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懂礼貌的孩子》共有三幅图画。同学们看多幅图写一段话,先要一幅一幅地仔细观察图画,看清楚图画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再把三幅图画联系起来整体看,弄明白重点图画是哪一幅,三幅图画上的内容表现了什么意思。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三幅图画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取名为小宁)懂礼貌的事,其中第二幅是重点图画。第一幅图画的是小宁在屋外迎接阿姨进屋来;第二幅图画的是小宁在屋里泡茶,招待阿姨;第三幅图画的是小宁在门口送阿姨。按“迎客”、“待客”、“送客”的顺序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把他们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成一…  相似文献   

2.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 边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 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 人声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 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 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位青 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 里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中心!”一个黑长衫 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  相似文献   

3.
仙人掌     
有一片绿洲,绿洲上长着各种花草,色彩纷呈,竞相争艳。这里长着各类树木,随风摇曳,小鸟不停地唱着欢乐的歌儿。如茵的草地上,虫儿啁啁啾啾叫着。整片绿洲就像一幅显示生机勃勃的美丽图画! 一天,月季花叫起来:“哎呀,大家快来看哪,这是什么东西?”各种花草虫鸟听到叫声立刻聚了过来。“哦?我可从来没见过这东西。”“咦?它的样子倒像人类的手掌呀。”“啊!它浑身长着刺儿,多难看。”  相似文献   

4.
    
重读世纪老人冰心先生这篇发表于1921年的散文,仍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莫名的感动。人们说它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作者心中对生活的爱,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我同意这种说法,但未免太笼统了些。且看经历过“苦雨孤灯”的心灵历程之后,呈现在作者面前的这一幅幅现实的和“心幕”中的“清美”的图画吧:安琪儿——这给人类带来幸福安祥的白衣天使,在月光的幽辉中,“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雨中踏古道,新月挂树梢的时节,充满童稚的孩子在“兀自滑滑的”道旁,“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土阶上,茅檐下躲…  相似文献   

5.
结束了上一堂《让现在与未来成交》的课程,我带回了同学们“我写我画我的梦”的小卡片,仔细看那些五彩斑斓的梦。绝大部分的同学在自己1年后的梦想里描绘了对大学的向往,看看他们的文字和图画吧。其中一张写着“行走于大学校园,晨起而读,感受大学气氛,画了幅‘XX大学’的校门”;再看一张,写着“半工半读,积累社会经验,画上一个戴着眼镜的学生,左手举个牌子‘读书’,  相似文献   

6.
大学时参加过很多心理学实验,但是印象最深的却只有一次。那是一次认知实验,主试安排我坐在一台电脑前,认真地看电脑屏幕上的图或字。实验开始了,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画,下面还有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比如说,上面图里画的是一个女孩,下面的词写的却是“男生”,或者图里面画着一只小猫,下面的字却是“狗”。按要求我应该记住那些字词,与图画无关,但是最终检验结果时却发现,我记对的不多,原因就是那些图画混淆了我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正>你还记得你第一次看图画书的感觉吗?是不是很兴奋?图画书的作者通过一幅幅图画,呈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其实,每一幅图画,都可以呈现一个故事。图画不仅能够直观地呈现故事,还可以让我们产生想象。比如,当你看到教材上那幅“放风筝图”时,你会注意哪些细节呢?你会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呢?仔细观察吧,里面有不少“宝藏”。  相似文献   

8.
    
绵绵细雨,哗哗大雨,轰轰雷阵雨,雨引起了我的兴趣,在雨中别有一番韵味,我喜欢雨。听雨雨点儿啪啪地打在玻璃窗上,小雨点儿打在窗上绘成一幅幅变幻着的美丽的图画。小雨点儿击打玻璃发出清脆的声音,演奏出欢快的大自然歌曲,节奏快捷就像我们唱的少先队队歌一样。不一会儿,雨越下越大,雨点儿沉重缓慢有节奏地重重敲打在玻璃上,犹如在五线谱上写下一个个高音音符。转眼之间,欢快的少先队队歌突然变成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下了一场雨就像开了一场音乐会似的。我听雨,听出了人生!看雨雨下大了,站在高楼大厦的阳台上,俯瞰楼下,来来往往的人…  相似文献   

9.
事例妈妈教4岁的宝宝看一则图画故事,一共有四幅图画,大意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正巧下大雨了,跑到家门口的时候,回头看见邻居爷爷的食品车还在门外露天放着,小朋友连忙跑进家里,拿了一块塑料布把食品车盖上,就回家了。邻居爷爷出来看见不知谁做了好事,高兴地夸奖好心人。妈妈一边让宝宝看第一幅图画,一边和他说着话。“宝宝,看看这幅画上有谁啊?”“有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回家。”“他是怎样回家的呢?”妈妈指着图画上小朋友跑的样子问。“跑着回家的。”“他是怎样跑的呢?”妈妈做出喘气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残缺的美丽     
我喜欢冰的晶透,雪的亮白。我喜欢看冬奥会,运动员在冰雪场上像一个个可爱的精灵,演绎着竞争、活力和激情,展示着青春、动感和美丽,诠释着最好、最快和最强。那一幅幅至美的图画, 带给了冰雪世界生动的颜色;那一个个完美的瞬间,传递出的更是一种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图画和儿歌来激发兴趣儿歌和图画是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在《金扁担》一课中,我用儿歌猜谜的形式引出歌曲的内容:“一根扁担长又长,挑着城市和山乡。四化建设大发展,靠它出力作桥梁。”让学生猜一猜我指的是什么,学生答“公路”,这正好扣住了主题。因公路担负着连接城乡、繁荣城乡建设的桥梁作用,所以苗族人民把“公路”称之为“金扁担”。在《如今家乡山连山》一课中,我画了一幅丰收后粮食堆满仓的图画。让学生看堆满仓的粮食像什么?学生答:“像一座座小山。”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丰收后的喜悦之中。二、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到歌…  相似文献   

