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首先指出翻译存异伦理重视保留原语文化的异质性,然后探讨分析理雅各基督教义之"仁",韦利普适阐释之"仁"和安乐哲比较哲学之"仁",提出翻译特有内涵意义的儒家概念词应该运用异化策略,促进译语文化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身份依赖于他者的动态建构.林语堂从自身的文化间性身份出发,在《吾国与吾民》中建构了与西方相异的中国文化身份,修改了西方“中国形象”话语的负面成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人的期待视野,获得了西方读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言文化的进一步交流,零翻译已被运用到各种文体的翻译中。安乐哲《论语》哲学词汇的荚译采用零翻译,体现了译者试图通过陌生化效应引发读者关注《论话》异于西方的哲学表达方式,是对读者动态接受潜能的尊重。同时译者利用序言、附录、超文本和译文把握了阐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