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对南极展开科学考察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目前,世界上已有近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其中阿根廷在南极共有14个科学考察站,为目前南极考察站数量最多的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和日本则在南极内陆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考站,其中以美国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和俄罗斯的东方站最为著名。 中国是第15个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国家,目前已建成4个,分别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80年代,在美、英、澳、俄等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南极考察的时候,我国才刚刚组建第一支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事务上只能算是一个"二等国家"。而今天,在进行了33次南极科考之后,我国已经站在了南极科考的前沿,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线,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这奋起直追的33年中,我国的南极科考究竟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3.
南极无人感冒南极洲的气候极度恶劣,时刻变化无常,雨雪交替。令人奇怪的是,我国的300余名科考官兵在南极却无一人感冒,而且在南极外伤很容易好。原因在于冰天雪地的南极是一个无菌的  相似文献   

4.
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要进行科学考察,必须首先建立考察站,为考察人员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内陆队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地区海拔4087米处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冰穹A也称南极最高点,它和所有经线交汇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在纬度上是对称的,也都是终年严寒,半年处于黑暗之中。但是,在南极地区生活着企鹅,而北极地区却没有;反过来,在北极地区生活着肉食动物北极熊,南极地区却没有“南极熊”。什么原因呢?最近,德国生物学家普罗茨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南极和北极在地理上并不相同。南  相似文献   

6.
国家海洋局2008年7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即将开始建设。这将是继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即将从南极边缘向内陆开展,将大幅度拓宽南极考  相似文献   

7.
南极杀人风 南极气候酷寒,这里曾经出现过零下89度的低温,赢得了世界"寒极"的桂冠,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但南极的烈风却能杀人,被誉为"杀人风".南极是世界的风库,是暴风雪的故乡.南极冰盖像一台制造冷风的大空调,不断地冷却空气,孕育风暴.南极大陆是一个中部隆起,四周海拔比较低的高原,遇冷下沉的冷空气从南极中部向四周分流,居高临下俯冲的冷空气沿着光滑的南极冰盖流动,摩擦系数小,风速大,常常狂风大作,狂风携带着雪粒,刮得天昏地暗.烈风夹着暴雪滚滚而来,像一道流动的瀑布,席卷南极.日本的一位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就被暴风雪吹上了天,后来卡在了冰柱间,失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南极主权问题、南极法律地位的历史回顾,对南极国际关系和未来世界南极力量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南极事务的复杂性和斗争性,展示了未来南极主权将由强权控制向着全人类共有化方向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
【背景材料】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站名和站址位置。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25’01”,东经77°06’58”。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南极昆仑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相似文献   

10.
发现大型南极冰下湖泊配合最新的观测资料,科学家在南极厚冰之下,找到两个大小可嫂英南极第一大湖Vostok的冰下湖泊。从1970年首次找到冰下湖的证据后.至今陆续发现南极大陆有超过145个冰下  相似文献   

11.
南极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科研和商业价值,但南极生物勘探及其法律规制仍然存在各种争议。中国的相关管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很好的管理南极地区的生物勘探活动。但考虑到直接在法律中加入对南极生物勘探的规定缺少可行性,因此可以考虑从加强登记备案制度入手,加强与南极生物勘探有关活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模范丈夫"帝企鹅 世界上的企鹅有20多种,大都分布在南半球的亚南极地带。而生活在南极的企鹅有七种--帝企鹅、王企鹅、皇企鹅或称浮夸企鹅、阿德利企鹅、巴布亚(金土)企鹅、冒带企鹅、喜石企鹅。南极企鹅是南极的象征、真正的南极"土著居民"。它们温文尔雅,憨厚雍容,绅士风度十足,"训练"有素,既能直立行走,又能在冰盖上匍匐爬行,还有"游  相似文献   

13.
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会儿,我会一个人出现在南极!对,南极!这里终年冰天雪地,而且除了那些南极特有的动物,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  相似文献   

14.
向南极进军     
正2017年2月,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的"雪龙"号科考船行驶到南纬78°41′罗斯海水域,刷新了全球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纪录。自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算起,这已经是我国迈入南极的第33年。在南极大陆上相继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四站之后,我国已跻身于南极考察大国之列。  相似文献   

15.
一、情况分析 根据我们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船的科学人员进行的一次闻名全国的南极地质考察实况;本班有些幼儿的父亲亲自去过南极考察,幼儿对“海洋四号”船有极大的兴趣,但对叔叔阿姨在南极的具体工作以及南极是一个什么地方?去南极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不甚了解,甚至是模糊不清,只知道去南极好玩。针对幼儿的求知欲望,为了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地质事业,学习老一辈的地质创业精神,我们设计了“我是南极小小考察员”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科学家找到证据表明,南极海冰在过去50年中减少了20%。科学家使用新的检测方法对1840年以来南极海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南极海冰基本没有变化,但自50年代开始海冰开始迅速减少。新的方法主要是探测冰芯采样中的甲基磺酸成分。南极海冰中的甲基磺酸由单细胞的海洋浮游植物产生,海冰越多,内含的藻类就越多,甲基磺酸也就越多,科学家通过研究甲基磺酸能判断不同年代南极海冰的变化。(摘自《百科知识》)南极海冰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7.
徐娜 《科学启蒙》2010,(5):57-59
南极是一个异常荒芜的大陆。那里气候寒冷,植物难以生长,只有少量地方能够看到些许苔藓,因此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就难以生存,只有那些能以海洋生物为食的海豹、企鹅和海鸟生活在南极大陆,多样化的南极陆地生物圈也就难以形成了。然而在南极大陆附近冰冷的海水中,  相似文献   

18.
[背景材料]1.2005年11月8日,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载着120名南极科考队勇士正式出征,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由此拉开帷幕。2.2005年12月24日,中国第22次南极格罗夫山考察队向南极内陆冰盖发起新的挑战,这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我国在南极大陆建立第三个考察站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雪地车压过后留下长长的印辙,GPS接收机不断在"定高"……在一望无际的南极大冰盖上,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在历经一个多星期的反复测绘和耐心考察后,终于确认了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并对冰穹A核心区域进行了一系列考察,从而为人类认识南极、认识自然做出了中国人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0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方,也是最寒冷的地区。但南北两极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动物种群,例如,北极没有企鹅,南极没有熊,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南极没有熊吧。在距今2.5亿年前,地球上南方的几块大陆本来连在一起,被称为冈瓦纳大陆。它自侏罗纪开始分裂,到了距今6000万年前,南极大陆便与周边的大陆完全分离,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大陆。现代熊的祖先出现在距今2400万年—500万年的中新世晚期。可见,早在熊类祖先出现之前,南极就已经是被海洋环绕的大陆了。由于海洋的阻隔,熊不能往南极这个“孤岛”上迁移。难怪南极不见北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