1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有些过错却会让人一想起来就会感到愧疚。1995年的教师节那天,我刚踏进办公室,学生们就蜂拥而上,纷纷送上自己的小礼物。顿时,办公室成了精品屋:鲜花、图画、卡片堆满了我的办公桌。我坐下来逐一欣赏着这些礼物。不经意间,一幅美丽的图画映入眼帘:一位园丁正在花园里为小树修剪枝叶,旁边还写上一句“我要在您的精心培育下长成参天大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最让我操心的学生杨阳画的。我心里美滋滋的,连声说:“好,好!老师就看你的行动了。”欣赏完图画后,我照例来到教室检查作业。我逐一检查着,学…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动画片,《大闹天官》、《葫芦兄弟》都是我的最爱,那活泼可爱的造型、警艳动人的色彩让我赞哩不已。我最想知道的是: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怎么会动起来呢?爸爸说“想让图画动起来,电脑能做到。”从此,我对电脑充满了向往。读小学时,小霸王学习机风靡一时,“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你拍二,我拍二,游戏学习在一块儿……”我以为这就是电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走进河北省迁西县罗家屯中心小学少先大队活动室,墙壁上挂满了形象逼真的53幅刺绣图画,从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到“天安门上红旗飘”,从“我爱北京天安门”到“十佳鼓舞我前进”,幅幅图画都是该校学生一针一线绣出的,针针线线中倾注了少先队员对祖国的深爱。自1986年起该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千针万线绣红心”活动,至今8年不辍,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刺绣图画多了一幅又  相似文献   

15.
10年后,我来到新华书店,里面琳琅满目,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书本。我找了一本孩子们最喜欢看的科幻侦探小说——《阿美传奇》,翻开第一页,立刻传来了清脆的声音:“小朋友,故事就要开始了,请准备。”我觉得很好奇,“书怎么会说话呢?一定要看个究竟!”于是,我又翻开第二页,可里面一个字都没有,只有四幅立体的彩色图画。“这怎么看呀?”正当我发愁时,书里又传来悦耳的童声:“想要看全文,请点击图片。”我按照他的提示,  相似文献   

16.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这阳光明媚的季节里,我带孩子们一起去春游。大自然像一幅多彩的画卷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树更是以蓬勃的生命力吸引着孩子们稚嫩的目光。回来后,我让他们画一画春天的树。孩子们兴致盎然,很快就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开满鲜花的桃树和梨树、刚刚抽出嫩芽的榆树和长着漂亮长头发的垂柳。但当走到王雨身边时,我愣住了。在王雨的笔下,一棵流泪的大树上被涂得乱七八糟。我有点生气了,指着他的画说:“王雨,你画的什么?”王雨看了看我,小声地说:“老师,这是刚才春游时,我看到…  相似文献   

17.
写好看图作文的关键是认真看图。“看”是看图作文写作步骤的第一步。只有认真地看懂每一幅图,正确理解图画的意思,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次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四幅图画。第一幅图是一个右脚缠着绷带、拄着拐杖的男孩上了车,老奶奶在微笑,小女孩在招手,中间的男孩在看书。第二幅图是女孩让座,男孩仍在看书,老爷爷在微笑。第三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语第一册新教材的重大改革之一是增加了口语训练。这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要求。《小兔运南瓜》有三幅图 ,讲述了小兔运南瓜的故事。第一幅图画的是小兔看见一个大南瓜 ,不知道怎样运走。第二幅画的是小兔看见大熊猫骑车 ,受到了启发把南瓜当轱辘推着走。第三幅图画的是小兔把南瓜运回来了 ,妈妈奇怪地问它是怎样把南瓜运回来的。一、三看由于这次看图是看几幅连续的图画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 ,在看图时 ,先要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方法。1.初步看先用投影片出示连续的三幅图画 ,然后指导学…  相似文献   

19.
怎样由看图写话过渡到命题作文呢?我们认为,既要讲究“过渡”的形式,又要注意“过渡”的方法,具体说来,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1.在看图写话的训练中,适当增加独立写作的因素,不断减少对图画的依赖。具体办法有如下几种: ①替代法。就是在一组连环图中,抽去一幅或几幅图画,而用文字说明替代之。作文训练时,学生既要看图画内容,又要看替代图画的文字说明,并把图画内容和文字说明揉为一体。由于文字比图画抽象得多,因而看文字说明作文,难度更大,独立写作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艳芳 《师道》2006,(1):39-39
我拿着一大叠绘画纸走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拔出钢笔套,一滴墨水不小心滴在一张绘画纸上。“哎呀,老师不小心将墨水滴在稿纸上了,这可怎么办?谁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老师,赶快重新换一张纸。”前排的小姑娘着急地说。“老师,赶快用粉笔把墨水吸掉!”一个小机灵鬼说着就要去找粉笔。哈哈!他们不知道这是我精心导演的小品。我马上接着说道:“在大家眼中,滴上墨水的纸就变成了一张废纸,就应该扔掉;而在老师眼中,它却可以成为一幅很美的图画,不信你们仔细看!”我侧着脸用嘴轻轻一吹,稿纸上凝重的那一团墨竟可以吹成树枝状,很有动感。孩子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