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征税方式对草原畜牧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人们对草原生态经济问题成因的分析,往往忽视“以牲畜头数征税”这一制度因素,从而难以抓住问题的症结。牲畜头数征税方式给草原畜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头数征税方式加重牧民负担;扭曲基层政府职能;淡化牧民的草场产权观念;加剧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等。牧区税收制度的变革,是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开明的保守派"——"谴责小说"作家群的文化性格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文坛上最为活跃、最有创作实绩的是被称为“谴责小说”的一批职业文人的创作。他们之从事小说创作自然有受到梁启超“小说革命”的启发、影响的一面,但是他们并非是政治家所期许的那种专心于以小说为工具来教化民众的“启蒙者”。从文化性格上来说。他们属于一种“开明的保守派”,“开明”表现为他们都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保守”则主要体现为以“传统”批判“时代”。  相似文献   

3.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的主将之一,他的前期小说,尤其是以《科尔沁旗草原》(以下简称《草原》)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与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他们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近似,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托尔斯泰的影响决定了端木前期小说的创作方向和总体风貌。因此,深入阐析他如何创造性地学习和把握托尔斯泰在表现重大社会题材、深刻地探索时代矛盾和人生意义时表现出来的精神价值和  相似文献   

4.
灿烂的花朵     
<正>春夏之交,新疆天山北麓哈萨克草原盛开着灿烂的花朵。老牧民说:“这碧绿的草原是努尔古丽的绿头巾变的,这绚丽的花朵是努尔古丽的花帽变的。”也有牧民说:“这花朵是努尔古丽火红的裙子、鲜艳的红领巾变的。”更多的牧民却说灿烂的花朵本来就是努尔古丽,因为在哈萨克语中努尔古丽就是“灿烂的花朵”的意思。努尔古丽是谁?牧民为什么这般深情怀念她?  相似文献   

5.
艾芜先生的小说《山峡中》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文章记述了穷困落魄的读书人“我”误入盗贼之群的经历。“我”目睹了他们“刀尖上过日子”的惊险生活以及小黑牛悲惨死去的情形.“我”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他们的信任,顺利脱身。小说还揭示了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灵世界.表现了他们狡猾、凶残、冷酷性格背后的善良和宽容,表达了他们向往安定和平生活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6.
郝彤 《儿童音乐》2022,(4):64-66
<正>一、素材研究《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内蒙古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一)歌词分析“我是个草原小牧民,手拿着羊鞭多自豪。草儿青青羊儿肥,美在眼里喜在心。”歌词简单质朴,展现了小牧民在辽阔草原上手拿羊鞭、尽情欢唱的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我觉得这句“流行语”值得商榷。窃以为,想象力是从人的生命根性中汩汩流出的,不需要刻意培养,只能靠悉心“牧养”。就像牧民让小羊羔在草原上自由驰骋,羊儿就会主动地吃到很多鲜嫩的草,久之,羊儿就长得壮壮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禀赋,只要我们不给孩子太多的束缚,让他们在想象的草原上自由奔跑,想象力就会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
塞林格和王朔笔下的霍尔顿与顽主都是现代社会中的“反英雄”形象,反叛传统、憎恶虚伪,但他们的反抗却由于自身的无力和社会的重压而变得不堪一击。本文主要立足于小说文本,借助于“反英雄”、“反小说”的现代主义文学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表现方式,人生态度和社会背景等,既寻找到两位主人公性格上的相同点,更揭示出两者存在的深刻差异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前草原小说的语言是一种对日常的大众语言进行改造、加工的新的文学语言形态,这种语言是以文学高于生活,文学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强烈的认识为前提的。基于这种认识,前草原小说的语言剔除了生活语言中不符合“高于生活”条件的所有成分和因素;而60年代以后的语言则有极浓的意识形态性。1984年以后的草原小说的语言则表现为“杂语”形态,即承认日常生活语言的多层次。这种语言更接近生活语言,表达的是社会普通人的声音。与后草原小说(普遍的)小题材、小主题相适应,语言中的革命和意识形态色彩要远远逊于前草原小说。  相似文献   

