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传统媒体纷纷入驻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依据新媒体指数发布的媒体微信数据,以阅读数、点赞数最多的报纸和电视的微信公众账号为例,分析这些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新闻标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于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如果等发展成熟再跟进使用,会失去该平台的黄金成长期,越晚进入门槛越高。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用"狗熊掰棒子"来形容目前传统媒体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开设媒体公众账号的尝试,"先是微博,然后是微信,微信之后呢?我认为不管是微博也好微信也好,最终都是尘归尘,土归土,而传统媒体还是要回到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已成为重要的公共舆论平台。所谓传统媒体的手机新媒体评论,是指包括报刊、广播电视、新闻通讯社在内的传统媒体机构利用微博、微信等手机新媒体就方针政策、新闻事实、社会问题等发表的评价性意见或意见性信息的统称,其中不包括新闻客户端,因为传统媒体入驻客户端尚属少数且无专门的评论客户端。目前不少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上开通或设置了专门的评论栏目和账号,比如"@人民日报"开设的《你好,明天》《人民微评》栏目、"@新华视点"的《新华微评》栏目、  相似文献   

4.
自2014年平台型媒体概念被提出,5年来,平台型媒体从国外走向国内,不断走向成熟,互联网平台涉足传媒业务,不断催生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进行平台化探索。然而,平台型媒体的合法性,传统媒体探索平台化转型过程中简单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渠道进行形式整合等误区,让平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平台化发展遭遇双重挑战。平台型媒体能给传统媒体互联化带来哪些启示?本文将以全国政协机关报《人民政协报》为例,探讨平台型媒体给媒体融合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侯璟 《新闻知识》2015,(2):101-102,21
传统媒体在掌握了"微博、微信、客户端"三大新媒体工具甚或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新媒体集群后,是否就实现了媒体融合?究竟怎样做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融合后的媒体又是怎样的面貌?这是许多传统媒体人苦苦求索的。当互联网思维的大幕逐渐拉开时,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媒体也许得走出一条DNA融合的价值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发布渠道、组织结构等方面展开融合,开放性与互动性成为今日媒介环境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以来,传统媒体与政府的"权威发布"被重新定义,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屡屡成为网民的话题和关注点。随着媒介使用的主动性增强、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不仅局限于认识和评价官员形象,更存在对其进行消解和重构的可能,融媒体时代的政府官员形象建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推动了新一轮传媒业态的重构。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分析媒介融合时代下报纸、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发布的内容的特点,探讨媒体报道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是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传统媒体的微博、微信、客户端(以下统称为官方新媒体)等已成为媒体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的主战场.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官方新媒体呈现的特征、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内容渠道、舆论引导、目标定位、用户体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运营之道.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视听界》曾经做过关于媒体融合的主题策划。彼时,门户、搜索、社交网站发展正盛,视频网站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向安稳的传统媒体意识到新媒体的攻势,意欲涉足新媒体,建网站、建网络电视台。"媒体融合"这一外来词汇进入传媒人的视野,但多是思索大于探索;近两年,新媒体己成燎原之势,视频网站如日中天,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横扫移动终端,新媒体高速度成长、加速度裂变,颠覆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新媒体生态成为人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的互联网大环境之下,信息平台交互"混搭",媒体界限模糊不分,新媒体技术引领了碎片化的新闻阅读,自媒体使平民"发声",传统媒体主动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以各种适应性变革寻求自身发展壮大之道.各大传统媒体纷纷"上网"之后,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开设开发更使得互联网平台信息聚合能力大增.传统媒体要提高适应性,必须"导入"互联网思维.本文试图从叙事角度厘清互联网与新媒体叙事特征,并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大开讲》电视新闻节目为例,探讨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互动叙事增强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5,(13)
在新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在与其嫁接时总是简单地认为网络平台是传统传媒价值的延伸,而忽略了其重新解构的作用。本文指出传媒传播的"五维空间"是要激活热点,分析了媒介型平台的特点,并指出了传统媒介与其融合路径。在比较了传统媒体的低维度管理模式和媒介型平台的高维度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资源,开放管理,建构活性媒介生态圈的理念。同时,传统媒体应从受众本位的角度出发,整合产业,通过人际、品牌和渠道将碎片化的市场利用起来从而传播信息和做社会化的服务,重视媒体融合所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使用"经常作为与"传统媒体使用"相对立的概念获得学界的关注。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家族的迅速壮大,"新媒体使用"在量化研究中的内涵外延也日渐模糊。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元测试(meta-instrument)问题--在用户使用行为和媒介效果两方面,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否清晰可分?基于对二手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不同的网络信息渠道/平台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异质性,在媒介效果上也难以作为同质化的"新媒体"或"网络媒体"一概而论。同时,门户网站在用户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上,更接近于传统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而非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新媒体使用及其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新媒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资料。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体牵线,新媒体搭台,内容唱戏 如今,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型渠道大部分采用复制和浅加工传统媒体内容的方式从事内容生产、传播.这导致了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缺失,内容常常为新媒体做嫁衣,同时也失去了广告的优势;新媒体看似呈现蓬勃之势,但有相当一部分沦为传统媒体的附庸,原创内容不足,后继无力.  相似文献   

14.
黄莉萍 《新闻窗》2015,(2):43-44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评论和微博、微信等"个体媒介"的"异军突起",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日益重视网络舆情的变化。同时,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传统媒介,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守好及打造出更吸引读者的舆论阵地,是媒体人应该思考的命题。在媒介融合的呼声愈来愈强烈的当今中国,传统媒体更应立足于报纸、广播等的"本分",同时放手"利用"新媒体。如,可通过新媒体进行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公众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的受众不断增多,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避免地发生分流,所以广播要想发展,必须融合新媒体更加快捷、交互性更强、传播面更广等优势。本文试图以少儿广播节目与微信公众号相结合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少儿广播节目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工具的应用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16.
王凯 《军事记者》2012,(10):25-26
微博时代引发的传媒领域种种变革,层出不穷。传媒与传媒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传媒内部各种媒介形态的竞争和角逐,更是愈演愈烈。毫无疑问.这种深刻变革和激烈竞争带给所有媒体人包括新闻记者的压力与挑战。是前所未有并与日俱增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微媒介传播的迅速流行,传媒行业全面进入微时代。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受到了极大冲击,各大纸媒纷纷抢滩微媒介入口,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然而,囿于传统新闻传播思维,这些微媒介产品良莠不齐、处境尴尬。纸媒编辑如何创新编辑理念,运用互联网逻辑破解融合困境已经成为纸媒数字化进程中亟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李菁菁  刘征 《新闻前哨》2014,(6):64-64,71
传媒生态可谓风起云涌,继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网络快速崛起,成为第四媒体.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两波信息技术浪潮中,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次第出现,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与网络一起被称作新媒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增加到6.18亿人,手机网民5亿人,其中微博用户2.81亿人,微信活跃用户月均2.7亿人.  相似文献   

19.
伴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全面进程,传媒领域逐渐倾向于媒介融合,尤其是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不但从根本打破了传统新闻采编的工作环境,同时新闻采编工作流程较之传统媒体也发生很大变化,信息资源使用率低、传播能力不足、宣传舆论力量弱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凸显。本文以新媒体下新闻采编工作研究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新媒体下新闻采编工作特性、新闻专题片采编的优化以及如何在社交软件开展新闻采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瑞坤 《青年记者》2017,(20):70-71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本文通过分析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地市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打造“两微一端”的新媒体矩阵,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①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先后开通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河套微传媒”和移动客户端“鸿雁手机台”,目前已经形成了“两微一端”的媒体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