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渗透到欧美等国家思想、政治、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基督教文化总体上是一种罪感文化,在文化心理中植入了幽暗意识与人性的凄惨。这种文化心态严重影响了以宪法为前提、以限制政府权力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根本目的的欧美宪政精神,并使其刻意回避创建理想社会的问答。此外,基督教文化关于“情”的伦理—人的自爱与博爱对欧美宪政制度变迁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直接表现就是:作为“动态宪法”的行政法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宪政作为西方的政治语言,其根植于西方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与其说是理论逻辑,不如说是一种历史逻辑。民主、法治、权力制衡、公民社会是西方宪政的构成要素,从西方宪政发展的机理中寻找到一些宪政实现的普适条件,仍然是可行的,从宪政实现的西方路径下汲取经验,在自身传统中萃取精华、检讨不足,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3.
宪政发源于西方,是西方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现象,而中国效法西方立宪法行宪政已历百年,然终不得其果。究其原因在于国人对西方宪政功利性的理解以及生硬的移植。因此,欲将宪政之根深植于国土,不仅应“熟悉其制度,了解其理论,亦须明白其渊源,把握其精神”。本文正是从历史的角度,探索西方宪政生成和发展的动因,以期对中国宪政建设做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探索宪政"中国化"问题的第一人,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宪政制度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自身文化传统。在比较差异的基础上,他借重、重述中国文化传统,发掘宪政主义的本土资源,并站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致力于重构西方传统宪政观并使其"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王运红 《天中学刊》2008,23(1):22-25
宪政的根本精神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存在着大量限制君主权力的宪政因子,如法律理论、先例习惯以及祖宗家法、先皇故事等.这些因素某种程度上起着与西方宪政学说中的"限制权力"理论相类似的作用,是传统法律文化中可资利用的宪政资源.中国本土没有生发出宪政的制度,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没有宪政的因素,而在于传统中国没有出现适宜宪政基因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基督教对近现代宪政有深刻的影响。基督教的“原罪说”、信仰主义和禁欲主义是近现代宪政运动的精神催化剂,神学自然法学说传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古代宪政精神,中世纪政教二元化结构体系直接导致人的信仰自由,教会与国王、贵族的权力斗争产生了近代宪法的雏形。  相似文献   

7.
宪政的根本精神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存在着大量限制君主权力的宪政因子,如法律理论、先例习惯以及祖宗家法、先皇故事等。这些因素某种程度上起着与西方宪政学说中的“限制权力”理论相类似的作用,是传统法律文化中可资利用的宪政资源。中国本土没有生发出宪政的制度,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没有宪政的因素,而在于传统中国没有出现适宜宪政基因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宪政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在本原意义上,宪政被认为追求两种核心价值的法律正义:一是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自由,二是限制社会公共权力.作为一种捍卫个人自由的政治学说,宪政以宪法为基础,有限政府、分权制衡和法治是其基本的制度安排.自由主义宪政在制度安排上试图贯彻各种美好的理念,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如私有财产权与代议制民主的冲突,个人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冲突,民主与效率的冲突.宪政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自由与权威、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上由两难导致困境.并最终背离自由主义宪政的初衷,最大的原因在于传统自由主义赖以建立的功利主义伦理基础.西方自由主义宪政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哲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税收宪政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结合,是税收领域中的宪政安排,是纳税人税权与国家税权运行与平衡的准则。税收契约文化奠定了西方宪政理论基础,我国由于传统文化与宪政文化相冲突,税收宪政理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以税收宪政法律文化为切入点予以中西方比较考察,试图得到一些有关税收宪政建设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史显示了文化对宪政建设的重要性,如何解决传统文化与西方宪政文化的关系,人们却始终没有达成一致。中国的宪政既然是以西方为导向的,就必须涵养一种与宪政相符合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是靠先知先觉们对民众的教育和宣传,必须由民众在实践中去体认。中国农村居民在自治实践中亲身体会了民主、自治的真谛,相反城市居委会在城市居民自治中却遭到了冷落,代之而起的是随着住房商品化而出现的小区业主们的自治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身份依赖于他者的动态建构.林语堂从自身的文化间性身份出发,在《吾国与吾民》中建构了与西方相异的中国文化身份,修改了西方“中国形象”话语的负面成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人的期待视野,获得了西方读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以来,中西方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建筑领域文化交流来看,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具、瓷器等造型工艺对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所谓"中国艺术风格"。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积淀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在建筑文化的中西方双向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非对称特性,越来越多带有西方现代风格的建筑在中国拔地而起。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中国的"洋房子"首先从"教堂"开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制约,导致近现代以来中方建筑的思维"追随"西方建筑文化的理念,西方建筑文化仅仅接受、吸收和融合了中方建筑文化历史中的"园林""、亭台楼阁"等精致建筑文化这一极小部分。  相似文献   

13.
