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是当前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目前,三明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还存在公众参与不够、人员和基础设施不足、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要提高三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水平,必须从三明实际出发,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方针、加快软件和硬件建设、建立"日常管理+应急管理+专项治理"的长效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寻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法律救助问题的解决对策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法学视角对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进行探析,首先依据制度变迁把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然后分析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法律救助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探讨其深层次原因,最后,从立法角度探讨了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社会现象逐渐被人们广泛关注,面对这一神秘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课题。在对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及救助管理站进行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现状,着重指出在资金投入、救助对象、救助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街头上频频出现的流浪乞讨人员与建设和谐永州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对于构建和谐永州具有重要意义.要取得良好的救助效果必须分辨真伪,完善制度,全民动员,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5.
王淑霞 《考试周刊》2007,(5):126-127
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废除收容遣送站,新建“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救助站,这充分体现了社会救助“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实施《救助管理办法》以来,在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和市容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出现了“管理真空”和管理盲区。本文试图对乞丐问题作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8月1日起,国务院制订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同时废止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符合救助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可以获得政府的全面救助。同日起,各地“收容遣送站”将悉数更名为“救助管理站”。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以<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为标志的新的社会救助制度代替了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20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后,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孙志刚"案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从实行收容遣送到今天的救助管理,流浪乞讨人员的命运经历了强制收容到充满人文关怀的待遇.但是,在这种转变中救助职能的转换、资金的来源及运作、工作人员的索质要求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救助办法>的特点及带来的变化和可能面临的问题,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服务力度,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应。目前《救助管理办法》存在对救助对象的条件设定不科学、救助方式单一、救助专业化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完善社会救助需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购买社工机构的专业救助服务、走预防发展型救助道路三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体现了政府从权力本位到义务本位的重大变化,这和新一届政府明确执政观念,树立亲民、利民形象的做法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明初移民问题"不见诸史,惟详谱牒"。2004年惠民出土的《吴铭墓志铭》载,吴铭的高祖吴均让是由棣州城东避元季乱,移侨他省,后归郡西青阳店庵里吴村的复业流民。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五年下诏书说:"流民复业,不以旧田为限。"吴均让正是因了朝廷的这一政策回到本州城西定居的。他既属朝廷所说的"流民复业"又兼具移民性质。流民复业是明初朝廷"招诱"、"招抚"政策主导下,无籍无业流民自愿的回归行动,流民回归原籍也带动了移民工作,这对当时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大量史实论述了近代中国社会流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流民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五四时期开始,我国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一批精神流浪者形象,然而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一直没有成为文学叙事的主流形象。她们的流浪比起男性的流浪来,更富有人生痛苦的深沉内涵,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潜在主题。本文梳理归纳现代小说中流浪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阐释女性流浪主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由此上升到对现代女性生存状态的更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14.
姚莹治台的游民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养游民是姚莹任台湾道期间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它使台湾清朝中期以来积重难返的游民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稳定了台湾的政治秩序,并且对鸦片战争中抗英保台斗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原杰是明朝中期和商洛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采取安抚并为流民建县、编户安置的办法,平息了荆襄流民起义。同时,他重新划定了湖北、陕西交界地区的州县区域,恢复商县为商州,建立了商洛在明代建州后的各项制度。他的所作所为,不但惠及鄂、陕两省人民,也具有行政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乞丐是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后所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是社会贫富不均和阶级分化的产物。民国时期,上海是当时中国的一个乞丐大本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深思。乞丐增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职业乞丐问题已成为社会治安的重要隐患。其产生主要是由于城乡差距以及农村地区人群收入偏低,救助管理制度的负面效应,不法分子和利益集团的非法操纵。解决乞丐职业化问题,英国慈善与矫治相结合,美国鼓励民间力量救助,我国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管理制度,明确行政执法分工,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福斯塔夫与阿Q在精神流浪这个视角入手,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个文学形象放在世界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分析,对他们作为流浪汉的生存价值、生存方式进行新的文学观照,从而发现他们的人生,实际上也是生命苦囚般的体味和经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视为人类生存困惑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