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0年5月到2001年5月我听了近200节中学的课,其中有全国级的观摩课,有省地市级的优质课,有区县级的教改课,有学校级的公开课。在听课期间,我发现学生主动提问的很少,初中零零星星还能见到几节课中有提问的学生,而高中连一节也没有看到。这成了一种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现象,难道学生就没有不懂、不会、不明白的问题吗?这种教育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探讨。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提问?在同一些教师、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有四种原因:一是师道尊严作祟。在我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区分十分严格,久而久之在学生中形成了教师讲授的…  相似文献   

2.
讲读课文少不了提问,教师往往借助提问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提问要起到这个作用,还很有讲究。我两次教《爱迪生》一课,对此颇有感受。第一次教这一课,提问只求学生读出课文的有关句段作答,因而缺乏深度,比较呆板。如教第二自然段,我的提问是:爱迪生在哪里做实验?他怎样在那里做实验?教第二自然段时,我的提问是:有一次,火车上发生了什么情况?爱迪生遭到了什么样的打击?这些问题确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两段课文,但对课文的真正含意(爱迪生在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实验,即使遭到打击也不动摇,由此表现了热爱科学和顽强刻苦的精神),学生却感受不深。同时,由于学生只需按课文来回答,思维训练就很薄弱。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要上的课是“圆柱的认识”。课前,我要求每人自制了一个圆柱体,学生准备得都很充分。考虑到圆柱与长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在面的特征、高的定义等方面有相当多的联系,于是我提了一个很“粗放”的问题:圆柱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偏”和“怪”的问题,教师往往一时答不上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该采取什么态度?对此,我有较深的体验和认识。 我在执教《海底世界》这一课时,讲到海底动物种类很多,其中有海参、梭子鱼、鸟贼和章鱼、贝类。它们的形状不一样、运动方式不一样、速度也不一样。这时,有一个男生问我:“乌贼和章鱼有什么区别?”我一愣,一下子难以说出这两种动物的区别来。我灵机一动,说:“是呀!乌贼和章鱼有什么区别?我也想弄明白,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讲授&;lt;伟大的友谊&;gt;一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让我感触很深.   教学中,这位教师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启发学生提问.其中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插图中哪个是马克思?“教室里立刻哄堂大笑,显然,学生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太没价值了.   ……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教学中,要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要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不同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素质,应相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我在教完一章或一单元后进行阶段复习或总复习时,觉得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浅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教师的心中不可能全部清楚。怎样才能尽快尽多的了解情况,又能及时进行补救呢?多次实践说明,开设“学生提问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第4册课文《一粒种子》里有这么一段话:"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笔者听一位老师讲这一段,她向学生提了5个问题:谁在唱歌?还有谁在唱歌?一共有几种歌声?种  相似文献   

8.
想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风,首先教师要有端正的教风.教师的教风不端正,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风.在我们学校,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两个学生去问老师一道题,老师的回答是一顿训斥:“我一天总还有别的事吧!你们怎么老是来问我?”因此,学生很不服气,对这件事想不通.从而对该学科不感兴趣了.  相似文献   

9.
正一天,辅导儿子功课。最后一道题是"读过课文之后,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儿子说:我没有不懂的问题啊,那就写一个我明白的,当作不懂的问题吧。无心的一句话让身为教师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还有多少孩子也是这样把提问当作任务来应付?孩子们的问题有多少是"有效"的真问题?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推广,我们的很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已得知识都是极为有利的.教师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改进教学,也需要提问这种手段.怎样“提问”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根据我多年指导学生实习的经验,谈谈这一问题.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根据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目的性,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讲哪些,怎样讲,提出哪些问题,都要心中有数.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设计讲授过程中所要提出的问题.例如,有位实习生讲《荔枝蜜》一文时,向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我”对蜜蜂的看法产生了怎样的变化?2、“我”满腔热情赞颂蜜蜂的用意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都是根据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提出来的.二者联系紧密,第一个问题着重解决文章的线索结构及一些词语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基础;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深化,解决文章的中心思想问题.这样,就把语文教学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统一起来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学生回答的问题准确,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盛芸 《考试周刊》2013,(16):109-11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碰到问题不是求教于老师而是通过网络找答案呢?在课堂上学生敢提问吗?还是根本没这个能力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ask andanswer的操练或是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老师们有没有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提问?如何培养、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如何让学生敢问、想问、能问、善问?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学生提问的现状 教师们在一起常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便是如今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高一的学生还问得多一点,到了高三,都没几个学生问了,好像他们都懂了似的.到底是学生都弄明白了不用问老师了,还是有别的原因让学生不想去问老师问题呢?我反省了一下,学生问问题的时候,我言语平和、语气中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没有做什么令学生难堪的事情,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高年级学生自以为是,不屑问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3.
由“学生提问”想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发刊于本期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文,感受很深。中国学生的弱点之一是不善于发问。李政道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去“学答”。意思是科学创见始于提出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其实,中国学生不会提问题,源于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学生乐于提问和提好问题呢?我在"统计"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笔者前段时间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课后不但自我感觉颇佳,而且听课教师也认为以社会热点“房地产市场”作为切入口,无论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探索性,还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营造课堂气氛的宽松度和融洽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学时,我在校门口凑巧碰到一位被同学们称为“智慧女生”的学生,平时从不在课后征求意见的我,那天竟随意问了两句,第一句问:“整堂课感觉如何?”“全新的感觉。”“有什么不懂吗?”我紧接着问了  相似文献   

16.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笔者在讲解历史课文(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时候,学生常常插问:"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日本人为什么称中国为"支那"?"满蒙"是指什么地方?"兵谏"是什么意思?"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与我备课时设定的问题有很大差距:我认为是重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是考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必须要讨论的问题,学生也没提.  相似文献   

17.
有位教师讲《三味书屋》,简介课文内容后,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听到这些提问,教师皱起眉头,说:“这没什么研究的!就跟我们每个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课后,教师抱怨道:“这些学生真怪,尽提些怪问题.把我的教学计划全搅乱了!”我认为学生提问题是他们思维活跃、观察细致、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的表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他的观察越  相似文献   

18.
刘胤翠 《云南教育》2001,(23):48-48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测试仪”。恰当、适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思路。但是,有的教师却把课堂提问作为“整治”学有困难学生的“灵丹妙药”。提问时,既不考虑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顾及学生知识水平上的差异,一发现某个学困生听课走“神”,即兴发问,出其不意地给学生“将一军”,这一“将”,往往使学生手足无措,只得以沉默、垂手立正来弥补心中的愧疚。有的教师更是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学生一番,以示“警告”,使学生自尊心受挫,下不了台…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教案中,最典型的问题是:它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组成成分?有什么类型?学生们会用正确的语言来回答我的问题。我对此感到欣喜,并要求他们记住这些课本上的定义和概念。但每一天都会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们必须记忆这些毫无意义的废话呢?我清楚地意识到,我的教学可能遗漏了某样东西,那就是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引导提问。  相似文献   

20.
"老师,我想考你一道数学问题行吗?"这小姑娘又来了。我已经有过多次被他打乱教学计划的经历,现在还让她问下去吗?她已经站起来说了……下课铃声响了,我们还沉醉在发现的乐趣中。虽然这节课计划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但我想这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我们从来稿中摘录的一段话。这种现象您遇到过吗?您认为用一节课来解答、研讨学生的问题,而计划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如果您遇到了相似的问题,会采取什么方法对待?是解决问题,还是继续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