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尤其是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生,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相结合的新篇章。文章从文化、主体、教训和道路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在辛亥革命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实际的结合,并对这一历史史实进行述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更加彰显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研究的历史进展呈现出分期鲜明、重点突出的特点。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影响与成败之论是学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重新加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拓和深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而且更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当代问题的根源和本质有更准确和深刻的了解。大陆的辛亥革命研究,无论是从其研究群体、交流范围、发展规模和活跃程度,还是从其学术性、多样性、观念开放性和思想深度来看,改革开放前后俨然有一个界限分明的界线。196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热点集中于以下几点:1.辛亥革命的胜利或失败成因、性质以及历史地位;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三民主义的影响;3.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与文化变迁;4.辛亥革命中的人物研究;5.辛亥革命与政党、会党及各社会阶层和团体的关系;6.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7.辛亥革命与地方的关系;8.辛亥革命与海外关系。西方学界在辛亥革命研究方面关注的热点以及所做的开拓则与中国大陆学界不尽相同,西方学者们还逐步把研究的目光从处于辛亥革命中心的历史人物和同盟会革命派阵营转向了其他社会群体,并对推动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深入探讨。总起来看,对于辛亥革命的发生、性质及成败,海内外学术界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从辛亥革命的历史成因来看,辛亥革命的性质应该是一场早产的资产阶级革命。具体来说,它是一场由拥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和理想的革命派所发起的、由具有反对满洲贵族封建专制统治之共同目标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改良派及其在政界、军界、商界和知识界的精英代表所支持和主导的、有中下层社会团体参与的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3.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在政治,经济,思想,国际意义等方面都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这四个方面谈及辛亥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在新疆的胜利和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了辛亥革命在新疆的胜利和失败。文章认为,20世纪是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走向富裕、民主、文明的世纪。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位伟大人物。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巨大风暴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掀起了汹涌波涛,先后爆发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迪化起义和伊犁起义,在20世纪新疆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妥协性,不愿意依靠和发动广大工农群众,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而辛亥革命后的新疆,在杨增新的高压统治下,并未能随着历史潮流前进。终杨增新统治之世,中国革命运动对新疆没有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新疆历史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巨变的"开篇之作"载入史册。史学界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始终保持着热度、深度、广度,中学历史课堂到底应该如何把握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或者说历史老师应该给学生传递一个什么样的辛亥革命,无疑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从一道涉及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试题入手,谈谈关于辛亥革命教学的思考。试题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内容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本课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及意义。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对这次革命的评价。二、设计理念设计这节课应该遵循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发展水平。在设计内容时尽量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种种原因,人们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差和分歧,如辛亥革命的阶段划分、历史意义、袁世凯的篡权、辛亥革命中立宪派的认识等。只有正确解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科学客观地把握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百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概括成一句话: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清末新军,是自中日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爆发前的十余年间,清政府采用西方近代军制,编练而成的一支新式陆军。它是清朝末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产物,新军的崛起,对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探索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制度的演变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京总统府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百年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举制的稳定性和规律性是如此之强,周而复始贯串各朝。废科举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场教育革命,而且是一场政治变革,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其后果既可惊又可骇,既可喜又可忧。在科举制度废止百年的今天,无论从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方面说,还是从为现实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方面说,总结科举制的千秋功罪,反思废科举的利弊得失,都有必要且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起义是因清政府的黑暗统治造成,具有正义性。2、《资政新篇》是建设资本主义的纲领,它翻开了中国近代化的新页。3、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勃兴。4、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促使人们思想观念观念发生变化。5、太平天国促进了“科教兴邦”观念的萌发,影响深远。6、太平军在上海等地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一些理论问题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如何看待110年的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是有帮助的。文章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清朝统治阶级与列强的矛盾也具有对抗性;中国近代史的本质包涵革命和近代化两方面;中国近代史历程宏观上有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对革命的论述中,有些内容尚未引起高度重视。例如,毛泽东概括了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革命。其中却不包括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其中蕴涵着他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深刘理解。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性质的革命基本结束后要及时向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转变的思想,以及将经济革命称作党领导的“第二个革命”的思想。反映了建设时期他对革命的新思考。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地位的评价,则使人们得以从一个新的视角从识他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作为革命历史小说的《三家巷》,虽然其创作目的是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但整部小说从多方面可以看出受到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深刻影响,因而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如以家族为文化载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叙述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不期而遇"。前者强调要将研究马、恩、列、斯的理论作为"时代任务",借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后者提供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相互契合。基于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材料"的学习运动,为中国革命及其要素的系统建构创设了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综述清代小说《歧路灯》的研究,对“埋没”说、思想倾向、艺术成就,现实主义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予以简评。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类的本质显现 ,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总和 ,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人化、人文化。从这个角度出发 ,文化的特征有五个方面 :文化的人类共同性、文化的特殊阶级性、文化的时代性、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地域性。三秦文化属于地域性文化 ,它是指在三秦大地 (即陕西地区 )历史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有其价值与特色的区域性传统文化。三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跃。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及特点,在准确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内在关系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毛泽东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开创者、实践者和发展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各种实情相结合的大前提大原则下,毛泽东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运行,促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党的发展,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化的成功探索,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