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良  徐佳  王普查 《资源科学》2014,36(2):334-341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导致资源被集约化使用的同时,耗用量却显著增加。以城镇化进程为视角,探讨中国城镇化率与全国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用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基础,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是全国用水总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格兰杰因;城镇化率每提高1%,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提高7.68%,而总用水量将提高0.58%;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全国用水总量将突破红线控制要求,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制约作用更加凸显。对此,提出从技术节水、结构节水和生活节水三方面挖掘节水潜力,以及从生态增水、国际市场购水以及虚拟水贸易三方面增加水资源供应。  相似文献   

2.
桑瑜 《华夏星火》2021,(1):51-55
农业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高达60%以上。农业用水“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水安全的基本战略。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方面的应用,推动了农业节水灌溉改造升级,提高了灌溉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农业灌溉用水的智能化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农业用水的资源浪费,对应对水资源紧缺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用水量随着灌溉面积增加而增长迅速,用水总量从1949年的1031亿立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5548亿立方米。尽管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重逐步下降,但仍然保持在60%以上。尽管基本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但农业发展仍受到水资源短缺的约束。在分析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着重探讨了高效节水及如何建立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政策     
《华夏星火》2011,(7):5-5
国务院 2020年中国用水总量“红线”锁定6700亿立方米 自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定义了“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以后,这“三条红线”从全国到地方该怎么划定,成为各界一直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开封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2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主要来自黄河干流,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开封市主要的地表水供水工程为境外引黄河水灌区。对开封市的水文水资源特点、用水结构、用水定额、用水效率、节水方向、节水措施进行分析,依此来分析开封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中居民消费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向量形式的Kaya扩展模型,运用LMDI方法将用水总量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因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6种效应。研究表明:用水总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居民消费的贡献,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引起的间接耗水的增长;人口规模和人口城镇化对用水总量的增长具有持续的正向作用,且人口城镇化的驱动力要强于人口规模;消费抑制因子对用水总量的影响经历了由正到负的过程,与用水总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逻辑关系;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用水总量的增长呈现出持续的抑制效应,但是变动幅度较小,凸显出当前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节水方面的乏力。虽然居民消费极大地推动了用水量的增长,但是由于居民消费在整体国民经济中具有用水强度的比较优势,因此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并不违背水资源的节约目标,同时施以节水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改善等手段,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其中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90%以上.由于灌溉方式落后,输水渠道大多为土渠,加上工程老化失修与配套不全,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与利用效率很低.因此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是发展节水农业,实施节水灌溉,大力开发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按作物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随着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将会出现大幅上升,在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农业用水势必减少,而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0%,因此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未来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CGE模型的水资源政策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水资源要素水价、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促进用水技术进步是实现有效节水的对策。基于水资源同时以水要素和水商品形式存在的特点和我国水资源报酬征收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包含水生产与供应业、水资源要素报酬、生产用水补贴的水资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建立了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3种情景;以江西省为例,编制SAM表并利用CGE模型模拟各情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且对同一节水目标下3种情景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都能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减少总用水需求量;但无论从总产出、GDP、就业、物价水平还是居民及企业收入等指标看,前两种情景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且削减生产用水补贴的负面影响更大,技术进步则在达到节水目标的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3种情景变化对农业的产出和用水量影响显著,说明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进行政策选择时应该慎重考虑各种政策的影响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将农业作为重点节水行业,并长期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水资源要素水价、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促进用水技术进步是实现有效节水的对策。基于水资源同时以水要素和水商品形式存在的特点和我国水资源报酬征收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包含水生产与供应业、水资源要素报酬、生产用水补贴的水资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建立了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3种情景;以江西省为例,编制SAM表并利用CGE模型模拟各情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且对同一节水目标下3种情景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都能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减少总用水需求量;但无论从总产出、GDP、就业、物价水平还是居民及企业收入等指标看,前两种情景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且削减生产用水补贴的负面影响更大,技术进步则在达到节水目标的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3种情景变化对农业的产出和用水量影响显著,说明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进行政策选择时应该慎重考虑各种政策的影响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将农业作为重点节水行业,并长期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缺水大国,农业平均每年灌溉用水占有当年消耗淡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做好农业节水灌溉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针对目前农业用水低效率的状况,加强水资源管理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辉  杜硕 《科技风》2023,(8):80-82
单县主要水源为黄河水、地下水及大气降水,径流量普遍较小,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黄河水作为主要的客水资源,由于位于引黄干渠末级,引黄水量不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水层埋深在250m以下的深层地下水,富水性较好,储存有大量的资源,只有较少的开采量,水质好且不易污染,但水径流滞缓,补给量小。随着生活、生产用水大幅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显现,部分地区存在用水困难。通过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推行节水型城市实施,改进传统农业浇灌方式,建设新的水源地,建立合理的水权分配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从而进一步推进水资源供需平衡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建设,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单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脚步加快,智能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智能设备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各行各业,改变了城市水资源消费和管理的方式,尤其是城市公共生活用水。在众多行业中,高校的用水管理起步早,节水管理水平较高,主要体现在节水型器具和设备的普及与水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上。对以传感器技术和水管理系统为代表的高校节水技术和用水管理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公共行业用水效率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本文采用典型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收集高校用水及涉水设备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数据,分析智能设备与管理信息化对高校用水的影响。并以此为背景,针对城市公共行业用水管理信息化提出建议:将北京市高校的节水和水管理信息化经验在高校间推广,同时向其他行业推广,如宾馆、医院、饭店、机关和洗车行业等;增加水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及节水效果在城市行业节水工作的管理评价指标中的比重;在日常城市用水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积极推进节水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城市水资源管理精细化。  相似文献   

