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即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对应用型工程院校更是如此。加快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 ,旨在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在实践教学理念上 ,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育观念向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观念转变 ;在实践教学功能上 ,将以认知、验证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向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转变 ;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上 ,将以单门课程或单一专业开设实验和设置实验室的模式向以学科…  相似文献   

2.
朱曼草 《甘肃教育》2006,(2B):11-11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中普遍强调要把过去传授知识为主的再现型教学转变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发现型教学。固然,学生在学校是以再现型思维为基本方式,但在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今天,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赵新虎 《教育与职业》2002,(10):36-36,44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变被动为主动,是教师常为之深入探讨的课题。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之学会学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一些体会。一、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决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据此,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其先决条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转变;二是从一次性学校教育目标向学生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终身教育目标转变;三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参与、主动…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科教学中应改变以知识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做法,更新观念,发展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质疑观念的转变,应做到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要求教育要由以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两课”教学要适应这一转变,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即变“两课”作为单纯传授知识课程的观念,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两课”只注重政治理论教育的单一功能的观念,确立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相结合的德育观念;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要把对学生素质的考核适应地纳入“两课”考试之中。  相似文献   

6.
付春梅 《学苑教育》2012,(17):88-88
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明确自己的角色:由灵魂工程师转变成学生的精神教练: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由“导师”转变为既是教育者又是学友。  相似文献   

7.
教育只有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促进人性与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主,也就是要从知识性人才的培养转变为素质性人才的培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曾经指出:要努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下文我就试着谈一下占诗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引发教师角色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师的角色大致有以下几种转变: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教师指导的主要内容:学习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生活指导,教会学生与人相处,有责任心,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生涯指导,帮助学生作出发展规划,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创造思维的培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作为“指导者”和“培育者”的教师,必须具备三种教育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传统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轨道上来。具体做法是:设疑导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培养提问意识,发展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转变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观1 .转变观念 ,树立新的教学方法观。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注意单向传授知识 ,忽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发展 ,必将带来教学方法的革命。教师要转变观念 ,把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从强调依靠教师“教会”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 ,并使学生“会学”。2 .把大学生个性发展纳入培养目标。要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必须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求异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已有的观点、结论、理论大胆提出怀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思想观点 ,克服那种把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1.
概念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念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与教的工具,可作为信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及评价的一种方法。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概念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关概念的掌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数学创新性教学是以数学课程内容为载体,以创新性数学教学活动为中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目的的教学。它具有最大创新可能性和最大生成性的基本特征。实施数学创新性教学有四条基本原则:氛围的宽松性、思维的主体性、时间的等待性和评价的激励性。常用基本教学策略有:创设典型性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测和引导知识的整合与分化。  相似文献   

13.
于善发 《成才之路》2021,(11):52-53
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从树立创新意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特点,从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评价5个方面,探讨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PISA2021创造性思维背景、内涵与维度,分析了PISA2021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及表现,阐述了PISA2021创造性思维的评估目标、领域设计、创造力测试设计及样例。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适应21世纪发展的必备核心能力,需要组织多领域专家开展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学校要秉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理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促进者,通过课程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途径,即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联想与猜想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突出解题过程,培养创新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发展所需的必要能力,可以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和应对充满挑战的未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确定在PISA 2021中增加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估,其发布的《PISA 2021创造性思维评估框架草案(第三版)》明确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内涵、表现形式和促成因素,以系统的通用框架、科学简易的"三维度四领域"能力模型向公众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强的评估系统。通过此次评估,各参与国家和地区可获得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可比数据,为未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实践的改进提供支持。基于PISA的经验,为了更好地评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国可借鉴创造性思维能力模型,细化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构建创造性课堂,加强学校创新氛围的建设;在课堂教学中以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为载体,培育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科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猜想、训练发散思维、利用逆向思维等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林兆崇 《成才之路》2021,(15):122-123
科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要以创造性实验为抓手,通过对接生活元素、对接已有知识、对接信息手段、对接自主设计等途径,实现创造性实验与科学课堂教学多点对接,丰富学生科学认知和体验,提升学生科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能力是创造性人格、创造思维、创造方法三个方面在个体的综合表现。高等数学的教学可从上述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