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俄罗斯日前举办“反军事间谍行动90年”展览,首次公布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档案。展会在莫斯科举行,展出了希特勒的外套、藏在手杖中的枪和斯大林关于建立军事情报部门反间谍机构——锄奸局的命令。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纽约时报》在柏林设立了世界新闻图片机构。葛兹先生数年来每天都光临选购.此人系德国情报机关少校.他从一张新照片上认出了上面的军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林法”号,他仔细研究其炮径、炮塔、舰形。并将所获情况报告给上级.德国军方因此获得了相当重要的军事情报.  相似文献   

3.
兰昕 《航空档案》2004,(4):56-58
二战开始后,纳粹航空兵四处袭击.到处制造恐怖和灾难,成为希特勒的空中帮凶,美国于1941年12月7日遭到日本法西斯袭击后,相继对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宣战。战争开始后、美国不得不设法对付纳粹航空兵。一方面.美军加强研制更先进的战机,从空中打击纳粹航空兵,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纳粹先进战机的情报搜集,为自己的空中怍战以及新型战机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聂云 《航空档案》2004,(7):36-37
1944年7月,盟军展开了猛烈的反攻,德国法西斯节节败退,希特勒知道,战局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法西斯必然走向灭亡,因此,希特勒对斯大林恨之入骨。希特勒认为,如果设法除掉斯大林,可以极大减缓前苏联红军的反攻作战,为纳粹扭转战机提供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决定设法派人去前苏联首都莫斯科行刺斯大林。  相似文献   

5.
刘涛 《中国档案》2013,(12):12-12
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档案近日从美国加州向华沙的波兰裔犹太人历史博物馆移交。这些档案是从57个国家的52000名受访者中收集而来,它反映了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的大屠杀情况,还涉及二战前犹太人的生活场景和希特勒与政敌的恩怨,具有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影片拍摄期间,斯皮尔伯格被大屠杀幸存者讲述的故事所震撼,后成立大屠杀真相历史基金会,收集和保管相关档案材料,以示后世。  相似文献   

6.
二次大战结束尽管已将近半 个世纪,本文所说的事却 依然是克里姆林宫的机密之一。 伍德从1934年起任美国驻柏林使馆商务专员。本文描述的事件时,他已有48岁。他身兼工程师、商人和外交官。他同德国高层人物广交朋友,行动秘密,因此德国特工机关从未怀疑过他是特工。伍德有个德国朋友是反希特勒的。此人属于上层人物,在经济部和帝国银行都深受信任。 1940年8月伍德的这位朋友寄来一张戏票。剧场里灯光暗后,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直认为,在德国煽动战争情绪、疯狂扩军备战,制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计划挑起第二次世界太觇的是德国的纳粹头子,战争狂人希特勒。但从新近发现的档案看,情况并非如此,而是在希特勒践踏凡尔赛条约并开始公然重整军备之前10年即1925年,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美国托管档案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每年都会出版大量的法律规章、统计资料、政府研究报告和连续出版物等政府文献。为了更好地保存和更方便地使用这些政府文献,产生了托管档案馆这一独特的档案馆形式。所谓托管档案馆就是由政府指定的、通过法律认定的或者由合同规定的政府文献托管机构(主要是档案机构),这些机构可以从相应政府部门获得政府出版物,提供给所有公民或者是特定的群体。美国的托管档案馆分为联邦政府一级的全国性托管机构和州政府一级的地方性托管机构两种。联邦政府托管档案馆计划从1857年开始实施,通过立法加以规定,每一…  相似文献   

9.
德国电视发展浏览翻开美国记者威廉·夏伊勒的名著《第三帝国的兴亡》,开篇我们就看到,1933年1月30日,那个年迈昏聩的魏玛共和国总统冯·兴登堡元帅将国家总理职位拱手让给阿道夫·希特勒。从此,魏玛共和国解体,第二帝国宣告诞生。这一天故变了希特勒、德国乃至世界?..  相似文献   

