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基于邻近图的主流拓扑控制算法进行了阐述,通过OMNET++软件仿真建模,设计出基于DRNG与DLSS拓扑控制算法的网络模型,仿真并收集分析数据结果,结果表明:改进DLSS算法与DRNG算法都能够实现通信拓扑结构的简化,达到降能的目的;改进DRNG算法比DLSS算法优化的拓扑结构的鲁棒性更好,更适合实际应用推广.同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以其才华和个性,成为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大家。东坡的风趣与幽默可谓无往不适、无处不在,他调侃、戏谑的对象极广,有僚属、上司、方士、妓女、门生、政敌等。他的幽默带给时人以快乐,曾为他化解过矛盾,省去很多麻烦。他的幽默,充满了机趣,体现出才思敏捷、机灵过人及学养深厚的特点,让后世玩味不尽,成为世人推崇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苏轼贬谪黄州,词作数量达到高峰,文体观念亦此期逐渐形成。黄州以前的漫长创作时期,以倅杭为界,在此以前词作数量极少,词体观比较模糊;倅杭以后,至黄州以前,词作大量涌现,艺术上亦逐渐成熟,但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将词作看成一种文学,认为她具有独立的文体属性,而仅仅看作歌词。  相似文献   
4.
彭文良  木斋 《天中学刊》2006,21(1):72-77
中国文学从魏晋时期便开始了所谓文学的“自觉时代”;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别注意对自身特质的追求,注重抒情,强调表现方法、技巧。赋,作为此期的文体之一,遵从文学自身的演变规律,在此时期文学思想、氛围、各种文体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开始了它自身“自觉”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木斋把苏诗还原到苏轼诗词文创作、宋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等多维坐标系中去研究。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居高临下审视苏诗这一文学现象,故能准确地洞见和窥探到苏诗的本质特色;另一方面,借苏诗的研究,反观中国诗歌史,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苏诗成了撬动中国整个诗史的一个有力支点,实现了理论建构和个别作家作品研究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南宋施元之、顾禧、施宿三人合注的《注东坡先生诗》(后世简称“施顾注苏诗”)是今存最早的苏轼诗集编年注本。施顾注的学术价值无论怎么推许都不算过誉,但存在明显问题,需要进行补正,方可使全书更为完备。具体问题有三:第一,今所存者皆为残本。即使将海内外所存的四个残本合在一起仍缺六卷,另有两卷虽存,但残损近一半。故首先需要对所缺的六卷,残缺的两卷进行补辑;第二,施顾注的句注,注虽规范、严谨,基本都包含作者、出处、引文等基本信息,但是这三部分内容,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故需要逐条核实;第三,该注编年完全沿用宋刊《东坡集》《后集》顺序,施宿虽以题左注和另作年谱形式对舛误者进行驳正,但失考者仍很多,需要继续对编年问题作进一步的补正。  相似文献   
7.
彭文良  木斋 《天中学刊》2013,28(1):100-101
参照《苏轼文集》中《子姑神记》《天篆记》二文,以及苏轼于元丰三年至元丰六年正月二十日同日诗作,可知《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一词,应编年于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  相似文献   
8.
关于苏轼的《江城子·猎词》(老夫聊发少年狂)下片末“西北望”三字的理解有三种解释。结合苏轼的用语习惯,以及北宋与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可以确定此处指密州之西北向、与宋有战事的西夏和吐蕃。  相似文献   
9.
苏轼旷达潇洒,诙谐幽默,总给人身强体壮、心宽体胖之感,然详考其诗文集,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他患有眼疾、臂痛、耳聋、痔疮、肺病、头疼、牙病、疮疖等疾病。他患病虽多,但并未因此而抑郁寡欢,相反,他心境开朗阳光,总能辩证地看待疾病,认为因病可获静养机会,可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廓然澄明,这种心态值得世人学习。  相似文献   
10.
题材的世俗化、平民化和创作形式上的游戏化,是黄庭坚词的两种主要创作倾向,也是黄庭坚词本质的重要表现。题材的世俗化,使词的表现视野由唐五代、宋初的花间尊前、歌筵席畔,苏东坡似的士大夫情怀,进一步转到广阔的世俗生活,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创作游戏化,突出了词的表意功能,促使词体进一步由音乐文学转变为文学文本。这两种倾向,共同促进了词的文体属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