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以彩饰著称,可分高温釉上彩瓷、精细彩绘、书法瓷、素地彩瓷等,据统计施彩的产品数量达41%,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瓷窑。高温釉上彩釉上彩是在底釉上施一种或多种彩,入窑一次烧成。由于长沙窑乳浊白釉粘附性强,且易烘托色彩,故多以白釉为底釉,也有青釉作为底釉的,其上施褐、绿、蓝、红等釉彩。釉上彩经高温熔融后,彩釉流淌,与底釉渗透融合,图案出现略微的晕散效果,宛若天成。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瓷器之所以能够行销海内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多样、风格鲜明的装饰特征。工艺来源于本土的岳州窑和中原窑场,在融合南北技艺之后,自主创新,创烧了高温红釉、绿釉瓷、复合釉瓷、釉上彩瓷、精细彩绘、书法瓷等。按照装饰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釉装饰、彩装饰和胎装饰三大类。先来看看长沙窑的釉装饰。长沙窑的色釉属于典型的南方高钙釉,乳浊、黏稠、遮盖性强,可以厚施、复施,釉质莹润如玉。釉色种类丰富多彩,主  相似文献   

4.
张海军 《收藏界》2014,(5):50-57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陶瓷窑口,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附近。长沙窑以烧造日用陶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而且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海外。虽然长沙窑不见于文献明确记载,但大量事实证明了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  相似文献   

5.
三、绿釉陶瓷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为基本助溶剂的陶瓷传统釉色之一。汉代烧制的釉陶中即已出现铅绿釉。据目前所发表的资料统计,唐宋时期有以下一些窑口曾烧造过绿釉器。唐代时,湖南长沙窑烧造有少量的绿釉器。宋代时制瓷业空前发展,很多新兴的窑场在宋金元时期都烧  相似文献   

6.
正湖南醴陵为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醴陵窑因创烧"薄施淡染"的釉下五彩瓷器而声誉颇著,是湖南继长沙窑后的又一名窑。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成功人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作为后起之秀,醴陵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7.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绘画装饰为世人所叹服,其中釉下绘画内容丰富,纹饰简洁,绘画题材涉及人物、动物、植物等等,根据现已公布的资料可知,人物图并不多见,而以婴戏纹装饰最为著名。陶瓷上的婴戏纹装饰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专家考证,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莲花童子纹壶(图117)是目前最早有实物可证明的陶瓷上的婴戏纹饰。孩童稚嫩幼小的身材,光滑剔透的皮肤,  相似文献   

8.
张海军 《收藏》2014,(1):39-43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是在湘阴窑基础上烧造的,兴起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叶,衰落于五代初期。长沙窑产品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它的釉下彩装饰,其装饰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等等。而除了这一点之外,其能够屹立于唐代“南青北白”陶瓷大环境中,还应归功于它的造型多样化,比如...  相似文献   

9.
伍秋鹏 《收藏界》2014,(11):47-52
四川邛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以烧制彩绘瓷而著称。邛窑彩绘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主要色彩有黑、绿、褐、黄等色,还发现有少量铜红彩,既有为单色彩绘,也有双色或三色同时应用的彩绘。纹饰题材丰富,有图案、斑块、花卉纹、草叶纹、花鸟、人物、文字等,器物造型丰富,是唐代彩绘瓷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四川邛窑彩绘瓷出现于隋代,虽然它的装饰题材不及长沙窑丰富,绘画水平也比长沙窑略低,但它出现的年代却比在唐代中晚期才出现的长沙窑彩绘瓷早约二百年,因而很多学者都认为邛窑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长沙窑瓷器2021年6月首秀"国家名片",《集邮博览》2021年第6期刊登了几篇介绍长沙窑的文章,这些文章叙述翔实,知识丰富,有助于读者对长沙窑瓷器的了解。其中《人间彩瓷今何在长沙窑口觅芳踪》一文说:"到后来元青花工艺成熟,景德镇将釉下彩瓷发展到新的高度,创造了久负盛名的青花瓷器",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创造"一词不属实。  相似文献   

