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蒙学的典范之一,其中所倡导的"孝"文化思想,对我们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深入研究《弟子规》中的"孝"文化思想,将《弟子规》中的"孝"文化渗透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和平友善的人际关系,构筑和谐稳定的社会坏境,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之作。它凝聚着儒家的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具体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一本宣传道德教育、规范言行的德育读物。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吸收《弟子规》中丰富、鲜活的素...  相似文献   

4.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之作。它凝聚着儒家的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具体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一本宣传道德教育、规范言行的德育读物。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吸收《弟子规》中丰富、鲜活的素材,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内容。造字的老祖宗造出的"孝"字,上有"老"罩着,下有"子"托着,形象地勾勒出老小之间相互依存、难离难弃的关系。"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可以说孝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基石,是最能唤醒人良知的"旋律",是打开人心灵的"金钥匙"。孝只有成为一种文化,才能一代一代传承。关于孝,有说不完的大道理,《三字经》里有孝,《弟子规》里有孝,《孝经》全篇皆是孝,虽然时代的车  相似文献   

6.
《弟子规》中的孝道需要在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典籍整体视野中才能得到恰切深刻的理解,需要在孝之为道的通贯、孝之为道的整全和孝之为道的相感中回归孝道文本的底色,从而心平气和地还原《弟子规》的本来面目,在当代探索适合于中国人的孝道养成之路。  相似文献   

7.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本文结合《弟子规》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倡导《弟子规》在高校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和善、友爱、诚信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教育启蒙读本,在历史上对我国教育发挥过重要作用,其精神本质对现代中国教育仍有所借鉴和启发。把《弟子规》教育与高中班级管理相结合,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探索实践。它的基本理念是: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推进伦理道德教育;整合高中班级管理,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探索德育途径方法,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是根据儒家的经典编写而成的,《弟子规》也是前人为人处世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总结。要求幼儿学习《弟子规》有助于幼儿道德认知水平提升以及促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分析《弟子规》对于幼儿养成教育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