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男性叙事者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明显的正反两大阵营。“贞女烈女”是贞烈观念的化身,是正面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被作为道德、忠义的推动力量,义无反顾地承担着本该男性承担的政治忠义;反面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妒妇淫妇”本是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然而不论是呈现出疯狂色彩的酷妒女性,还是无史可稽的淫荡女性,都无一例外地被“存在着道德偏见的评价”视为正常人性之外的“另类”,他们小小的失德也被赋予了颠覆江山社稷的“威力”。这都使得人物形象失真,不符合人情。究其原因,是男性以道德观念来演绎女性形象,致使女性形象成为“女德”的传声筒,丧失了类型化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性的深度感”,类型化塑造法与女性道德的简单捏合,使女性道德与人性背离本质,也向我们昭示了封建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种种道德的非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在始乱终弃题材中,男性长期面临着千夫所指的道德谴责。本文以周朴园、佟振保为个案, 着眼于当事者的深层心理,分析在始乱终弃题材中男性的二难处境,从而揭示与女性不尽相同却更易被忽 视的男性的悲剧性生存。  相似文献   

3.
基于康拉德的生平记载,以《诺斯托罗莫》中女性人物为例,解读了康拉德的女性观,认为康拉德并非一位男性霸权主义者。作为一位关注伦理道德的小说家,康拉德通过塑造拥有纯洁灵魂的女性来凸显男性如何在物质和名誉的诱惑下逐步陷入道德堕落的泥沼。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彰显出强大的道德力量。以艾米莉娅为典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康拉德主张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感在教师道德生活中承担着引导道德认知、催生道德动机、促进道德反思等多种功能。教师道德情感的养成一般要经过认同道德情感、吸纳道德知识、投身道德体验、反省道德自我等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处于道德建设的前沿,通过新闻报道和媒体活动的正面引导,可以有效开展道德教育、道德评价、舆论引导,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见,新闻媒体是社会主义道德机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加强和完善道德机制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一、新闻媒体是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重要力量1.新闻媒体应当发挥好道德教育功能新闻媒体虽然不是专门从事道德教育的机构,却发挥着道德宣传教育的功能。新闻媒体在进行理论宣传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女性无权主宰自己的婚姻,且备受男性的约束进而沦为男性的附属品。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认为:女性必须恪守社会规范,以更好体现男性的尊贵。  相似文献   

7.
毕飞宇的作品的主题之一,那就是对生命的关注,《玉米》系列作品也不例外。作品通过对王家庄女性的描述,引导读者思索造成这些女性命运悲剧的原因,从而将紧紧包裹着王家庄男性与女性的封建男权大网展示在读者面前。这张网浓密不可挣破,它不仅束缚着生活在王家庄的男性和女性,同样禁锢着已经走出王家庄的男性,迫害着已经走出王家庄的女性,甚至蔓延至你我左右。正是这张大网使作品中的女性进入了命运悲剧的诅咒中,文中将通过玉米、玉秀、玉秧三位主要女性命运悲剧的剖析,展示男权大网的罪恶,以期看清它、远离它、挣脱它。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自由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从女性视角来看,康德的自由思想在根本上是男性中心主义的.康德赞成父权制意识形态,其自由概念建立在一套男性的利益基础之上,将女性的弱者地位归于天性使然.尽管如此,康德自由精神的普遍主义品质又内在地包含着消解其男性主义的逻辑可能或通道.康德至高的道德律或定言命令蕴含了妇女解放的思想,这正是突破其理论局限而成为女性争取自由平等的理论动力.  相似文献   

