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创     
长三角率先启动新闻出版“一体化”;《鞋包世界》杂志创刊;《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瑞丽推出男性时尚杂志《男人风尚》;《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发布  相似文献   

2.
创刊于1993年的环球时报,2009年出版了英文版.对于一家“所有社评中英文版同时刊登”的媒体而言,更加“一致”的,应当是体现在社论中的观点,无论这些观点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分析环球时报社评中英文版的标题,我们从中可以找到评论在语言方面的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3.
4月20日,《环球时报》英文版正式创刊。这标志着《环球时报》形成了平面网络结合、中文英文并举、内外新闻兼顾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梁素文 《传媒》2015,(24):35-37
《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创刊于2009年4月20日,它是继1981年《China Daily》之后的又一份面向全球的英文类报纸.与《China Daily》独立创办运营不同,《Global Times》依托于中文版《环球时报》,共用一个报纸名称.它的出现标志着《环球时报》形成报网结合,中英文并举,内外新闻兼顾的事业新格局,在《环球时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3,(6):23
《环球时报》2月20日起正式推出美国版,成为首家在美国同时推出中英文版日报的中国媒体。《环球时报》美国版的中文版有16版,英文版有24版。美国版延续在中国发行的《环球时报》的特色,即以尖锐创新的报道、独特深刻的分析,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向世界报道一个真实、复杂和变化的中国,传递  相似文献   

6.
《军事记者》2012,(6):61-61
近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在京宣布正式创刊.成为第一个面向全球读者发行的中国地理出版物。《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出版人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的创刊填补了市场上的空白。”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说:“《中国国家地理》走向世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7.
如口今纸媒行情一路走跌,时不时会传出消息:××报纸停刊了.但有些纸媒似乎不受大行情的影响,甚至活得很滋润,《环球时报》即是一例. 在媒体圈,《环球时报》是一家存有争议的媒体,正如其总编辑胡锡进一样.但争议归争议,丝毫不影响它“洛阳纸贵”.《环球时报》能在纸媒“寒冬”中“傲霜斗雪”,有很多独家优势同侪难以望其项背.《环球时报》是能把政治正确和市场正确结合得特别好的纸媒,这是它在纸媒寒冬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如今日渐凋零的城市报摊上,你不难看到《环球时报》,而且在全国大中型城市的报摊上,几乎都能见到《环球时报》,这说明了《环球时报》的市场影响力.说及市场影响力,曾经,都市报一直是媒体市场的大户,但近些年,处境最为惨淡者就是都市报了.《环球时报》同属纸媒,为什么能成为“例外”?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13,(6):64-64
《环球时报》近日起正式推出美国版.成为首家在美国同时推出中英文版日报的中国媒体。《环球时报》美国版的中文版有16版,英文版有24版。美国版延续在中国发行的《环球时报》的特色,即以尖锐创新的报道、独特深刻的分析,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向世界报道一个真实、变化的中国.传递中国民间的声音.反映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和公众舆论。同时.美国版将逐步增加美国社区内容.力争逐渐为美国读者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9.
近年,国家在对外传播建设方面投入非常多的资源.国家汉办牵头“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持续成立,文化部负责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在稳步拓展,具体到近期的媒体领域,2009年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俄语频道开播;2010年3月《中国日报》改版;4月《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同时英文环球网正式开通;7月,新华社推出英语新闻台;12月,央视在香港成立亚太中心记者站,这是央视继欧洲、美洲、俄罗斯和非洲中心记者站后第五个中心记者站;2011年春节,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与法国加拉代尔公司合作,通过后者的销售网络在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机场和火车站的100多个书店,开展“阅读中国”的中国版外文图书推广活动.“走出去”成了相关领域的政策重点和实践热点.在进一步开展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厘清相关的脉络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3):73-76
2013年7月,新华社《参考消息》总编辑张铁柱参加一个培训班.某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去讲课时举例说,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环球时报》.张铁柱立时举手发言说:《参考消息》才是发行量老大.白岩松解嘲说,可能《环球时报》过去发行是最高的.张铁柱继续更正说:《参考消息》从来都是国内发行第一.① 话虽这么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时报》与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相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其中反映了以下现实:国际题材在今天的开放时代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与中国关系密切的邻国,他们如何看待“崛起的”中国和中国人,往往是我们比较在意的乃至比较敏感的.而在相当程度上,《环球时报》这个报界“新贵”比起老派的《参考消息》来,以其题材抓人、语言尖锐吸引了过去《参考消息》的读者.  相似文献   

11.
辛尔露 《东南传播》2014,(1):122-124
《环球时报》社评从创办以来,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作为评论对象,并一直保持出报即有社评、大事即有社评的强时效性,从而获得了很高的舆论关注度,产生了广泛而激烈的舆论影响.然而,《环球时报》社评或许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其对某一重大事件展开的“打井式”追踪评论、跟踪报道,本文就将以“斯诺登事件”为例来探讨和分析《环球时报》社评“打井式”系列报道的这一特色、亮点.  相似文献   

12.
《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刊发的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最初是周报,2000年改为周二刊,2003年改为周三刊,2006年改为周五刊,2011年改为周六刊(仅周日不出报)。回首审示《环球时报》从周报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4月21日正式创刊,成为第一个面向全球读者发行的中国地理出版物。作为广受欢迎的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英文版,由智睿集团出版,秉承“将中国带向世界”的理念办刊。  相似文献   

15.
罗丹 《新闻世界》2010,(8):110-111
《环球时报》作为一份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日报,中英文版相得益彰,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及时地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使其在对内、对外传播中成为纸质媒体的典范。本文从《环球时报》对一些重大国际、国内事件的报道中分析该报的议程设置、宣传策略,进而解读该报如何在对内和对外传播的双向传播中逐步提升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钟家斌  赵鹏 《青年记者》2007,(12):50-51
现在,谁也不能否认图片在纸媒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读图时代,《环球时报》仍然坚持了内容定位策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其前身是《环球文萃》,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现已发展为中国的一份权威新闻报纸。《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说,当时创办这份报纸的目的很简单,  相似文献   

17.
抓住机遇 走好开头关键几步 《环球时报》引起关注是在1999年,这一年,《环球时报》做了两件比较成功的事,一是从3月份开始,持续关注科索沃战事。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环球时报》用最快的速度、最权威的内容出版了一期特刊,打响了在全国的知名度;二是这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环球时报》又一次敏锐地抓住了这  相似文献   

18.
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形成了品牌,办出了特色,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好评。今天,有关方面负责人、各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究“环球时报现象”,是对环球时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促进党报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持。相信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环球时报乃至整个人民日报社事业今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办好党报,发展党报事业,必须全面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心声的统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我们的新闻事业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  相似文献   

19.
骆筱秋  王晴 《传媒》2012,(4):54-55
正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本有CN刊号的英文版口腔医学专业杂志,《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IJOS》)于2009年创刊。在创刊后1年被SCI-E和Medline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根据2011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求日益增多。十几年前,中国人看国际新闻大多抱着长知识、开眼界的心态,而今则带着对切身利益和国家命运的关注。读者的需求带动了国际新闻报刊的发展。1993年《环球时报》前身《环球文萃》创刊时,全国专门刊载国际新闻的报刊不多,当时党报的国际新闻报道也比较少。现在,不仅专门做国际新闻的报刊多了,党报、都市报也普遍加大了国际新闻报道的篇幅和力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环球时报》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为什么会得到如此的厚爱?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在《环球时报》创刊10周年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