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V多少(就)V多少”是现代汉语常见的结构,结构义为前项“V多少”指出前提条件,后项“(就)V多少”表达认可和接受。结构对数量的倾向性是语境赋予的,是“多少”对举表不定指的体现,其本身对数量没有倾向性,这种无倾向性使得该结构在语境中呈现认可大量、勉强认可小量和认可任何量三种含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中,多少个“为什么”遭遇了讥笑,多少个“让我试试”的念头在瞬间泯灭.多少个“天才”被宣判为“蠢才”;为什么我们信心百倍播下了“龙种”.而收获的却是那么多的“蚯蚓”!  相似文献   

3.
那是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有人也曾找到我这个能写几个字的棒槌说:“您也赶快写出电视剧吧。”我说:“没写过,再说从来没触过电,也不知道怎么写呀。”人家说:“您知道咱中国一年能拍出多少集电视剧来吗?一两万集呀!那都是谁写的?就凭您,手到擒来呀,挣钱呗!”我问:“那能挣多少钱呢?”“多少?”对方认认真真地向我伸出了一个手指头:“一集一万都不能轻易松口儿。”我吓了一跳:“那您可太高抬我了,这买卖儿倒是不错,可那得写多少呢?”“什么叫写多少哇,老外了不是?您得说您能拉出多少集来。”真是隔行如隔山。于是,对方开…  相似文献   

4.
谁在思考?     
“老师先问?学生后答?”“老师先问?学生后答。”这答案不仅看似天经地义,实际上我们不也是这么做的吗?让我们回想一下:在我们的语课上,有多少次是我们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台下的“芸芸众生”发问;有多少次是我们端坐在写字台前“点灯熬油”,为课堂如何发问“犯愁”;有多少次是我们环顾教室,为“鸦雀无声”,无人回答而“灰心丧气”;有多少次……  相似文献   

5.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顺义县杨镇一中几位青年教师林馨“仅次于上帝的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把多少崇敬、多少赞美、多少桂冠奉献给了人民教师!其实,当教师的也和普通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酸甜苦辣。只不过教师们在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课成功,笑傲教坛”。多少教师因为一课成功而一举成名,“春风得意马蹄疾”,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教而优则仕;而又有多少教师因为一课“失利”而倍受冷落,从此一蹶不振,郁郁寡欢。为了上好公开课,多少教师孜孜以求,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么,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呢?  相似文献   

7.
    
一听这名字——“天下第一滩”,多少有些新奇感。所谓“天下第一滩”,是指北海银滩。它是否天下第一,我不敢肯定,但是,说真的,我跟爷爷奶奶和哥哥刚见到它,的确不知发出过多少个“啊呀”的惊叹。  相似文献   

8.
吴友智 《天津教育》2001,(11):12-13
说当代教育是“苦难的教育”未免太过于悲观,但说我们(校长、老师和学生)不少人正经受一场“教育的磨难”,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知在这样的教育中,我们丢失了多少激情,流失了多少才智,丧失了多少机遇,损失了多少事业。就像需要足够的空气和空间一样,我们也需要“宽松的教育”。这不唯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范式,而且是已经为不少教育工作者所践行的原则,追求的境界。一———“宽松的教育”是一种遵循规律的教育。它承认人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不急乃宽”。中国古代教育学有“学不躐等”之说,就包含着要循序渐进、拒绝揠苗助长的…  相似文献   

9.
苏军 《上海教育》2013,(25):56-56
乍一看题目,也许会觉得有些异样,可细琢磨一下是能逐渐明白其义的。新学期又开学了。每到这个时刻,各路人马总得忙乎一阵子。按一般常规,教育行政部门下达“旨意”,校长想出“主题”,老师弄出“新意”,或许就是常规中的“最高境界”了。为了新学期的“新”,多少有关人士绞尽脑汁;多少校长夜不能眠;多少老师煞费苦心。在创新几乎成为时代最强音的年代,不创新就会被淘汰,而勉为其难的创新也会无奈。  相似文献   

10.
“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用一个数×几/几是多少”在这个乘法算式中,  相似文献   

