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鉴于此,我以活动单为载体,创造性地进行作文指导,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老师应努力实践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从学生的生活人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进入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2011版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正如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的"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真实的感情来源于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在教学中努力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贯彻到作文教学中,指导学写"求真"作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认为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出怕作文的怪圈,让学生敢于写作、乐于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因材施教,精心地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增强其写作的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用赏识的眼光来批阅、评讲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改进命题,使其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习作心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此促进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大多作文抄袭范文,不切实际地编造,脱离生活实际,所述内容与学生的亲身经历相去甚远,表达的情感与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大相径庭.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树立作文教学新理念,探索、创新作文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即做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又  相似文献   

8.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的现象,往往与我们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作文指导如何凸现以“习作”为目的,笔者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翻看学生的作文,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习作与生活严重脱节.我们的很多学生常常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花鸟虫鱼熟视无睹,对路上车来人往、世事变迁麻木不仁,对世界的风云变化、纵横捭阖漠不关心.以致他们的作文"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多彩的生活成为作文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主题生活",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围绕一个与其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连续进行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或参与主题系列活动,获取一定的生活体验,激发表达的热情和欲望,并能借助作文展示主题生活的成果,从而在实际的运用中提高作文能力和激发作文兴趣,使作文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倾吐情感的过程.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激发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那么,作文教学应怎样贴近学生实际,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1.立足干学生生活,从写日记起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提倡学生写日记.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在网络互动习作教学逐步普及,教学模式在改变创新,下面谈谈我在网络互动习作教学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改进作文教学,彻底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以应试作文为主的为了练习作文而作文的传统做法。一.走进生活,丰富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生活和积累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相连。叶圣陶在《儿童例  相似文献   

14.
吴惠娟 《海南教育》2011,(11):52-5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以生活为本,方可表达真情实感,从而脱离胡编乱造,虚情假意的写作误区。显而易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恰恰诠释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用他的理论来指导小学生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这段话既强调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易于动笔.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呢?我想,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是一道难题:因为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教师上课时是如何投入,直至讲得嗓子发哑,可是临到学生动笔写作时,大多数学生还是觉得不知怎样下笔.即便是写了,也是不知所云.真正能够按照作文要求写作的,是少之又少.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让学生易于动笔,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6.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思绪:"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教学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长期以来,制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把作文当做技能、技法来传授,忽视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忽视了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兴味和乐趣.在作文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生活,才能真正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语句表达不清,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语句表达不清,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20.
黄楠征 《考试周刊》2008,(10):33-34
<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些年曾有"绿色教育"的提法,它为我们作文教学提了一个很好的思考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