋政府面对严重的侵扰,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每年向契丹族统治者奉送大量贡物。当时,封建国家用种种手段搜刮农民。地主  相似文献   

6.
云南契丹后裔的佛教是继承辽国时的佛教与云南佛教相结合,而发展成为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宗教,既有自己的宗教观,又有完整的宗教机构  相似文献   

7.
赵宋王朝建国之初,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但它面临着一个巩固和强化中央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的任务,太祖赵匡胤对此颇费了一番机神。正由于无暇北顾,遂使北方的契丹族趁机得以发展,建立的辽国,与北宋成对峙形势,且不时有南下的威胁。所以,对北宋王朝来说,励精图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经济实力,防御外族入侵便成了当务之急。而要开创这个新局面,就需要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人才。寇准就是这个时期涌现出的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公元1115年,兴起于北方、源于生女真完颜部落的首领阿骨打定都按出虎水旁的会宁府(黑龙江阿城南),建立了金国.此后,金凭藉军事上的实力,陆续消灭了契丹和北宋王朝,并占据辽国的全部和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一带的中原地区.由于金统治者任用贤良、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金世宗、章宗时进行蠲免租税等一系列利农措施,几十年中,北方社会的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加之金人后来伐宋取汴.宋朝大批图书典籍、法器文物被掠至中京和上京.宋朝  相似文献   

9.
耶律阿保机所建的辽朝,是一个土广民众的国家。领有部族五十二,属国六十。其中大体可分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汉人和渤海人,以渔猎经济为主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为了适应这些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耶律德光时,设置了南面官和北面官两套统治机构。这两套政治机构,反映了辽国内部封建制和奴隶制的并存。随着契丹人和汉人融合的加深,封建制逐渐代替了奴隶制,成为辽国社会的支配形态。  相似文献   

10.
北宋名学家苏洵针对北宋在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东北、西北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政策这一情况.写下流传千古的《六国论》,借战国时期六围的破灭警示统治阶级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相似文献   

11.
乌要答赞谟是不入《金史》列传并且很少见载于《金史》的一个金代前期的重要人物,他是金朝出使辽及北宋的最重要使节。他在出命名中折冲樽俎,为金灭辽和北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的结局却很不幸,这也是金朝残酪的宫廷政治斗争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12.
辽宋天池之争是双方河东划界中的一个典型,天池位处北宋宁化军北,辽朔州之南,天池之争持续三十余年。辽宋天池之争,较全面地反映了辽宋河东地界之争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3.
辽代风俗有别于中原王朝,其妇女形象也与同时期的北宋有所不同,她们或以诗文才华出众,或指挥军队杀敌立功。建国伊始,辽朝妇女的贞节观念较为淡薄,但在与北宋的长期共存中,这一现象到辽代后期有所变化,特别是在汉族妇女之中。  相似文献   

14.
童贯的对外思想深刻影响了北宋末年的对外决策,因此童贯不仅是徽宗时期对外决策的执行者,更是对外政策的思想者。童贯有着强烈的开疆拓土的思想:他"联金灭辽"的思想、和平统一燕云、输财赎地等思想都变成了现实的对外政策,并且由他本人具体执行。童贯的这些对外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打破了北宋与辽多年的总体外交平衡格局,加速了金进攻北宋的进程,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5.
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使得士人政治地位提升。士人面临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又鉴于五代士风的消沉萎靡,因而大力提倡自我砥砺的人格精神,士人风貌开始转变,范仲淹是引起宋初士人风貌转变的标志性人物。范仲淹注重个人品德修养,不断完善个人操守,形成重名节、重人格的精神品质,并在仕宦实践中身体力行,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言行对当时士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特质,成为时人的精神楷模。  相似文献   

16.
耶律羽之墓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辽代汉墓志中年代最早、墓主人地位是高、保存最完整的墓志。其志-《大契丹国东京太傅相公墓志铭并序》也是辽早期墓志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篇杰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志中关于契丹耶律氏族源,辽代职官制度,契丹与中原王朝关系的记载,对墓主人生平评价及其字应用等方面,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还具有学艺术价值,字学价值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辽朝建立初始,便是一个濒海国家。广阔的海岸地区,为辽人从事各种海事活动提供了基础,而源自宋朝与高丽等政权的海上威胁,则共同构成辽朝海军建立的内在因素。辽朝所属南京道、中京道、东京道设有数量不等的海军。海军在抵御宋朝、高丽侵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多次成功阻断高丽跨海与宋朝之间的通使活动。  相似文献   

18.
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虽然具有两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但重要的却是"以唐人为旨归"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元"、白居易"补时阙"的创作宗旨,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新乐府诗,并且还以对歌行类乐府的雅好,而使得七言歌行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创作时尚。两宋乐府因与音乐脱离了关系,而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案头文学,金代乐府诗则使这种案头文学又回归到了"原生态"时期,即其大都可配乐而唱。这种回归,显然是乐府诗史上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9.
情报工作是北宋经略辽、夏之要务。为配合正面战场的攻守,北宋在西北缘边的蕃汉居民中积极招募、发展和派遣间谍获取军事情报,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间谍专项资金与推恩封官、给田给俸等保障制度,确保了间谍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北宋朝廷在西北战场的军事行动及外交斡旋中赢得主动提供了信息支持,也对北宋智囊集团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雄州为北宋最北之边疆重镇,北临契丹,其守臣均为武将。雄州守臣的举动,往往起到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因此朝廷选任守臣便尤为谨慎,为供研究宋史者参考,特勾检宋籍,将雄州守臣列为年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