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主要艺术特色在于用典,以人事典故用得最多。他选取历史上与诗文典籍中所描写的品格高尚,有奇操卓行的人事入诗,讴歌其人其事,而且他的用典继承了前代诗人,并发展了前代诗人的用典艺术,很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用典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善于用典也是何采词的一大特色。何采是清初词坛的杰出大家,他在归隐之后,戒诗文,创作出大量的词。他的词不仅风格多样,而且用典繁复。文章主要从何采词中的事典和语典进行分析,探究其用典的方式的变化,以及用典所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孙宏新 《学语文》2006,(6):3-33
用典是援引前人的事迹或摘取文献的词句来表达自己情意的一种修辞方式。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云“: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这句话既说明了用典的目的是引用古代来验证现在,又揭示了用典的特点是根据具体的事例来比照抽象的义理。古人善用典,用典如果用得好,能够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有时候通过对用典的分析,往往是打开理解诗歌的钥匙。晚唐诗人李商隐是用典的高手,他在自己的诗中喜欢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锦瑟(》见卷首)是用典方面的典范,但也因为过多的用典导致读者的不解而引起不同的理解。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王维诗歌的用典情况,可以了解到王维诗歌所征引典故的来源,以此入手来察看他的知识构成,及其对王维思想的影响,分析他的主要思想倾向,并总结王维诗歌用典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晁补之的诗转益多师、自成一体,其用典范围广博,喜镕铸古书,化"经史子集"语为诗歌用语;在用典形式上,或"对句用典",或"连句用典",或"句句用典",形成了凌厉扬进的诗风,以其独特的用典方式体现出宋人诗歌用典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既坚守儒家的道德准则,保持倔强兀傲的个性精神,又具备老庄哲学的旷达、逍遥,还接受了佛教禅宗的深刻影响.在诗歌用典的艺术层面上,他得益于杜甫诗歌的锤炼、韩愈诗歌的奇崛创意,尤其从佛家的诸多机锋中汲取养料,形成了丰富的用典技巧.但是,究其本质而言,黄诗的用典代表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7.
稼轩词好用典,这是辛词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关于用典,历代文人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刘勰是赞成用典的。但他又说,一“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只枢运矣也。”二“若不得其要,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这就是说用典的关键是“得其要”。那么,辛词的用典是否得其要呢?我们不妨看一看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作于开禧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词用典艺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词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中都占有极崇高的地位,这与其词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特别是善于用典有很大关系。辛弃疾博学多闻,用典信手拈来,触处生春,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他常在词作中托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与事件表现自己的苦闷和悲愤。他以文为词,常借典故发表议论,融典议为一体。他用典做到了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使人目不睱接。  相似文献   

9.
赵善括是南宋中期著名的宗室词人,其创作在当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赵善括词中的用典情况也丰富多彩,现存49首词中,就有28首运用典故,其用典类型多样,效果突出,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同时还将他用典词的特点以及生活于南宋这段特殊时期的生活环境及个人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典故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恰如其分地用典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现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使难以明言的情意得以顺畅地表达。李商隐在用典方面是位大家,他的诗在用典方面有三个主要的特色,第一是用典的不着痕迹,第二是死典活用,第三是化实为虚。  相似文献   

11.
唐彦谦诗歌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典.他的用典集杜甫和李商隐二人之所长,既用事精切又“遗神取貌”,形成了精工纯雅、典丽雅致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2.
宋初"白体"诗人普遍拙于用典,显示出"才贫学馁"局促。作为北宋文化复兴历程中的第一代诗人,王禹偁诗歌在使事用典方面显得丰富深广得多,体现了学养上的进步。但王禹偁用典总体显得单调,意蕴也并不深厚,未出"白体"范围。王禹偁贬谪后用典情况优于前期,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纳兰词全本都充斥着一种矛盾性的悲剧气氛,这种矛盾来源于纳兰性德本人贵族表象下的一种近乎"平民"化的心态,它思绪敏感、纯任性灵、对待爱情友情真挚深刻,相对于同时代的作家更具有一分打动人心的意识。这些在他的用典素材及用典手法上皆有体现,纳兰多喜欢化用前人小令,着重自然意象,风格婉转。其"平民"心态的形成除了个人自身用典技巧与性格行为有关外,还与大时代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从多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是用典的大师,他对于典故的灵活创新运用使其无题诗以其隐秘意旨造就的委婉深曲的朦胧美和感伤情调闻名于世,无题诗的成就离不开李商隐的用典.本文试从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借典故以塑造审美意境与情感氛围两方面作用分析用典对无题诗的意义,通过以典达情,融典入境,成功造就了无题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他的散文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文化内涵,被后人称为“苏海”,表现在艺术手法上就是用典隶事,深沉婉曲,机杼独出,浑然天成。苏文用典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二、增强说服力与权威性;三、增强感染力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是用典的大师,他对于典故的灵活创新运用使其无题诗以其隐秘意旨造就的委婉深曲的朦胧美和感伤情调闻名于世,无题诗的成就离不开李商隐的用典。本文试从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借典故以塑造审美意境与情感氛围两方面作用分析用典对无题诗的意义,通过以典达情,融典入境,成功造就了无题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他的散文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文化内涵,被后人称为“苏海”,表现在艺术手法上就是用典隶事,深沉婉曲,机杼独出,浑然天成。苏文用典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二、增强说服力与权威性;三、增强感染力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是一位用典高手,其稼轩词用典甚多。辛词典,旨在“突出主题”、“渲染气氛”、“托典言志”、“扩大内涵”和“证明观点”,有着其它艺术手法所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他在两宋词坛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明代诗坛上与王世贞并称为"两司马"的汪道昆,其诗歌创作颇具特色。他的七律师法杜甫,在运用叠音词、对仗、用典、佛教用语、动物意象等方面表现出对杜甫律诗艺术的借鉴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颜延之的诗文创作总体上大量用典,故而历来诗话都以"用典为博"来概括其诗文创作的特点。但是通过对颜延之现存诗歌用典的考察,发现其用典的数量存在明显的多与寡的区别,这与其诗歌创作动机及创作心理有必然的联系。因此,颜延之现存的诗歌作品难以显示其用典好"博"好"密"的自觉创作特色,更多的是受制于文体特征与创作语境需要下的主观且被动的斟酌与润色,体现出颜延之文学随从身份下文学创作的局限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