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1~2合期张永芳老师撰写的《巧妙转换单位"1"》一文,受益匪浅。张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向读者介绍了四种转换单位"1"的方法,这方法巧妙、实用。笔者发现,原文中的例题也可通过扩倍的方法,巧妙地转换单位"1"。请看: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1-2合期张永芳老师撰写的《巧妙转换单位“1”》一文,受益匪浅。张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向读者介绍了四种转换单位“1”的方法,这方法巧妙、实用。笔者发现,原文中的例题也可通过扩倍的方法。巧妙地转换单位“1”。请看: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6期刊登了《把"数学术语"转换成标准句型》一文,笔者阅后觉得原文有几处不够准确,特写此拙文与原作者商榷。其一,原文"按20%的利润定价,就是定价比成本多20%"。笔者认为按20%的利润定价是把定价看作单位"1",利润是定价的20%,即利润率是20%,定价比成本多25%。错误之处是转换前后单位"1"的量不同了,转换前把定价看作单位"1",转换后把成本看作单位"1"。如一支钢笔成本是4元,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11期的"教例反思"栏目刊登了刘驰老师的《别与精彩擦肩而过》一文。文中说,一位教师在讲"百分率的应用"一课时,巧妙地将科学课中的盐水浓度试验引入数学课堂,引发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年第1期刊登了孙红艺老师的《转化构图巧解题》一文,简称文[1],读完这篇文章,被孙老师构造不同位置的等腰三角形四种巧妙解法所折服.但是,将这些方法搬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许会问:"这些巧夺天工的妙法您是如何想到的?"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总结了解涉及一组邻边是两倍关系的平行四边形问题的三条途径:逆思、补形、分割,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年第1期刊登了孙红艺老师的《转化构图巧解题》一文,简称文[1],读完这篇文章,被孙老师构造不同位置的等腰三角形四种巧妙解法所折服.但是,将这些方法搬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许会问:“这些巧夺天工的妙法您是如何想到的?”  相似文献   

7.
只有做足了铺垫,巧妙为学生搭建好阶梯,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才能让学生沉浸在真情的海洋中,乐不思蜀,不能自拔。今天研读了清华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王君的《纸船》教学实录,不必说王君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不必说王君老师的才气,也不必说王君与孩子们沟通的方式,单是王君老师为学生搭建阶梯的方式就深深地折服了我。"诗歌评改会"是这节课的中心环节。让学生也就是王君所谓的"无名小卒"改享有世界声誉的冰心先生的作品,无论多么优秀的初中生都难免心生胆怯。但学生在王君的一层层的巧妙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细节描述】 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让学生画出最令人感动的句子,学生找到这样一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8小时……"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以转换时间单位的方式来体会38小时的漫长。  相似文献   

9.
《老子》用象喻思维来言说难以言明的道,从而将抽象的玄理转换为具体的物象。这一转换过程即"图说"过程,意在用"可见的"直观形式来显明"不可见"的道。不仅限于此,《老子》在图说道时,并非随意资象穷理,而是与道的层级应对,巧妙的构建了景象、物象、人象、"泛象"的立体式的图说结构,从而形成了叙述的多层级系统。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第11期《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上刊载了潘书文老师的一篇文章,题为《用"规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比用列方程解更快捷》(以下简称《用文》)。《用文》将解题"规律"精简为一句话(25个字),即分母作单位"1","是"、"占"、"比"后为分母,前为分子,求分子,乘;  相似文献   

11.
统编教材,将经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明确纳入"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语文教材中精心设计了"名著导读"内容。肖培东老师执教《<艾青诗选>名著导读》,巧妙利用教材资源,从"名评引路""方法导航""专题示范""选文聚焦"四个方面切入教学,为大家做了有益的探索与指引。  相似文献   

12.
<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成为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最起码的手段之一。下面就结合张祖庆老师执教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谈谈精心设计语文教学的三条主线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巧妙自然——流程线流程线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这是条明线。高明的老师往往设计得巧妙自然,达到了授课顺畅又能串联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并使得授课主线明晰,环节层次清晰。张祖庆老师开课就以"故事"一词导入,怎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由对"故事"的思考进入"一个  相似文献   

13.
2009年6月30日,有幸搭上"送教下乡"的便车,在列宁小学听取了两节小学语文对比课,一节是列宁小学王艳芬老师讲的《纪昌学射》,另一节是庆师附小李凤老师讲的《鸟儿的侦察报告》。两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深深地感到了浓浓的课改气息带给这里孩子的自信、快乐、幸福。两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挖掘及课堂教学的巧妙设计,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与热情,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自担任乡镇英语教研员以来,参加的外出学习无以计数,曾在山东临沂参加的"小学六年级英语复习研讨会"让我至今意犹未尽。那次研讨会,我们欣赏来自浙江张璐的《Mr Rich》和高晓霞的还原课《A better tomorrow》、沂南龙宝乾的《You andme》以及临沂李琳琳的《My friend》。几位执教老师大气的教学魅力、巧妙的课堂设计让与会老师们如沐春风,会场内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感悟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5期中何龙辉老师的《如何找1/3和1/2之间的分数》一文,深受启发。文中介绍了根据"分数大小比较"所想到的两种方法,其中方法一可叫做"通分法",方法二可叫做"同分子法"。需要说明的是:何老师给出的正好是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  相似文献   

16.
<正>一、阅读中运用"三妙",来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1.妙用导入,激活阅读期待。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阅读期待的心理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教师以关注学生心理取向入手,通过巧妙的铺设导语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好奇,这种巧妙的导入需要老师的经验和精心的准备,以求一举获得学生的轰动效应,起到很好的阅读期待的激活作用。例如:教师在教授《太阳》一文时,老师考虑到学生事先已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数学通报》2008年第4期1724号问题,宋庆老师给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证明方法.但这种证明方法很难想到.通过思考,本人整理出文中的三种证明方法,主要用到“基本不等式”及奈件中的“a+b+c=1”.  相似文献   

18.
<正>《鸭子过马路》一课是蒋军晶老师在"千课万人"活动中执教的一堂习作示范课。在观摩此课之前,我曾聆听过蒋老师演绎的多篇阅读经典课例,如,《祖父的园子》《地震中的父与子》《月光曲》等。从这些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蒋老师特别善于挖掘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规律,并精于巧妙地将这些语言规律串联、剖析、迁移、重构,进而拉起清晰明了的教学线索。结合此次习作课例赏析,亦有这样一种感受:作为浙派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生代领军人物,蒋军晶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教师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巧妙地把握这些失误,如何灵活地驾驭这些失误,让失误生成甚至升华为精彩。一位教师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在范读时出现了一个细节性的失误,把"提"误读成了"捉",当学生提出意见后,这位老师虚心地接受了,不仅重新读了一遍,而且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巧妙地  相似文献   

20.
<正>曾昭曙老师执教的宽度语文《穷人》一课,令我耳目一新,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眼界变得更宽、更长、更远,好像井底之蛙突然跳上了井沿,终于看到广阔无边的美丽世界。长长的《穷人》一文,曾老师巧妙取舍,围绕一个"仁"字,上得如此轻松和生动,如此宽广与厚重!曾老师用两个课时,引领学生透过散发出热度的文字,穿越千年历史,跨过万里国界,触摸不同肤色民族的美好心灵,只为让那一个"仁"字植根学生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