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从“正变”、“豪放”、“婉约”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苏词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肯定了苏词是词史上的别格,剖析了了有关“豪放派”争论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苏轼的“婉约词”创作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300多首苏词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意象,可概括分为神女意象、神物意象、神境意象三大类。这些神话意象的大量运用丰富了苏词的色彩,增添了苏词的神韵,使苏词充满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3.
苏词是北宋中叶激烈党争中失意士子特定心理流程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感性显现。北宋以后各种社会矛盾的迭纷出现并渐趋激化,成为苏词接受高潮的导火索。失意于现实的人们或接受苏词之豪,以抒己之胸怀抱负;或接受苏词中的放达清旷,寻求心灵的慰藉。苏词历史地位的奠定经历了长期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是贯穿于传统文学的一条主线.文章试从“气”的角度对苏词中的浩气、郁气、清气进行探论.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北宋时期兼擅诗词散文的杰出作家,几百年来,苏轼以他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培养着人们的意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苏轼是把自己整个生命溶入到作品中的人。可以说人格美是苏词的灵魂,是苏词的风骨,而艺术美则是苏词完美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巧妙结合,构成了苏词特有的风格,散发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一、苏词的人格美  人格美之一:独立不倚  “独立不倚”是苏轼人格美的核心。苏轼是中小地主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典型人物,启幼即受家学熏陶,博览文史,他怀着“奋励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的宏大抱负走上政治舞台,以“忘躯犯颜”,“直言敢谏”自许,力图干一番经世济时的事业,曾以一副舍身报国,奋勇进取,风节凛然的儒者面目出现,认为应该坚守“独立不倚”、“危言危行”的名节。  相似文献   

6.
"诗乐舞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优秀传统。词(诗)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与音乐之间有着复杂交织的离合关系。当代人对唐宋词的欣赏是一种仅仅从文字层面分析,而脱离了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现场感的欣赏,这与唐宋人欣赏方式存在巨大差异。苏轼词作为词史革新的代表,实际上具有表演的艺术特质。苏词从表演者性别、表演乐器、表演姿势及表演内容等诸方面作了很大的改革。苏词实际上改变了词——这种盛极于唐宋的艺术表演方式,这是对我们理解苏词在中国词史上革新的不可或缺的艺术审美之弥补。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宋代词坛的领袖人物,苏词研究也是学界的一个热点。本世纪以来的苏词研究在"‘以诗为词’的深入探讨"、"名作研究的继续铺开"和"风格讨论的热点继承"三个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特色,显示了苏词研究在新世纪的承传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世人评苏词风格 ,大多拈出超旷二字 ,早成共识。今人论苏词 ,雅化、以诗为词等等 ,考察、梳理宋词发展、演变的理路 ,多有识见 ,新人耳目。然而对于清人陈廷焯、刘熙载等人的以忠厚论苏词 ,似未在意 ,故现以陈、刘二人对东坡词的见解为纲要 ,略说苏词于宋词中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个人经历的曲折性、自身情感的丰富性,使苏轼的词在体裁、内容、风格上具有多面性。为此,必须对苏词的主题和风格进行深入的挖掘,注重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另辟蹊径,找出苏词背后的相关内涵,才能让人们对苏词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克服以往对苏词的片面性分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意象分析既需要教师把握诗词主题,又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科学的设计。以苏轼词为例,对苏词中常出现的意象"梦"进行深入探知,明确了苏词意象分析的价值,分析了苏词中"梦"意象的表现,最终通过辨析探明苏词中"梦"意象的缘起:创作习惯的沿袭、个人遭遇的浸染、儒释道思想的集成。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学科教学论是师范生教学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课程实施应该利于师范生的各种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只有根据小语教学论内容的需要,从应用的角度调用各学科知识,并且从应用的角度教授本学科知识,才能有利于促进师范生(未来的教师)尽早获得学科教学知识,从而设计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对苏轼词风形成有重要作用.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让苏词中洋溢着施展抱负的豪情壮志,佛教思想让苏词多多少少流露出人生如梦的喟然长叹,而道家思想则让苏词超旷洒脱.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虽然内容是固定的,但因为涵义丰富,各人的理解不同,教学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处理教材时,就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的角度进行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一般来说,最佳的教学角度实际上指的是最适宜师生对话的角度,因为选择适宜师生对话的角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据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给语文教材确定角度。  相似文献   

14.
世人评苏词风格,大多拈出超旷二字,早成共识。今人论苏词,雅化、以诗为词等等,考察、梳理宋词发展、演变的理路,多有识见,新人耳目。然而对于清人陈廷焯、刘熙载等人的以忠厚论苏词,似未在意,故现以陈、刘二人对东坡词的见解为纲要,略说苏词于宋词中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侯艳 《教学与管理》2007,(2):106-107
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虽然内容是固定的,但因为涵义丰富,各人的理解不同,教学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处理教材时,就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的角度进行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一般来说,最佳的教学角度实际上指的是最适宜师生对话的角度,因为选择适宜师生对话的角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据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给语文教材确定角度.  相似文献   

16.
苏词的编年工作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已有编年,然已编作品中只有过半取得共识,尚有大量作品虽编年而互有出入,各持己见,故苏词编年还有工作可做。其中《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一词,朱祖谋、龙榆生、石声淮等人未编年,薛瑞生、邹同庆等人编于熙宁十年丁巳(1077),明显有误,曹树铭编于元祐五年正月,然只有粗略结论,缺乏详细论证,文章试作补证。  相似文献   

17.
苏轼词风一向以“豪放”说最为流行,本文认为只谈豪放不能尽见苏词面目,而以“疏放旷达”来论苏词,更能反映苏轼词风实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满足他们对文史知识的渴求 ,有必要对文化与文学的相关知识予以拓宽和加深。现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试举三例。一、关于苏东坡在学习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前预习题 :寻找有关作者的文史资料 ,理解该词写作背景 ,以教师身份设计板书 ,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同学们在搜集整理有关苏轼各种知识过程中 ,普遍对他的多才多艺非常感兴趣。有学生在设计板书时 ,用一个大写的“人”字 ,对他的多才多艺作了生动形象的比喻 :苏词像他自己的头部 ,宋词有苏轼犹如唐诗之有李白 ;(2 )苏子的散文像他阔大的…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中国古代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作家,他在诗、词、、赋、书法、绘画等各方面都卓有贡献。然而历代注苏诗蜂起,注苏词在宋人傅干《注坡词》之后,却鲜有传人。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开现代注苏词之先河,筚路蓝缕之功固不可没,惜其抄傅注而又骂傅注,增注部分其错处亦不在少数。20世纪后半期,苏词校注本不断涌现,先后有曹树铭《苏东坡词》,郑向恒《东坡乐府校订笺证》,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拙《东坡词编年笺证》,蔚然可观。邹同庆、王宗堂之《苏轼词编年校注》(以下简称《校注》),虽于2002年9月始出,却显其出蓝之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论起苏词,多以“豪放”赞之。苏轼天性豁达、侠骨峥峥,创作中,刻意要“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形成其词豪放、旷达风格。但苏词中还有一批叙写儿女私情、离愁剐恨之作,婉约柔美,纤丽清新,剐有一番风情。通过对苏轼具体词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词特有的艺术风格应是:纤丽与雄壮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