11.
灾情统计     
某年大灾,县官天天在县衙里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一天有人前来报告灾情。官问:“麦收多少?”“三分。”又问:“棉收多少?”“二分。”再问:“稻收多少?”“二分。”官怒斥报告灾情的人说:“七分收成不少,分明是谎报灾情!”来者苦着脸说:“青天大老爷,我活了一百几十年,从未见过这等大灾啊!”官好奇地质问:“你哪有一百几十岁?”那人说:“我70岁,我儿子50岁,我孙子30岁,合起来不是活了一百几十年吗?”灾情统计@王凤康  相似文献   

12.
清郑燮说:“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李政道也说:学习者“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满足于传授了多少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了多少技能;而“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具有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致力于促进学生发现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目前,如何让学生问出水平的探索可谓如火如荼,但  相似文献   

13.
一本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曾经是多少教师赖以驰骋讲坛传道授业的“三大件”。也就是在这“三大件”的耳濡目染之下,一代代学子变成了知识的巨人。不过,这说的可是过去,在崇尚“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有多少有些“古色古香”的“三大件”似乎已显得功力不济,殊难支撑局面了。  相似文献   

14.
李楠 《家庭教育》2008,(11):24-25
儿子昕听一直有“不修边幅”的小毛病。什么东西都爱乱扔,有时候甚至出现他在前面“搞破坏”,我在后面跟着“扫雷”的现象。为这,我不知和他说过多少次.讲过多少道理,可他总是转眼就忘。  相似文献   

15.
晏红 《家庭教育》2006,(5S):32-33
例1自助餐厅: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钱才花得值? 爷爷、爸爸、妈妈和琳琳,一家人去自助餐厅吃西餐,面对众多、香甜、好看的花式品种,琳琳每样都想尝尝,于是选了一大盘。爸爸说:“在自助餐厅要吃多少取多少,不能剩下太多。”琳琳点了点头,吃完一盘,又盛了一大盘鸡翅,还有水果。爸爸说:“在这里吃不完不能打包,你不能再盛了。”但是爷爷说:“琳琳,盛吧,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钱才花得值。”最后,琳琳果然剩了不少,服务员清盘的时候说:“你们剩的太多了,需要按两倍付费。”爷爷的脾气很急:“我们怎么知道孩子吃不完?你们太抠门了!”服务员坚持按店里的规定收钱,爷爷一赌气:“我吃了!”说完三下两下吃了剩下的鸡肉,后来回家胃很不舒服。这顿饭吃得来时高兴,回去时生气。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的学术界谈论最多的便是学术的“大跃进”,只要你走进这个圈子,不少学人彼此之间的介绍是以发表了多少多少篇文章、出版了多少多少本著作为中心话题。在介绍庞大的数字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的是一种自豪、满足,是一种“王者”的风范,他们在数字面前达到了一种忘乎所以的境界。为了在论文、  相似文献   

17.
对于会计学我素无研究,所以对“成本”一词的理解也就仅仅限于词典上的释义:生产一种产品所需要的全部费用。不过我以为这“费用”一语实在难以涵盖“成本”中那些超越金钱之上的非物质的东西。尤其是教育的成本,更不是雇上几个会计,算算投入了多少款项、新建了多少校舍、添置了多少设备、购买了多少图书、支付了多少教师工资……就可以轻易得出的。当一届届的学生从层层级级的学校中毕业,我们又如何去计算在他们身上花去的“教育成本”?我们是否有必要像企业界那样对教育上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也来一个细细的核算呢?产生这样的想法,源于一位朋友向我介绍了时下一所“人气正旺”的学校的走红经历。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04,(8):23-24
教师节又到了,老师们都在关心今年教师节,学校可以发多少钱、多少实物。与十多年前相比,现在教师的待遇要高多了,既表现在“显性”的工资上,又表现在“隐性”的灰色收入上。  相似文献   

19.
晚餐     
今天爸爸加班。妈妈问我:“宝贝,我们俩人吃饭,你想去哪儿吃?”我说:“妈妈.我们去吃肯德基需要多少钱'如果去新丰小吃要多少钱?”妈妈告诉我:“我们俩吃肯德基需要50元,去新丰小吃大约10元.”  相似文献   

20.
哲学家布封从哲学的角度说:“风格就是人。”如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风格就是艺术的境界。”教学风格其实就是一门“配角艺术”。我们看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或者说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他燃烧了多少才情,而在于他点燃了多少生命的火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