9.
男女道德是否存在差异和优劣之分,是传统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一直被认为是道德上低劣的一方。但自从《女权辩护》以来,西方出现了许多反对男性道德优越性的声音,它们从社会、伦理、心理等各个方面,重新审视了女性道德的本质,论证男女道德不存在先天的优劣之分。女性主义思想家波伏娃、卡罗尔·吉利根等人对男性道德至上的观点进行有力的驳斥,并具体地指明了女性道德培育的方向和途径,不仅有利于女性培育德行、发展自我,也对伦理学的修正和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女性主义的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李 《中国德育》2006,1(11):24-27,68
女性主义认为,社会文化造成了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在父权社会的男性中心话语下,主流道德发展理论片面地将女性认定为道德发展不足或道德发展失败,忽视了女性道德发展中的关怀取向,仅把公正取向作为衡量道德发展的唯一标准。这些女性主义观点为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女性形象谱系在路遥小说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大致可以概括为忠于传统道德与反传统道德的性格特征,后一种性格特征历来鲜为研究者所关注。二者都遵循着基于路遥小说中女性观的创作原则,即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视角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仅是被作为男性形象价值的附属,女性自身价值的独立追求成为了被消解的权力对象。这折射出了路遥自我意识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强烈的主观介入,造成了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扁平化与精神理想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成为女性文学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其中不乏推崇者,赞其有"女性意识".聚焦林语堂笔下的女子镜像,其道德评判大相径庭,情感审美大异其趣,隐匿着男性视阈与男人命名.文章据此立论,厘清林语堂女性思想的外在肌理与内在脉象,对林语堂的女性思想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课程阵地的延伸、课程资源的融合,构建开放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亲身体验、同伴合作、自主探究,融合劳动实践。  相似文献   

14.
阅读女性弹词小说中关于女主人公最终归宿及宣扬女性传统美德的文字,可以发现女性作者们是在男性的凝视之下进行写作的。在长期的男性凝视下,女性不仅会认同男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符合男性凝视的女性形象。作品《笔生花》通过文本中展示的作者邱心如所受的封建教育、她对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细微描写和对作品人物的塑造等,使人感受到浓重的封建道德意识,她的写作无疑也是在男性视野的凝视之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男权至上的社会关系逐渐发生变化。本文拟透过近代道教学者陈撄宁与女词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吕碧城的讲道与求道活动,探讨男性出于挽救国家危亡和道教颓势等原因,关注女性包括宗教情感在内的各方面问题;而女性主体意识也随着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逐渐萌生,并支配其作出抉择。女性在受到男性引导的同时,也对男性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英国女性文学写作的传统源远流长.而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女性文学则始于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意识得以凸显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觉醒.简·奥斯汀开拓了女性主体意识的那方蓝天,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勃朗特姐妹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呼声,变女性依附性为男性对女性的依赖;盖斯凯夫人则把女性意识从个人感情天地扩展到广阔的社会领域,强调女性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乔治·艾略特从心理道德的角度寻找着女人作为与男性平等而又有区别的特质,力求女性不被自身消解,最后走向人格的独立.  相似文献   

17.
肺病和疾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元素,肺病与性别在文学话语结构中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既有疾病的性别化倾向,又有性别的疾病叙事,两者共同表现在两性身体叙事。肺病的男性叙事主要关注其道德内涵和社会化倾向,女性叙事主要体现为审美化取向,性别政治在女性身体上的权力痕迹尤为明显。肺病隐喻的女性叙事割断了肺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审美想象,性别政治在女性的丑怪身体的呈现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一直是强调政治道德的男性话语占据中心位置 ,神话与爱情作为弱势话语在李商隐诗歌中呈现出女性特质。这种女性话语具有一种对于世界的重构能力 ,使得传统诗歌中的儒家政治道德景观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以男性形象为主的小说,但也塑造了七十多个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小说叙事结构、情节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她们是围绕男性人物展开的故事里的一个个叙事因子,承担着不同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启示女性主义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根源上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将性别纳入阶级的概念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把私有制的阶级和男性统治的父权制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女性解放问题的根源。女性主义把妇女问题从社会经济领域转向广义的生理、意识和化领域。女性主义所揭示的是,女性在资本主义与男性中心主义的共同建构的化中受压迫。由此,女性主义提出重构道德价值体系和重建道德内容与道德理论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