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有声书读物是阅读与音频跨界结合而来的,有声读物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还需要更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将采用选取CNKI收录的从1997年至2020年关于有声读物研究文章作为研究评述的文本分析对象,试图对中国大陆有声读物的研究现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60年代,有声读物率先在美国兴起,目前美国已是全球最大、增长率最快的有声书图书市场。据统计,有声读物在美国有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约有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我国自1994年发行有声书以来,在出版数量、质量与民众的认同度上一直都很低。而互联网在我国的不断普及,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有声书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在以iphone、Android系统为代表的智能机的拉动下,有声书市场得到了迅猛增长。如今你  相似文献   

3.
周美芝 《传媒》2017,(8):43-45
有声书,又称有声读物,也可称作有声出版物,其英文名称为"spoken words"或"audiobooks"。美国有声读物协会有较为权威的定义:有声读物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式磁带、高密度光盘或者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任何录音产品。  相似文献   

4.
美国有声书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期间经历了从唱片式有声书、磁带书、CD有声书到流媒体有声书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变迁.美国有声读物出版协会对有声书做出的界定是: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磁带、高密度光盘或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录音制品.根据有声书是否依附于某种载体,可以将有声书分为实体有声书(physical audiobooks)和数字有声书(digital audiobooks).  相似文献   

5.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10):7
正有声书市场潜力看涨盗版成发展瓶颈《出版商务周报》报道:用耳朵阅读?并非异想天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有声阅读"也被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有声读物市场究竟有多大?目前,尚未见到权威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声书业人士称,目前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我国有声读物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声读物率先在美国兴起,而我国在1994年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发行有声书,但多年来在出版数量、质量与民众的普遍认同度上都很低.但从2000年后,互联网在我国不断普及.  相似文献   

7.
紧随着有声书版图的不断扩展,由"喜马拉雅FM"领头的有声书专业运营平台逐渐占据有声出版业的主导地位,但盗版侵权现象却屡屡发生.而传统出版社的有声书平台的开发则较之却显得不尽如人意.出版社具有较为成熟的版权管理运作能力,而有声书专业平台则拥有强大的出版资源,通过两者的自身优势为角度,以版权运作为主要线索,既改善了有声书专业平台的盗版侵权现象及版权运作机制,同时提升了传统出版社的消费市场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耳朵经济"迅速崛起,以有声书为代表的音频产品市场前景大好,发展红利仍在,为传统出版社入局有声书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现阶段,部分传统出版社已陆续开启有声书业务,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在产品设计与市场运营上仍存在不足之处.文章结合有关案例,从内容设计和市场运营两大层面对传统出版社的有声书产品开发与推广展开研究,以期为传统出版社开辟有声书业务发展新空间,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存 《出版科学》2012,20(3):88-91
通过调研归纳亚马逊平台有声书业务发展现状,总结亚马逊推动有声书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即充分利用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重组并购有声书行业巨头、采用"第三方"平台策略、提供全面的用户服务以及实施会员制促销等,指出我国有声书业要从培养读者有声书收听习惯、搭建有影响力的有声书销售平台、完善产业链和成立行业协会四方面着手,以求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童云 《中国广播》2018,(4):21-23
全民阅读被列为我国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广播影视领域将打造一批精品有声读物。增强现实技术(AR)有声书是将声音与计算机系统生成的虚拟模型、虚拟场景及相关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实现对现实的增强,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增强现实技术与有声书的结合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对于广播产业发展也将是一片值得探索的蓝海。  相似文献   

11.
孟宪堃 《新闻传播》2022,(3):115-116
探寻有声读物的服务创新和价值重塑是有效应对用户多元化需求的策略.将场景化思维引入有声读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新视角,以移动设备、传感器、定位系统、社交媒体和大数据的"场景五力"为基础,以挖掘有声读物用户需求和设计细分场景为主线,以数据作为桥梁连接用户、平台和其他企业,构建了有声读物产业的生态闭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声读物的市场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声读物是指"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式磁带、高密度光盘或者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任何录音产品"(美国有声读物协会对有声读物的定义).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40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有声读物出版市场,有声读物成为其出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每年有声读物在美国有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3.
过去多为视障人士及老年人感兴趣的有声读物,现在却成了先进技术和尖端出版的一部分。读音频书成了业内最具实验性的活动之一,如未删节的有声书《巴尼·蒙罗之死》成了苹果iPhone的应用版本,这种应用可增强与电子文本同步阅  相似文献   

14.
有声书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出现,但直到近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其中亚马逊在有声书领域耕耘多年,为有声书走向有声娱乐主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对亚马逊有声书经营策略进行剖析,认为长线发展的并购策略、基于自助出版的产品开发、灵活的价格策略以及贯穿始终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有声书市场的日益繁荣,各大出版集团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均瞄准这一领域持续发力.美国OverDrive 公司通过创造性的协同营销方式,纵向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横向联合各大平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渠道优势,成为有声读物市场的领先者.文章从内容生产、渠道建设、产品推广三方面对OverDrive公司有声书协同营销策略进行剖析,得出协同营销策略使用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姜泽玮 《出版科学》2021,29(5):31-40
以移动应用"微信读书""微信听书"为中心,围绕"内容""形态""场景""满足"四个角度,对移动新媒体有声书的用户使用现状进行量化与质化结合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声书传播的问题与发展进行讨论.目前移动新媒体有声书传播包含"AI语音—文字有声化""真人语音—口语传播"两种声音与表达形态的对位,用户对二者的使用基本相等;用户收听内容以文学类为首,整体"重文轻理",且内容大多与用户自身职业(专业)无关;夜晚的卧室与白天的家庭起居空间为主要传播场景,"时间管理满足""情感满足""身体满足""知识满足""经济满足"构成有声书用户主要的使用满足.总体来看,内容的有限性、场景的封闭性、传播的交互性和声音的艺术性是移动新媒体有声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四个重要问题,有声书的发展能否迈入新时代,取决于实践对这四个问题的回应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以"声音"为主角而出场的有声读物,其声音形态不仅是叙事语言中的有机构件,还逐渐从视觉文本中剥离出来,直接参与到内容叙事全过程.有声读物的听觉语境以不同样态的"声音"为叙事工具,在声音传递和听觉环境中运用独特叙事手段和阐释功能,搭构了与传统"视读"迥异的"阅听体验".文章聚焦有声读物叙事过程的声音之维,从叙事工具的征调呈...  相似文献   

18.
丁洪玲 《兰台世界》2016,(12):70-72
此次调研主要通过对国外有声读物概况的了解,和对我国省级和市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访问,通过在CNKI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听书"、"有声读物"等关键词,把国内外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汇总和分析,同时对建立"有声图书"项目的实施方式、项目费用预算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陕西省图书馆建设"有声图书"项目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传统有声书的内容载体、传播方式、营销途径,使其得到全新的发展.当前,有声书在我国正蓬勃发展,市场体系也日益完善.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书平台的升级换代、线上图书馆有声阅读建设的加快,有声书实现了“随时、随性、随地”阅读,其便捷性、趣味性特点不断凸显,深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我们将会迎来一场新时期的阅读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20.
听书起源于美国.1952年在纽约创办的蒙德凯唱片公司是第一家以出版发行有声读物为主营业务的公司.1999年,Audible网络有声读物公司在NASDAQ上市.2006年9月,有声读物在美国已达到8.7亿美元的销售额.2008年3月,亚马逊公司斥资3亿美元完成了对Audible网络有声读物公司的股权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