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文的一些字词值得商榷。1、教材第17页资料卡片引用唐朝张籍的’《贾客乐》:“夜夜算络眠独迟,金多众中为上客。”原来的版本是“夜夜算缗眠独迟”。“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又指古代计量单位,  相似文献   

2.
隐语“孤馆独眠”在杂剧《风光好》中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宋元时期的小说、戏曲文献可以得知,隐语“孤馆独眠”与陶学士故事在宋代各自流传,后由元代戏曲家戴善甫捏合至杂剧剧情中,使之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是一个任劳任怨,被婆婆百般刁难的形象。“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旺,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受尽了百般委屈后,刘兰芝只得离开焦家。刘兰芝离开焦家时,诗歌里对她的外貌进行了一番精彩的描写:“腰若流纨索,耳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10,(2):14-14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哎?好熟悉的腔调!岂不是三字经乎?对了,这就是重庆市渝北区东和春天实验学校编的《新三字经》。  相似文献   

5.
《枫桥夜泊》这首诗我教过好多遍了,每次都感到“对愁眠”的“对”字很难落实。“对”是朝着、面对的意思。如把“对愁眠”解作面对着忧愁睡眠显然是说不通的。我查了一下“教参”,“教参”只说,“诗人睡在船中,看见江边  相似文献   

6.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个聪明能干、知书识礼的好姑娘。嫁到焦家后过着“鸡呜人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奴隶般生活,可结果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焦母认为刘兰芝织的太慢了,刘兰芝说不是我织的慢,而是婆母的故意刁难,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8.
备课摘记     
①高中语文第二册,将《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主人”,注释为“白居易自指”。我认为注释过简,容易引起误解。“主人”与“客”虽在字面上分指“下马”和“在船”,而意义上是合指的。因此,这一句不宜刻板地解释为:“主人白居易下了马,客人进到船舱里”。这里  相似文献   

9.
一字传千古     
江边泊船夜宿,或许易勾起旅人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张继《枫桥夜泊》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同样,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夜宿时也愁思绵绵。  相似文献   

10.
卢杨 《学语文》2008,(2):42-42
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选《许行》篇中,作者对其中“独可耕且为与”一句中的“独”字的注释是“单单,偏”。对此,我们存有异议。  相似文献   

11.
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是一个任劳任怨,被婆婆百般刁难的形象。“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受尽了百般委屈后,刘兰芝只得离开焦家。刘兰芝离开焦家时,诗歌里对她的外貌进行了一番精彩的描写:“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即便是被婆婆赶出家门,也要走得体面,走得光彩照人,这也是人之常情。但联系上文看,就不难看出,诗歌中的描写确实有点前后矛盾。试想,一个家庭主妇,一个“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劳动妇女,一个“昼夜勤作息,伶…  相似文献   

12.
为澄清《经典释文》中“从、邪”、“船、禅”是分立还是混切的问题,主要依据《释文》、《博雅音》、《文选音决》三书中“从、邪”“船、禅”混读百分比的相近来论证其音系同属金陵雅音,而《释文》“从、邪”“船、禅”两读则是从“从邪”“船禅”合一向“从、邪”“船、禅”分立的演变,尚不同于《切韵》的“从、邪”“船、禅”分立。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个聪明能干、知书识礼的好姑娘。嫁到焦家后过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奴隶般生活,可结果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焦母认为刘兰芝织的太慢了,刘兰芝说不是我织的慢,而是婆母的故意刁难,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14.
在古算书《张丘建算经、》上,有一道“女不善织”问题: “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讫。问织几何?” 《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数学家张丘建撰著的,也是古代“算经十书”中的一本。它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一样,也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  相似文献   

15.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诗文中有些语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会产生错误。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登船。“主人下马”这部分省了“客”.“客在船”这部分又省了“主人”,前后语意互相补充,才能正确领会句意。如果将其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那就曲解了文意。可见。掌握这种修辞手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古诗文语句的意思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乐”是一个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概念。《乐记》中之“乐”便有六种含义,从“乐器”到“欢乐”,从感官享乐之物到一种艺术形式,从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到音乐以至德音的纯粹艺术,几乎包括了先秦人对整个“乐”的看法。本文拟从《乐记》之“乐”的内涵演变,探讨古代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是一首思乡怀远的词作,《全宋词》定题为“怀旧”。“怀旧”者,怀念故乡昔日人事也。此词的主题思想明白可见。那么词中是怎样抒写这种“怀旧”之情的呢?我们就来看这首词。上片写景,大致可分作两层。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诗词中常用“谢家”“谢女”“谢娘”之典,这些典故多指唐代诗人李德裕的妓女谢秋娘事,解作妓女义。李贺《恼公》:“春迟王子态,莺啭谢娘慵。”《牡丹种曲》:“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话。”朱敦儒《减字木兰花》:“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但并非所有的“谢家”“谢女”“谢娘”都指妓女谢秋娘事,还有其他用事,表其他意义。一、用谢安、谢玄家事,义指人有风度。《世说新  相似文献   

19.
歌乐的声音之美,抽象无形,飘忽不定,转瞬即逝,很难真切细腻地描摹传达。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关歌乐描写的诗文佳句,脍炙人口。如《论语》中写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列子》中写韩娥歌声美妙动听,“余音绕梁木丽,三日不绝。”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写技艺高超的乐师李凭在秋高气爽之日弹奏精致的箜篌(一种类似竖琴的乐器),奇异缤纷的乐音竟使“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又使“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李白的《听蜀僧氵睿弹琴》中写高妙的琴声使“客心洗流水,遗响人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相似文献   

20.
有首歌叫《涛声依旧》,其中有句歌词:“这一张旧船票,何时登上你的客船?”可是今天的美术教学,却常常用旧船票上新客船。教学观念陈旧,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张扬的个性得不到解放,学生的心灵得不到自由,完全禁锢在教师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