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认为,社会问题与晚清教案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清时期,骤然爆发的自然灾害导致大批人口死亡和农业生产凋敝,加剧了社会动荡;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又成为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此外,还有接连不断的盗案和遍地皆是的会党,所有这些,都使教会受到冲击,教案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当然,社会问题并非晚清教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晚清的社会危机,使从事汉学研究的下层知识分子汪士铎也走上了“经世”的道路。他在著述中系统提出的人口理论是其经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晚婚晚育、节制生育等主张在历代鲜有其例,是人口思想的巨大进步。但其溺杀女婴,仇视农民的思想则是糟粕。  相似文献   

3.
科举是一个统治者以权力、地位、名誉、金钱等各种社会稀有资源为诱饵而设定的圈套,民众在竞争社会资源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通过自南宋至晚清的年均人口数和进士年均登科数的对比,认为科举的“量累”归根结底是由人口的增长引起。但是,与人口剧增给选举所带来的绝对压力相比,因报考人数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增加所导致的对选举的相对压力,更能反映出科举的“量累”。  相似文献   

4.
晚清人口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增长迅速,人地失衡变得更为严重。晚清知识分子提出了“堵”与“疏”两种不同的解决之策,体现了民本思想与经世致用思想在近世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人口总数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加战乱频繁,全国人口始终停滞在1000万左右。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人口增殖较快。表一列出了我国封建社会主要朝代,见之于正史的人口资料。自秦迄清初的近2000年中,人口峰值总在6000万的上限徘徊。但从清乾隆时起,人口数量开始猛增,在首次过亿后,又迅速膨胀到4亿。庞大的人口,对于中国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人口的兴衰,对社会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晚清潮汕地区深受鼠疫的折磨,大规模的鼠疫导致潮汕地区大量人口感染鼠疫以及患者的高死亡率,社会各阶层都采取措施来防疫治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遏制了晚清时期潮汕鼠疫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清初中期、东北北部平原人口、民族构成经历了从以善渔牧猎的少数民族人口为主到少数民族人口与善耕作的汉族人口并存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多个自然、人文要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晚清秘密教派大多数是从青莲教和八卦教派生出来的。步入晚清社会以后,由于近代社会的变迁,秘密教派的发展出现了相对的停滞。晚清秘密教派处于由民间秘密宗教向民间秘密结社的转变期。晚清秘密教派的活动虽然触及到一些时代主题,但从本质上看是对近代社会的一种反动。  相似文献   

9.
晚清社会的变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留学生对晚清社会的变迁则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晚清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学术变迁而言,留学生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洋务运动的运作,影响晚清政治的演进并使晚清政治走向终结,推晚清学术思想向现代方向转型。研究留学生与晚清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晚清社会演进的规律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抑制我国人口增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本身发生的变化,我国的人口问题不再是单一的人口数量问题,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文章分析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人口发展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使原本人口问题十分严重的中国又产生了大批流民。流民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大量存在造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起伏,这些流民基于种种缘由纷纷涌入广西,进一步加剧了广西的社会危机,最终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兴起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12.
出生决定着人口构成中的性别比,社会应维持性别的均衡。近年来山西农村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分析山西农村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认识山西农村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危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均衡山西农村人口性别比,使山西人口、经济和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中国便正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传统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变迁等社会现实,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我国农村公共福利产品供给不公、农村养老机制发育不全等问题使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峻。本文通过对农村老年人口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了缓解农村老年人福利“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如何应对养老、医疗、福利、社区服务等老龄化问题更加凸显,老年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老年教育中,老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最为突出。因此,积极探索我国老年教育,特别是它的重要内容——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对确保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老年教育既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自然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通过分析中国社会日渐凸显的老龄化特点,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研究制定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方法,以促进老年体育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珠三角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日益增加,基于有着不同生活学习经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并成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珠三角地区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在一个先进的文化背景中,由掌握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人来完成。西汉人口迁移对边疆经济开发不仅保证充足的劳动力,而且输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促进边疆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下透视我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呈现严重之势,已给我国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人口性别结构的均衡协调,是我国未来人口与社会实现以人为本、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家庭养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对日本的社会、经济产生了猛烈的冲击,导致了日本社会保障费用的迅速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倡居家养老、继续发展家庭的养老功能,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汲取先行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在处理老龄化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采纳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对策。使我国平稳的度过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多,发展快,城乡分布差别较大,人口老龄与低生育水平同步,家庭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加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差等特点,使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和家庭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营造健康老龄化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健康老龄化,就要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老龄产业,营造保障老年人权益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