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前,家庭、学校以及自我教育的缺乏造成了当今大学生感恩思想的日益淡化,致使大学生中频频出现与感恩思想相悖的现象。这提示我们,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亟待加强。而"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2.
探析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特点及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和原因,对感恩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提出改进教育方法、主题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效途径,达到加强感恩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院校中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责任.在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行发掘感恩意识,培育感恩观念,锻造感恩能力,创新感恩行为的“四层次递进”感恩教育路径,是创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究了感恩教育与志愿服务在价值旨归上的契合性,认为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回归实践、回归德育本原的理性选择,不仅是解决大学生感恩缺失、感恩意识淡漠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利他"人格养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校大学生中还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情感淡漠、感恩行为缺位等问题。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树立感恩教育新理念,拓展感恩教育内容,创新感恩教育方式,营造大学生感恩意识自省、感恩实践自觉、感恩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效应,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6.
高校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根据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面以培养大学生感恩品质的道德教育活动。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了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可以从丰富感恩教育内容、拓宽感恩教育形式、创新感恩教育方法和营造感恩教育环境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妍 《学苑教育》2012,(15):23-2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当达到的基本道德准则。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高校应着眼新形势下培育"四个新一代"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张德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19+121-119,121
感恩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古有韩信漂母一饭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华罗庚老先生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学会感恩是有必要的,特别是这些90后的大学生。学会感恩有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孝、忠、信"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昭示的就是要通过"孝"、"忠"、"信"来感谢报答父母、朋友、社会和国家之恩的感恩思想。在当前多元文化思想背景的冲击下,更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重视感恩的认知教育、加强感恩的情感教育,强化感恩的践行教育,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社会根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幸福改良公式(幸福值:所得÷期望×品味系数)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提出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创新,指出了提升大学生对生活的幸福品味系数是提高感恩教育成效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报恩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目标不明确、方式方法简单划一等诸多问题。因此,高校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感恩教育课程、创新感恩教育方式、创设感恩文化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素养,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大高校在大学生的各个年级都有不同类型的感恩教育活动,但是高校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势必需要我们详细了解当代大学生也就是90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对他们在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更好地实施感恩教育。本文通过雷锋事迹的宣扬,让当代大学生感受雷锋的无私奉献源于他对中国共产党带他走出苦难的感恩之心,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情怀使得他永远站在党和人民需要他的地方,无私地为他人奉献自己。而当代大学生在国家的呵护下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更应该怀揣感恩之心。同时,本文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校训中对于感恩的诠释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为感恩教育提供创新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社会上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有目共睹,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进行感恩教育必须重视下面五点:在观念上真正重视感恩教育;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创设感恩教育环境;感恩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感恩教育应当是循序渐进的链条式教育;感恩教育应建立有效的感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波 《考试周刊》2011,(64):184-185
感恩文化能丰富和创新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代大学生感恩情怀缺失。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等问题,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基础教育,不但影响到大学生政治素养,也极大的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健全和专业发展方向,并能营造大学生和谐的发展环境,对大学生团队建设和创新思维形成也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文章针对这一主题,以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下具体分析相关理论与感恩教育的关联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最后从理念教育、专业教育、文化教育和实践教育等几个方面提出系统构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路,以期将专业教育、文化教育融入到健全的、有利于培养真正的有专业、有文化的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人才的感恩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高校为例,分析了资助体系下高校大学生诚信与感恩教育现状、影响因素,并探索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的路径创新,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感恩与诚信意识的增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烟台永铭中学,以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初中教育窗口学校为目标,落实"健康和谐、快乐高效、人文至善"的教育理念,创新"1231"德育工作体系,深入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构建"五四三"感恩教育框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提出高校需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从改进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角度分析其必要性,并从感恩教育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笔者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进  曾强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108-110,114
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对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人文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意识教育,营造感恩意识教育环境,强化感恩心理引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首先论述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阐述了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