10.
废名、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创作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但不同于鲁迅、茅盾等,他们更加讲究主观个性的表现,把表现“美”当作创作的最高追求。废名的小说是一首首真善美的诗,它使小说意境“雅化”,沈从文的小说是一首首湘西民歌,它使小说的意境“通俗化”。一雅一俗,概括了他们小说意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申报》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该报在晚清小说的传播中独树一帜:在报纸上刊登小说征文,登载理论文章,大量登载小说出版广告;开辟小说专栏登载著、译小说或附送石印绘画小说;创办文学杂志登载小说;与其相关的书局大量出版各类小说。因此《申报》在晚清小说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叙事文学范畴的“虚构”,可进一步区分为题材意义上的虚构和叙述方式意义上的虚构。在“非虚构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新新闻小说等)这一看似矛盾的概念中(因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本质论诗学中,判定叙事文学的文学性的根本性的标准无疑是虚构性),其“非虚构”当是就题材上说的,其“文学”(虚构性)则是就叙述方式上说的。由于它在叙述方式上,主要采用的是显示、场景叙述,故其虚构性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有关这类文体是否容许适当虚构或其虚构性的限度如何把握之类问题的讨论,由于未区分题材学上的虚构和叙述学上的虚构,致使其讨诊在文体理论的建设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小说的分类历来多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说法为主,即认为明代大都为单向型的。文章认为明以后,尤清代小说多为"多向型"。作者分析了《绿野仙踪》为代表的这类"多向型"小说,指出其成因、特点及存在之必然。  相似文献   

14.
明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创作发展到明代,已成为白话小说兴盛的时代,言小说创作相对处于不太景气的状态,但言小说总集的编选却出现了异常繁盛的局面,并与白话小说融合为这一时代学的主流。但长期来,研究对明代小说研究的兴趣,多集中于白话小说,研究言小说的,也多注意明代新创作的作品,明代言小说总集的研究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15.
越南《皇黎一统志》与中国《三国演义》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汉历史小说深受中国化的影响。通过越南历史小说《皇黎一统志》与中国历史小学《三国演义》的比较,不难看出,越南历史小说除了内容之外,它的创作思想和语言形式与中国古代历史小说基本上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16.
异体词的名称、概念和范围,是异体词研究整理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异体词的本质属性可以概括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一词多形”或“同词异体”现象,应该根据此点确定异体词的范围。凡是用几个不同的书面形式来记录同一语词的现象,不管它们的读音是全同还是微异,都属于异体词的范围。存在着读音微异的异体词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不可否认的事实。所谓“条件异体词”以义项为观察对象,几个书面形式所记录的不是同一个词,因而不属于异体词的范围。比较而言,异体词这个名称更符合汉语语言学概念系统的简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清代小说禁毁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毁小说是君主专制文化政策的一部分,与明代相比,清代禁毁小说更是常态化和法制化.然而小说的性质和受众与传统诗文毕竟有别,朝廷或有鉴于此,在申饬禁令之时,不像处置"悖逆"诗文那样严酷.纵观清代,小说之禁令屡申不绝,而小说的编刊也从未有过中断.不过,在朝廷文化专制的高压下,小说的整体风貌和发展轨迹却发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化.论文按时序记叙有清200多年禁毁小说的重要政策举措及其对小说发展的影响,以呈现清代小说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见证文学是指为历史作见证的文学,当代作家在"文革"后的30多年里,通过小说对"文革"进行了自觉而持续的书写,这类丰富多姿的"文革"叙事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了"文革"历史对于中国社会和个体造成的创伤和破坏,见证了"极端年代"的社会景观和人性景观,这类小说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确实起到了见证历史的作用,开创了见证叙事的历史传统。论文分析了"文革"叙事的见证功能、如何见证历史以及这类文学叙事见证历史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历史地位的重新估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长期处于尊唐抑宋的不公平评判话语系统中。本文从古代主要小说类型的题材、艺术风格、创作主旨等内部要素的演进过程和概念、理论、作品整理等外部因素的运动轨迹切入,综合分析讨论了宋代小说在古代小说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认为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不低于甚至高于唐代,应该对尊唐抑宋的结论重新检讨和估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摆脱了长久以来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家”的种种遮蔽,还原出“家”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深刻真实的本相。在这些小说中,“家”带给女主人公的感觉常常是破损压抑的,小说文本深入到女性微观的生命世界中,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在这种“不完全”家庭的阴影之下女性个体性格特征和性别意识生成的过程中细微的生命感觉,并以戏剧化的情节展示出家庭对于女性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