西部文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创造性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化反映着西部人的历史,反映着西部人的生产和生活;西部化的承续与开源,说到底就是西部人的建设、西部人的塑造,西部人的最重要的化使命也莫外于在现代化的历程中自觉地保留化、改造化、学习化、创造化。西部化亟须保护,但我们切不能以保护作为西部人第一化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走过了整整50年的曲折发展历程。我国的宪政建设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颁布和实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宪政原则、依法治国方略等七大方面的成就。但由于种种人为和客观的因素,中国的社会主义宪政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出现了忽视宪政文化建设、没有树立宪法至上权威等几方面的不足。这些都给我国今后的宪政建设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建设也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连云港市拥有独特的西游文化的自然资源、社会历史资源和人文精神资源,但连云港没有形成独县特色的旅游和文化发展战略,城市缺乏西游文化特色.要采取成立管理机构、制定规划、建立开发机制等措施,将连云港市建成世界知名的以花果生态城、西游文化城和佛道宗教城为内容的东胜神州西游城.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对于塑造本民族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对于构建企业文化的科学发展机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孙子兵法》指导下的企业议论科学发展机制可以系统分解为四大机制的构建:一是运用《孙子兵法》构建企业文化和谐机制,二是运用《孙子兵法》构建企业文化完美机制,三是运用《孙子兵法》构建企业文化创新机制,四是运用《孙子兵法》构建企业文化灵变机制。在《孙子兵法》指导下构建企业文化科学发展机制,有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化解未萌危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经济、政治与化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平衡发展的正确路径。西部经济虽然落后,但在历史化与现实化上却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制定经济化战略,必须具体分析各种不同的化形态和经济现状。西部开发的历史与现状,决定着西部开发的独特性。西部丰厚的民族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解决民族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把化建设放到跨世纪经济粹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化建设的整体性。西部大开发应当选择一条经济开发与化建设齐头并进、共同复兴的道路,在经济开发的同时注重化建设,促进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个体本位为文化基因的"自由"概念来自西方,却与殷海光恃才傲物、特立独行的个性暗合,因而成就了他最近乎西方个体本位的自由观."志道之士"的历史使命又决定了殷海光个体本位自由观"分裂"与"两难"的本土命运."自由思想者"与"志道之士"两难取舍的背后,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生存之道的冲突与较量.殷海光以生命为代价向世人昭示的,与其说是西方自由理念,不如说是对西方文化的质疑,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20.
近代美国宪政的生成是由两个重要因素决定的:一是以西方法律文化为渊源。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立宪主义的确立是北美公民社会和独立后的合众国在长期奋斗中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方式所做出的政治抉择。二是以独立前后的社会宪政运动为先导,在邦联试验失败后又继之以国家宪政运动为主导,并且是社会和国家两种力量对接和碰撞的结果。美国宪法是将其宪政实践作成标本,宪政与宪法之间存在着有机的互动关系,应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