11.
欧阳希君 《收藏》2008,(6):51-54
引言 辽代陶瓷指辽代(916~1125年)所辖广大疆域内古窑所烧制的陶瓷产品,主要窑口有内蒙古赤峰缸瓦窑、林东辽上京南山窑、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内窑、林东白音戈勒窑、辽宁辽阳江官屯窑、山西界庄窑、北京龙泉务窑等。辽代陶瓷在烧造工艺技术上学习中原,但在造型、装饰艺术以及使用中,因生活方式明显有别于中原,故表现出契丹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格。辽代瓷器以白瓷为主,亦见黑釉、褐(酱)釉、青釉、茶叶末釉、绿釉瓷等。辽代低温釉陶有白釉、黄釉、绿釉、三彩釉。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各地常见的出土古瓷器中,有几种黑釉和酱釉的器物,其中以兔毫盏与酱釉盏最为常见,也有其他的造型和釉色品种,如绿釉、黄釉、白釉等。以前常称其为"建窑黑釉"、"虎州窑"或"陕西窑"。由于广元窑的发现和相继出土了大量的器物和标本,人们才对这类器物的产地有了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丁送来 《收藏》2009,(12):42-45
湖南制瓷历史悠久,曾出现三次制瓷高峰。早在东汉时期,湘阴窑便已烧出成熟的青瓷,窑址考察中发现有东汉中期“汉安二年”(143年)纪年青瓷残片。可以说湖南青瓷的出现,基本上与浙江越窑青瓷同步。唐长沙窑是湖南瓷业生产的第二高峰,它在承袭湘阴窑、岳州窑风格的同时,创烧了釉下彩瓷,从此打破了瓷器装饰釉彩单一的局面,产品畅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14.
王兴  王时磊 《收藏》2015,(5):84-90
绿釉是宋金时期比较流行的瓷器装饰工艺,含有氧化铜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便呈现绿色。釉色可分为深绿、浅绿和翠绿。深绿色釉器是瓷胎不施化妆土,直接在瓷胎上施绿釉烧制而成;浅绿色釉器是在瓷胎上施白化妆土,罩绿釉后,入窑低温烧成;翠绿色釉瓷器是将高温烧成的白瓷器加施一层绿釉。再入窑二次烧造。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成都和重庆的古玩市场,有时会见到一些壶、瓶、盏、炉等造型的绿釉和黄釉瓷器。因为绿釉的表面常泛出银白色,所以有的古陶瓷爱好者认为它们是汉代绿釉陶器,有的虽然能从造型上看出它们属于宋代器物,但是对于它们的窑口却一无所知。其实这类绿釉和黄釉瓷器是宋代四川广元窑产品。根据窑址发掘与调查材料,以及我个人所见的实物标本,本文拟对宋代四川广元窑的绿釉和黄釉瓷器进行简单介绍,以期有关古陶瓷研究者能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20,(7)
正唐代长沙窑是中晚唐时期兴起的外销性窑场,随着"黑石号"沉船打捞长沙窑瓷面世,长沙窑的产品外销属性日渐明晰。经过梳理资料,发现在唐都长安和陕南地区,仅有零星长沙窑瓷器出土,从而反向证实了长沙窑主要用于海外销售。另外、在近年长安区发掘的韩休墓(《五牛图》作者韩滉之父)胡人舞乐图壁画上,长沙窑瓷装饰上常见的波斯枣(椰枣)与胡人形象也有生动表现,显示了唐长沙窑使用的这些装饰素材在唐墓壁画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17.
冯小琦 《收藏界》2013,(1):44-51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黑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  相似文献   

18.
张海军 《收藏界》2014,(9):68-75
长沙窑是一座商业性瓷窑,古称为石渚窑,因窑址在湖南长沙市以北30公里所辖的望城县铜官镇书堂乡瓦渣坪一带,又称铜官窑。解放后的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显示,长沙窑的窑区除了瓦渣坪之外,谭家坡、陈家坪、廖家坝、胡家垅、蓝家坡、蓝岸嘴等都是遗址区域。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兴盛于中晚唐时期,而衰落于五代时期,其烧制时期仅150年左右,但其生产的产品器型之丰富,风格之多样却是当时任何一个窑口所罕见的,长沙窑的香具亦是如此。长沙窑香具上所展现的各种类型文化元素无不体现出了唐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根据对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结果统计得知,长沙窑所生产的香具主要以香炉为主,兼有配套使用的瓷盒,其中香炉和瓷盒均可细分为多种样式,这在1996年出版的《长沙窑》一书中有详细记载,此书主要以1983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而笔者所在单位长沙市博物馆收藏的长沙窑瓷器同样也是以此次调查发掘为基础。根据对馆藏长沙窑香具统计得知,香炉共有27件,瓷盒及盒盖共计两百余件,现针对相关器物的具体造型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吕成龙 《收藏》2011,(4):40-45
长沙窑是我国唐代的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而得名。其遗址分布于长沙市西北约25公里处的湘江东岸铜官镇附近的石渚瓦渣坪一带。该窑的主要区域在石渚,瓦渣坪只是石渚的一小块地方,石渚在唐代归长沙管辖,现归望城县管辖,所以长沙窑又有"望城窑""铜官窑""瓦渣坪窑""石渚窑"等称谓。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是一座民窑,这一属性决定了其生产目的是为了销售、盈利,与官窑、御窑不计成本、务求精美,完全不同。从现有的考古发掘、墓葬出土和传世器物资料来看,长沙窑瓷器畅销国内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外销瓷几乎遍及整个亚洲地区。根据现有资料统计,长沙窑瓷器制品有70多种,都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器。针对不同人群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因素,长沙窑瓷器在造型、装饰和功用上都极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