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禹锡的交游与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交游促成其重创新、求意境的创作思想,促使其创作成果多样化,形成激进遒劲和冷隽闲适的诗风.刘禹锡的创作对其交游的影响可以一分为二地看,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当前,电大的多媒体课件创作活动十分活跃,但少有考虑其经济效益问题.从长远看,只有讲求其创作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多媒体创作活动高质量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树立经济效益的观念,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协作、人才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课件创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许地山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生态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世界的返魅、反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自我三个方面.其创作显现的生态美学特征植根于深厚的宗教文化土壤,尤其是基督教与佛教.基督教与佛教构成了其创作的神学基础,并给予其创作深层的理论底蕴和书写动力.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的小说在其人道主义追求的总体目标下描写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无论从其创作理念、形象塑造,还是文体风格来看,其总体创作都呈现出一种沉郁苍凉的风格.其风格的形成,有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他个人经历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创作理念、形象塑造、文体特点三个方面深入探索郁达夫小说的沉郁风格.  相似文献   

5.
影响创作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原动力,美术创作的原动力不外乎主动和被动两种,或称有意识和无意识.主动创作的美术作品其艺术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被动(无意识)驱动下创造出的美术作品(被动创作作品)其艺术感染力更强烈、震撼,艺术韵味更深远、悠长,是美术创作领域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艺术创作是一种高层次、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实现过程.由于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不同,在其制约和影响下的创作过程也就不同,如何把握创作风格进而把握作品内涵,是创作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对迟子建创作的误读、指摘,通过对其新世纪以来乡村叙事创作进行一个总体特点分析,阐释作家创作的内在肌理及其所采取的民间立场,从而概括出其创作呈现出的"现实与审美的错位"而生发出的一种诗意表达的创作特点,为其作以辩正.  相似文献   

8.
印层层 《考试周刊》2013,(87):11-12
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闻名于世.本文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探讨了海明威的“冰山”创作理论、象征手法的运用、零度结尾等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唐代柳宗元创作寓言,使先秦以来寓言依附于史学、哲学的情况发生变化,成为独立的文体.本文从对柳宗元寓言创作的渊源探究到对其意象群选取的解析中,力求深入地了解柳宗元的寓言创作全貌和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最终得出了柳宗元寓言创作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详尽分析北宋中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林泉高致》绘画创作,认为郭熙的绘画创作思想涉及了山水画创作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能体现其绘画创作思想的是对于画家在创作实践中的审美心境、创作态度、山水画取材,以及笔墨运用等问题的提出与阐述.指出郭熙的绘画创作思想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与发展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月亮"意象,构成一种有意思的文学现象,通过具体解读这些月亮意象内涵,并且深入挖掘鲁迅月亮情节与其深层创作心理的关系,对于理解鲁迅及其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樊增祥平生致力于诗,篇什宏富,刊有《樊山集》、《樊山续集》等,然散佚亦在所难免。杨钟羲为晚清著名学者、诗人,撰有《雪桥诗话》四集,内容宏富,为清代文学文献之渊薮;《雪桥自订年谱》多记录当时学界交往,收有樊增祥数篇诗文,其中四篇不见于樊山已刊诗文集中,今摭拾于此,略加整理,以备征文考献,有助于对当时学界之了解。  相似文献   

13.
布迪厄的学术目标具有政治性,因此他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围绕着反抗社会不平等的主题。他的社会学诗学包括两个方面:就社会学美学而言,指出文化隔充当着将社会阶级的区隔加以合法化的功能;就文学社会学而言,分析了文化生产场的发生和结构,并指出对于支配着文学生产场的根本信念即艺术自主性的坚持,乃是反对符号统治的重要手段。对于布迪厄社会学诗学对于中国学术语境的积极意义应予以一定讨论。  相似文献   

14.
汉高祖对西汉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位特殊读者,他的艺术娱乐需求,推动了娱乐性强的楚声艺术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使楚声、《巴渝舞》等俗乐走进宫廷,登上大雅之堂.他的政教艺术需求,推动了汉代宗庙乐的制作和汉初反思文学的涌现.作为一位特殊作者,他的楚歌创作也对西汉文学起到了重要的示范性影响.由此可见,在古代等级制度下,帝王凭藉国家权力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董学文教授是近年来关于“审美意识形态”论、“实践本体论”、“实践存在论”等探讨和争鸣的主要亲历者和参与者。在董学文教授的理论生命与学术追求中,创建科学的文学理论学派是他始终不渝的努力方向,无论是“艺术生产”、“当代形态”、“文学理论学”的理论开掘,还是一系列的探讨和争鸣,都是围绕着如何构建科学的文学理论学派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阿来是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扎根于藏族世界的文学书写,给当代文学带来了一股靓丽的异域之风。他以其独有的情感观照描绘着他背靠的藏地世界这个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原乡。这也是他创作时情感的直接来源。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在家乡的漫游经历,既是对他创作情感的触发,也是对他情感空间的积蓄。通过对此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我主体的自觉与敏感。  相似文献   

17.
声称以“艺术”为护照的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曾执教于美国多所名校,讲授文学经典,揭橥创作奥秘,体验阅读与批评带来的“审美狂喜”,其批评手法独具一格。本文拟从《文学讲稿》、《〈堂吉诃德〉讲稿》入手,着眼于纳博科夫文学批评的若干关键词,以便清晰地勾勒出纳博科夫文学批评的总体图景。  相似文献   

18.
自《诗经》始,中国文学素有"兴农"、"乐农"、"悯农"的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描写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文学在表现农民苦难、农村凋敝、乡村批判、农民的觉醒与反抗、农民进城等五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赵树理创作的个性特征可以得到清晰的体认:始终立足于黄土地,与农村、农民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致力于表现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农业生产方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这一过程中农民的命运与心态的变化;反映出带有晋东南特征的农村社会伦理状况,表明了国民性批判线索的历史性超越;执著地追求乡野风格,其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趣味。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从精神内涵到文体形式、审美风格整体上最能代表农民的作家。赵树理对于当今文学创作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梅鼎祚是明中晚期“雅俗兼长”的布衣文人,20世纪以来对他的研究基本上是“崇俗黜雅,俗热雅冷”。学界研究主要围绕梅鼎祚俗文学展开,并在生平、戏曲、小说方面取得了丰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吕祖谦是南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多侧重于其哲学思想,有关他的文学创作只是略有所及,至今未受到足够重视.从上述思路出发,本文试以吕祖谦为文学研究对象,主要以其诗歌创作为研究核心,以期能充分认识吕祖谦在宋代文学史以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