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漫话睡眠     
敬超 《初中生》2007,(1):65-65
科学家发现,睡眠是由“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个不同阶段周期性地交替进行的。“慢波睡眠”包括4个时期:1.入睡期,此时闭目,无语,意识仍清醒;2.浅唾期,已进入睡眠状态,但睡得不深,易唤醒;3.中度睡眠,睡眠逐渐加深;4.深睡期,进入深度睡眠。以上4期合称“慢波睡眠”,其特点是不做梦,其后便进入“快波睡眠”。  相似文献   

2.
“睡觉”一词具有“睡醒”和“进入睡眠状态”两个义位。本文通过计量统计分析,发现两个义位都在隋唐五代产生,且两个义位都是偏义的,“睡觉”的“睡醒”义偏向词素“觉”,“进入睡眠状态”义则偏向词素“睡”。“睡觉”的两个义位在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五个时期出现的频率不等,“睡觉”的“睡醒”义相应地呈现出起伏不定的下降趋势,而“睡觉”的“进入睡眠状态”义则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加之,“睡醒”一词出现频率的增加,致使“睡觉”一词只保留“进入睡眠状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钉 《生物学教学》2003,28(2):53-54
人的睡眠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 ,为此 ,有必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1 世界睡眠日为了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 ,国际精神卫生和精神科学基金会于 2 0 0 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睡眠和健康计划 ,将每年的 3月 2 1日规定为“世界睡眠日”。为什么选取 3月 2 1日呢 ?因为人们习惯上认为 3月 2 1日是每年春季的第一天。由于季节变化的周期性 ,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憩相关 ,所以选取 3月 2 1日为每年的世界睡眠日“是有着科学根据的”。 2 0 0 2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 :“开启心灵之窗 ,共同关注睡眠”。2 人的睡眠时…  相似文献   

4.
近期,科学家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发现了控制睡眠时间长短的基因,这有望解决人们对睡眠时间长短的不同需求。研究表明,果蝇睡眠大幅度减少是由于体内X染色体上一种“摇摆基因”发生了突变。睡眠少的果蝇在刚刚睡醒时腿会不停地颤抖。科学家发现那些睡眠少的人也有这个特点,这说明人体内也很可能有类似的“摇摆基因”。“摇摆基因”是控制睡眠的主要基因,它能够通过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影响生物体的睡眠。睡眠长短由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
宗合 《成长》2007,(11):26-27
英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很多英国青少年每天晚上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而且往往在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入睡,睡眠质量很差。调查显示,大约有1/3的英国青少年每天晚上都会有一段“垃圾睡眠”时间。英国睡眠委员会表示,“垃圾睡眠”指的是睡眠不足和低质量的睡眠,它和“垃圾食品”一样,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6.
<正>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关注人类睡眠的全球性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2003年,世界睡眠日正式进入中国。每年的世界睡眠日,人们都会赋予它一个独特的主题。什么是当下人们睡眠的主题?恐怕是“失去睡眠”。  相似文献   

7.
层级式睡眠管理是以“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政策为背景,从寝室管理、教学管理、习惯管理三条主线进行分层责任制管理。在管理制度和团队协作的助力下,应用层级式睡眠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管理,对培养学生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提升学业成绩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你喜欢睡觉吗?有没有被人封为“睡神”或者“觉主”?睡眠可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睡眠的经典语录也有不少呢,下面我们就来一番闲言“睡”语。  相似文献   

9.
“睡觉”考     
离合词“睡觉”的语源义本为“睡醒”,但其词义后来却向反向发展,演变成了“进入睡眠状态”(即“睡眠行为”)。这一变化经本文考证始于明代。变化产生的原因则主要是出于误用。表示“睡醒”义的“睡觉”在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的读音与随后出现的表示“睡眠行为”义的“睡觉”的读音完全相同.就是二者前后联系的重要证明。  相似文献   

10.
充足睡眠可健脑。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对保护脑组织细胞亦有裨益。此外,充足的睡眠还有助于把获得的知识信息巩固在大脑的“记忆仓库”中。考生应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午饭后应午睡1小时,晚上不宜过多“开夜车”。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性睡眠”是指生理上并没有进入睡眠状态,只是在社会意义上“睡着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移动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无处可逃。学习、工作与生活的边界被擦拭,很多人患上“手机提示音焦虑症”。而进入“社会性睡眠”后,传统意义上的独处时光和新语境下的互联网独处时光才真正到来。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教育》2009,(3):62-62
睡眠胜过任何保健品 你知道最好的养生方法吗?不是保健品,而是睡眠。现代医学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睡眠疗法”一说。  相似文献   

13.
张卓伯 《甘肃教育》2011,(18):I0001-I0001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小事上犯经验主义错误,比如大多数人认为临睡前洗个热水澡,既解乏,又帮助睡眠。但从健康保健角度来说,就有问题了。“睡前洗热水澡”中的“睡前”和“热水”都是错误的概念,违背了人体的生理规律。洗澡用热水,人体温度迅速升高,会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减缓大脑释放褪黑激素的时间。褪黑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诱导自然睡眠,通过调节人的自然睡眠而克服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4.
锦倩 《母婴世界》2013,(3):54-56
甲妈妈说:“昨天玩累了,宝宝睡觉呼噜声打得震天响!”乙妈妈说:“嗨,我宝宝经常打呼噜,睡眠好得很!”打呼噜代表睡眠好?那可不一定,有时宝宝的鼻鼾在提示着病理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欠觉难补     
这年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睡眠严重不足。熬夜成了人们的必修课,于是,第二天中午或是节假日的“补觉”成为了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期待靠“补觉”来偿还欠下的睡眠债。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即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平凡 《科技文萃》2001,(9):146-148
长期以来,科学家都在不断探索睡眠的秘密。他们认为,睡眠是人体内所含的一种叫“睡眠素”的物质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新知     
智能闹钟奥地利研制出一种能自动选择睡眠分段时间的闹钟。它能监控主人的睡眠,并能在最合适的时间叫他起床。闹钟的主人只需要在手腕戴一个方便的毛料“手镯”,“手镯”中的传感器能监控主人身体的活动。这些身体活动分别对应不同的睡眠阶段,并能将信息无线传送给闹钟,因此闹钟能根据特殊算法选择最浅的睡眠状态来唤醒主人。可爱的“动物机器人”近日,我国成功研制出全新的“动物机器人”。“动物机器人”是在动物的脑子里植入微电极,通过它们将计算机产生的具有一定规律的电信号,施加到大脑里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核团。然后,在这些电信号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参考》2008,(4):24-2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保健研究中心日前在上海、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广州等全国9个城市的2万余名5-11岁的儿童中,展开了“学龄儿童睡眠现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学龄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为9.1小时。根据我国颁布的有关学生健康和卫生工作条例中所规定的“每天应保证小学生10小时睡眠时间”为依据计算,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理化》2007,(2):2-2
浙江省新昌县新昌中学林子风同学来信:“进入2007年以来,我的睡眠成了一个问题,有时失眠,有时睡的时间并不短,但起床后还是精神散散的,请问我怎么办啊?”本刊特聘专家、国家心理咨询师马健老师作答:“睡眠问题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入睡困难往往导致第二天学习效率下降,随之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进一步影响后来的睡眠。所以睡眠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生理问题,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