10.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的三个必须考虑的要素,希特勒违背了天意,惨败于滴水成冰的莫斯科。一向善于铁拳出击、搞闪电战的希特勒,要求德国军队三十天拿下莫斯科,完成他的台风行动。当然,从某种程度上,希特勒并非讲了大话,自1941年6月22日开始,德军以闪电战术,三个月就突破苏联的防线,重兵推进到苏联境内600—800公里,使苏联红军损失了2000辆坦克,1000架飞机,死伤虏去50万士兵。希特勒宣称,斯大林现在讲早投降还可以答应,再迟了投降也不行,只有死路一条了。1941年10月2日,德军在希特勒的指挥下,出动了180万兵力、1700辆坦克、1.4万门火炮和13…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日本记者通过查阅苏联情报档案,在媒体上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希特勒入侵苏联后,斯大林极为担心日本法西斯乘机对苏联展开夹击之战。一旦如此,苏联将面临极大的危险。然而,苏联在日本政府中秘密招募的一名日本间谍,很快就传回了有关日本不会对苏联开战而要对美国开战的情报,为苏联集中全国力量赢得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2002,(8):36-37
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历史故事,已经在全世界传播了65年之久.但现在看来,这个动人的故事有可能得重新写了.英国<卫报>最近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解密档案中获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亲自下令秘密监视温莎公爵夫妇,以提防他们在美国时把机密泄露给德国纳粹分子.这是因为美国从情报中判断,温莎公爵夫人沃丽丝·辛普森曾与德国纳粹党的一名高级官员来往过密,并一直向他提供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情报.这份长达227页的解密档案,同时揭开了爱德华八世当年退位的惊人内幕.  相似文献   

13.
聂云 《航空档案》2004,(3):33-35
鸽子,蓝天下的和平天使,温柔可爱,从不进行激烈的打斗和厮杀,成为世人喜爱的宠物,然而,一旦人类发生战争,宠物也免不了成为人的工具,成为战争的一员。一战中,美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曾大量使用鸽子,搜集对方的军事情报,传递情报,鸽子就成了空中间谍。二战中,鸽子再次成为战场上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政策、体制、手段、方法等方面分析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军事情报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相似文献   

15.
政治流水账     
“我写此书是为了讲述我的故事,讲述20世纪下半叶美国所经历的事情;尽可能公正地描述争夺国家的心灵和思想的各种势力;解释我们生活的新世界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并就美国政府和公民的应对之策提出我个人的观点;让那些从未涉足公共事务的人们了解一下担任公职是何种感受,尤其是作为总统的甘苦。”  相似文献   

16.
赖奇,历史上纳粹德国的著名女飞行员,曾建议希特勒组建一支飞行员敢死队。希特勒起初表示怀疑,认为组建这样的部队是在浪费德国的有限资源。但在赖奇的强烈要求下,希特勒最终同意考虑组建一支神风队(自杀性部队),并把原来是无人驾驶的V-1型轰炸机进行改造。在赖奇的组织下,神  相似文献   

17.
图图 《航空档案》2004,(9):62-63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的空中敢死队臭名远扬。事实上,德国法西斯也是一丘之貉,曾经模仿IEI本法西斯,秘密组建空中敢死队。然而,由于盟军在欧洲大陆迅速推进,希特勒感到,即使使用空中自杀性袭击方式,也难以挽救败局。因此,纳粹空中敢死队并没有进行空中自杀性大袭击。最后,随着德国的崩溃,希特勒空中敢死队也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8.
孙敏 《兰台内外》2009,(3):55-5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殊不知,他未坐上德国元首兼总理宝座之前,曾在一次宴会上栽倒在中国驻德国公使刘文岛手上。当时,希特勒丑态百出,成为国际外交界的一大笑话。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军事情报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军事情报研究和军事情报研究方法的含义,认为军事情报研究是指军事情报机构和人员,根据军事活动的需要,对搜集到的军事情报素材进行鉴别、分析、综合和评价的科学思维活动;凡是在军事情报研究活动各阶段中应用到的理论原理、思维程序、研究手段等都属于军事情报研究方法的范畴;指出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和标准,可以将军事情报研究方法分为不同的类别;归纳出军事情报研究方法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工具性、动态组合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浅析言论自由在美国宪法中的制度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不得侵犯。本通过法理分析和现实分析来探讨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在美国宪法中究竟占有多少制度空间,以“第四权”标榜的美国新闻媒介在实践过程中,究竟享有多少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