14.
2011年7月份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把治水提升到治国的高度,提出了我国水利基本战略的指导方针,要求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的3条红线。笔者根据26年来对水资源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水利发展的基本战略并具体确立了以下3条红线:在2020年以前,把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在6 700亿m3/年;以单位GDP用水的世界平均水平为总考量,使我国的用水效率达到201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使我国按水功能区划分的纳污总量不超过580亿吨废污水(经处理的按系数折算)。  相似文献   

15.
有效改善首都地区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计划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强化水污染治理,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北京安全用水。  相似文献   

16.
史剑飞  张聚昆 《科技风》2011,(8):248+252
张家口市水资源短缺状况严重,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计划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强化水污染治理,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及数量不断增加,农业用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未来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因此,探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措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虚拟水与水足迹理论、脱钩理论对江西省2003—2012年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江西省人均水足迹均值为1 783 m3,高于"国际水足迹组织"测算的2011年中国人均水足迹1 700 m3;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从2003年4.39元/m3增加到2012年的8.57元/m3,且此期间水足迹强度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说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明显提高,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脱钩分析显示,分析期间大部分年份江西GDP增长与水资源消耗评价结果为弱脱钩的初级协调,水资源利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应重视节水生物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我国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简况我国每年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 73.4 % (发达国家多在 50 %以下 ) ,当前我国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为 0 .3— 0 .4 (发达国家为 0 .7— 0 .9)。从GDP用水效益上来看 ,我国 1995年用水效益为 10 .7元 /m3 ,是美国 1990年的 1/ 8,日本 1989年的 1/ 2 5(按 1995年汇率计算 )。这些数据说明我国节水潜力很大。北方地区 ,特别是华北的黄淮海地区 ,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据 1997年统计资料 ,黄淮海地区以仅占全国 7.7%的水资源养育着全国34.3%的人口 ,支撑着全国 4 0 %的灌溉面积 ,生产出全国 39.2 %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和农业用水也在不断增加,这让本来就相当匮乏的水资源问题面对更大的挑战。为了节约淡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农田的灌溉中,应该努力推广使用节水灌溉的技术。本文将从人们的节水灌溉意识、农田节水灌溉的技术投入和节水灌溉投入机制的日益完善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农田节水灌溉的现状,然后针对这些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节水灌溉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