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雪城》(上部)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悲剧艺术作品。在当代一些作家纷纷转向追求反传统的艺术表现的浪潮面前,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突出的艺术成就,体现了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雪城》又并非消极地抱守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固有规范,而是在继承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精髓的同时,大胆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的作品,一直是与时代同步的。在其系列系篇小说中,作敏锐而深刻地感觉到了这个变革时代中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价值以及边缘化后的失落感,《废都》、《白夜》、《土门》中的知识分子苦苦追寻后得到的是幻灭的感觉,《高老庄》中的作为知识分子设了一种出路,但这出路也是前途未卜、到了《怀念狼》这部作品作相承的几乎是相同的主题-对知识分子现状的忧患和思考,不过,这一次却是一次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将贾谊的《过秦论》与杜牧的《阿房宫赋》从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上进行了比同和辩异,探讨他们的共性:气盛词工,情切忧深,本着同中求异的旨归,进一步剖析了两文的差异:运用的差别,忧深的程度,表达方式的侧重,语言的特色及文体的风格特征,最后深入地探求了创作主体--两位作家生活时代、思想基础,精神气质以及作品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野草》是一部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它采用象征主义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梦来组织篇章。作品洋溢着奇崛神秘,扑朔迷离的梦幻色彩,对于揭示动荡多变的时代背景,剖析鲁迅复杂而微妙的创作心理以及营造高妙的艺术境界均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艾丽斯·默多克小说的开放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丽斯·默多党(IrisMurdoch1919-)是英国当代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在1953年发表处女作《在同下》(UndertheNet)一举成名,在创作意图上明显地受到萨特和贝克特的影响。在60年代,她对法国式存在主义小说的兴趣逐渐减弱,开始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把小说中的人物归纳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善恶模式。默多克在70年代发表了许多重要作品,《黑王子》(TheBlackPrince1973)获詹姆士·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神圣的和淫亵的爱惜机器》(TdesacredandProfancelovemachine1974)获惠特布莱德奖,大海、大海)(TheSea,theSea1978)获布…  相似文献   

6.
梁晓声在《雪城》(载《十月》1986年2、3、4期)中,以沉郁、悲切的笔调叙述描写了由激昂、狂热到失望、沮丧直至痛思、悲愤的二十多万从北大荒返城的知青的生命与命运,折射出了社会黑暗的影子,透视出了中国社会的某些悲剧。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仅就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命运悲剧谈点粗略的看法。袁眉和郭立强都是被那个狂热的浪潮卷进那条悲剧之河的青年,都经历了理想的破  相似文献   

7.
《远大前程》中仁爱的感化力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狄更斯在他名的教育小说《远大前程》中通过对男主人公皮普的“远大前程”幻灭过程的描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仁爱的感化力量。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均都经受了不同类型的爱,因此,他们都得到了同样甚至更大程度的回报--仁爱的复苏。  相似文献   

8.
寒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是她全面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抒写“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在《同胞》中,赛珍珠再现了两类中国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实践主义者-当面临抉择之时,是如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寻找自己的根源和归属感的。另外,《同胞》也是最早对待美国华裔经历的文学作品之一。《同胞》再一次证明了赛珍珠文学作品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余华的主要作品-《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的解读,辨明余华作品中希望与绝望主题相互对立和相互交织的呈现形态,相关成因及作的创作态度,以揭示出作潜藏于心的人关怀和创作的变化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青春之歌》的情节结构非常明显地渗透着50年代的时代话语,或曰革命话语,它构成了作品的表层显性结构,然而,总觉得有一条似隐非隐的闪光点洒落在那些强劲的革命话语结构中,它以一种饱满的力量潜入作品的深层结构之中,暗自推动着作品的发展,也吸引着读的阅读兴趣,那就是作家遮蔽不住的女性意识,即尽管杨沫在主观上追求的是一种与时代同步的革命话语,但天然的生命感悟及强烈的女性意识却不时浮现出来,以一种“稳定性特征”贯穿在作品中,成为对读最具魅力的隐性线索,并推动着作品中的显性情节线索--革命话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桐华的穿越小说《步步惊心》自2005年在晋江原创网上连载以来就受到无数穿越迷们的热捧,引起学术界关注。这部女主灵魂穿越的清穿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若曦把现代观念和意识带到古代,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和极其恰到好处的融合,使这篇小说独具魅力,也使读者能在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好地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读鲁迅对世情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界定,在探究世情小说特质的同时,可证世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是隶属于人情小说这一大概念下具有不同特质的两种小说类型,二者的关系是平行而非从属关系,世情小说更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小说新样式———"自我小说"。鲁迅是最早创作"自我小说"的作家。他的《一件小事》,不仅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小说而不是散文,而且与日本"自我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实际相符,是一篇典型的"自我小说"。同时,《一件小事》发表的时间又最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自我小说"。  相似文献   

14.
《镜花缘》的精髓,不仅在于这是第一部把妇女作为社会主角的小说。而且还是一部五光十色的神话小说、创造许多鲜明人物形象的小说、富有开放意识的小说、愤世嫉俗的讽刺小说和普及科学文化的小说。作者李汝珍创作《镜花缘》的来龙去脉虽有争论,但从孙佳讯辨疑之论来看,已经确凿无疑。《镜花缘》孕育于板浦,主要依赖于这一带淮盐经济的繁荣和乾嘉学派人才的荟萃,风气所染,方使《镜花缘》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5.
世界小说逶迤穿行至今,景况日益式微。但“小说死了吗?”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仍是争执难下。昆德拉作为小说家,对小说可谓情有独钟,他本人不但创作小说,还研究小说理论。在他不成体系的小说散论中,他实现了对小说理论的解构。在架空小说与哲学、历史、现实的关系的基础上,他通过描述小说的发展轨迹来重构自己的小说理论。他认为小说存在着,而且小说有存在的必要,有存在的姿态,有独特的内容,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个案追踪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与历史长篇小说的双峰并峙情形的描述,对新世纪长篇小说中日常生活叙事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的剖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巴拉德的小说《太阳帝国》是一部自传小说.小说以一个小孩的视角,着力描写上海血腥、阴森和恐怖的一面;通过对“太阳帝国”意象的运用,对日本和美国形象进行美化.巴拉德塑造的异国形象受其西方中心主义写作立场的影响,折射出他颠倒是非的价值观与殖民意图.  相似文献   

18.
《古船》是张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小说外部时间架构和内部时间的剖析,来说明这部小说突破了我国传统长篇小说在时间上纵向延展的写作方法,是有意识地丰富作品的时空关系,使人物、事件、情节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古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长篇小说写作技巧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新女性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最引和注目的小说创作潮流之一,对它的理解和评价存在诸多争论,本文意在澄清对它的若干误解,以为在女性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女性小说固然具有后现代主义表征,且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资源,但从总体上说,仍然是一种有关“解放”的宏大叙事,而不能同后现代主义画等号,新女性小说是具有个人性,批判性,自省性的知识分子写作,而非商业化写作。从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出发,新女性小说可以说是“后之后”的人文精神建构,是以女性的文化立场和话语方式来表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明清通俗小说创作潮流的出现与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思想状况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通俗小说的理论倡导和探索是重要的一方面。通俗小说以序跋、评点等形式从为提高通俗小说地位的“正名”之论、创作的定位、创作理论到评点式批评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以历时性的群体智慧形成了明清通俗小说的理论系统。这种系统的通俗小说理论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