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波 《科技广场》2012,(5):59-61
煤矿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采矿引起的一系列地质灾害不仅威胁矿区安全,而且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大同地区最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是以煤矿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而遥感作为信息获取的快速、有效的工具,具有宏观性好、更新周期快、人为因素干扰小等优点,可以直接为地质灾害监测的决策者提供丰富的客观数据,还可以通过推理、演绎和归纳等科学方法,提炼出需要的科学数据,这样不仅丰富了地质灾害监测决策的技术手段,还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湘西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因此也是岩溶地面塌陷较发育的地区,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勘查手段的关系,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还存在着较多的技术难题,通过具体实例对一个移民新址的岩溶地面塌陷评价分析,以期和同行切磋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杨淑芹  王景路 《今日科苑》2006,(7):I0024-I0024
一、概述(一)自然地理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西麓,行政区划面积6212km~2,人口82万,市辖新兴、桃山、茄子河三个行政区,东与宝清县相连,南与密山、鸡东县毗邻,西部及北部相接的勃力县属七台河市辖县。是一座新兴的煤炭工业城市,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全市经济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于广花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局部地区,多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除了小面积零星出露地表及人工露头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或老第三系、白垩系红层所覆盖,属隐伏型岩溶。隐伏型岩溶给环境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地面塌陷、地面变形,近年来,广花盆地碳酸盐岩分布范围内发生地面塌陷的事故越来越多,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造成塌陷的因素较多,以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为例,通过对镇区范围内的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分析区内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的提出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中部六省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处于"中部塌陷"、"政策边缘"的尴尬处境。目前大部分学者在研究这方面问题时,大多强调的是城市群建设以及与东部经济合作、产业承接问题。本文则主要探讨了中部六省间经济协作可行性及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七台河市作为黑龙江省的重要的产煤基地,市委市政府最关心亦即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采空区土地塌陷问题。煤炭挖掘业有很强的外部效益,也就是说它所带来的损失并不由它自己承担。土地产权问题是另一个问题。按照目前的征地规定,煤炭企业对所征用的土地采煤后形成的塌陷地无使用权。因此,我们应该把采煤破坏的土地作为暂时使用土地,而不要强求煤矿企业进行二次征地。  相似文献   

7.
雷明堂,1964年生,广西贺县人,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年、1989年和1995年先后在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学院)获得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起一直供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从事岩溶工程地质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9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入选国家国土资源系统“百人计划”,2006年、2007年先后获国家国土资源系统“优秀科技人才”和地质灾害防治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8.
采煤塌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破坏城市环境,其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阐述了采煤塌陷对地下资源、地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9.
李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277+223-277,223
现以广梧高速公路东坝高架桥灰岩区塌陷处理为例,介绍了桥位处灰岩区发生塌陷的原因、对桥梁的影响及综合处理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13日,是中国地震学界应该纪念的日子,四百年前海南岛北部发生的琼州大地震,使大片陆地“变成深阔广海,竞沉没一百余村庄”;至今在海面下数米的地方,还可以见到村庄废墟,坟场等遗迹,这使人想起亚特兰第斯(大西洋城)的传说,那应该不是凭空的编造。可惜东方的遗迹并不如西方的传说那样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李晓鹏 《今日科苑》2010,(16):87-87
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采掘业一度成为一些煤炭贮量丰富地区的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近年来由煤炭采空区土地塌陷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加强采空区土地塌陷治理已成为煤炭储备丰富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焦点问题。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凤城市某煤矿矿山已有近25年的开采历史,于2008年进行整合。由于高强度开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较为普遍,现状地质灾害有滑塌、采空区地面塌陷、井巷坍塌,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实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矿山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高强度不科学的矿业开发活动是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针对矿山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用层次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松宜煤矿区塌陷的形成及其发育分布情况,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及深部煤层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州是我国著名的煤炭生产基地,是全国主要的矿业城市之一.但是,随着煤炭生产的不断发展,煤矿地面塌陷、煤矸石煤堆放、回填塌陷地、矿坑排水,洗(选)煤水排放给该市的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探讨了采空区的合理利用,并提出运用地质预测、物探探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采空区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井下采煤工作的进行,对河流保安煤柱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利用堵塞裂缝、修拦水墙、挖沟排洪、充填塌陷区、河流改道、增大煤柱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和削弱了采矿对煤柱的破坏程度,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2008年以来河南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渑池塌陷事件,对塌陷事件波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3次影响较大的塌陷事件的波形实时记录,并与天然地震和爆破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得出塌陷事件的波形特征,即近台垂直向记录Pg初动向下,且Pg、Sg周期较天然地震和爆破的周期大,特别是Sg的周期更为明显。这对快速判定事件类型,为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定位信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了地震部门在服务社会方面的彰显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情况越来越发达,车流量增大也带来了路面坍塌隐患。今年路面塌陷事件频发,引起各部门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路面塌陷的原因以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随着煤炭的开采,开采后的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开采后的采空区失稳,将会造成较大的环境问题: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等等,对地面建筑及人类生存都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对采空区的变形研究刻不容缓,以禹州神火隆庆矿业有限公司为例,结合实地测量数据,对两层煤层的变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地面塌陷变形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沉陷的大地     
DAWN  STOVER  山佳 《科技新时代》2007,(6):10-11
2月22日,当美国圣安东尼奥危地马拉城居住区的人们正准备就寝时.大地突然塌陷,露出了一个直径30米、深48米的大洞。这个大洞吞噬了5栋房屋,1名父亲和两个十几岁的少年遇难。  相似文献   

20.
岩溶塌陷形成机制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妨碍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因此研究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和防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岩溶地面塌陷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防治对策方面对岩溶地面塌陷进行研究,为岩溶地面塌陷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