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应拓宽研究视野,把学术研究与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四川云南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扩大其历史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如何把古代滇蜀文化与当代滇蜀文化相联结,把南方丝绸之路与当代东南亚及印度文化相联结,探寻出一条新南方丝绸之路的旅游文化发展途径,是南丝路旅游未来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四川与云南旅游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方向之一。新南方丝绸之路未来的发展,可以通过中国-东南亚-印度公路与铁路网建设,实现古老南丝路沿线现代旅游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从遗产保护的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文化线路",将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之无愧。在我国古代几大丝绸之路中,"南方丝绸之路"是开通最早、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交通大动脉,具有无比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价值。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宣布中国将与陆上、海上丝路所涉及的国家向联合国共同申请将丝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尽快列入"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名单。本文主要就南丝路的文化价值、申遗及其现实意义等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3.
古蜀地区已发现的考古资料,与东南亚越南的出土器物的相似性,表明了古蜀文化向外传播交流过程中,对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影响;从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青铜器、象牙、海贝等,可以进一步印证古蜀通过南丝路与南亚古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古蜀地区已发现的考古资料,与东南亚越南的出土器物的相似性,表明了古蜀文化向外传播交流过程中,对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影响;从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青铜器、象牙、海贝等,可以进一步印证古蜀通过南丝路与南亚古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以“丝”得名。曾经,在这条古老荒凉的路上,各国商旅往来不绝,为中国带来琉璃、金银器等西域珍奇;而东方古国的丝绸、瓷器等物产由此远销西方。2000多年前开辟的丝路早已荒废,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东西方联系更为密切,丝路上的货物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在占世界陆地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欧亚大陆上,古代曾经有数条以美丽的丝绸命名的交通要道,它们跨越万水千山,在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般认为,丝绸之路大致可以分为:(1)草原丝绸之路,指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交通道路;(2)绿洲丝绸之路(也有人称为沙漠之路),指从河西走廊经过中亚沙漠地带中片片绿洲的道路;(3)西南丝绸之路,指经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而到印度、东南亚以远的通道。近年来,中外学者又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命题,指经过东南亚、印度,到达波斯湾、红海的南海航线。本文所论述的,即是上述几条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北方古族南迁和秦灭巴蜀南下的路线,论述了四川同汉中以及中原地区联系沟通的北方通道;由蜀人南迁和汉代开发西南夷,论述了成都(蜀)至云南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第二部分借用成都至云南腾冲古"蜀——身毒道"沿线各地秦汉文物考古资料,以证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存在。第三部分简要介绍南方丝绸之路水陆主要路线。第四部分论述了南北朝隋唐,"邛窑"青瓷烧造的兴起,以及沿南丝路的传播。其中着重论述了邛窑与越窑、耀州窑、长沙窑以及会理绿厂窑等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文章最后对唐宋时期邛窑外销瓷产品以及外销路线等问题提出了大胆推论,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14,(6):13-14
丝绸之路在推动东西方思想交流、文化交融,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文明多样化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概述了古丝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曾经在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商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以客观反映古丝路现今沿线旅游资源实体的手法,研究表明了古道沿线具有景观资源种类最多、民族风情最丰、高原风光最美、组合优势最强、开发潜力最大、旅游行程最短等几大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发展优势,分析表明具有发展观光、度假、生态、科考等复合功能的区域旅游资源经济纽带的巨大潜力;以整体开发旅游线路为先导,带动相关产业或行业的发展,重建南方丝绸之路商贸旅游产业集群,因而提出推动西南山区经济发展,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建设区域经济纽带和民族经济大走廊的战略构想。结论提出四川与云南应加强合作,以整体开发南方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为导火线,引起古道沿线其他产业的共鸣,建立中国西南内陆直通沿海的国际经济互动纽带,进而促使我国西南山区或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南丝路,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原始野桑树从南充移栽全球;二是原始野蚕从南充"移民"全球;三是中国古丝绸从南充走向世界;四是四川丝绸比张骞早一千年到了阿富汗、古埃及;五是南方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早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文章认为南充是南北丝绸之路的源点,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图腾。这些图腾多多少少反映出这个国家的个性。如称中国为“中国龙”,美国为“美国鹰”,印度为“印度象”等。俄罗斯,通常被称为“俄罗斯熊”或“北极熊”。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报刊上频频出现的“为什么英国是熊的朋友”等言论,显然是把“熊”看成了“俄罗斯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印度、伊朗以及亚洲腹地和地中海周围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化发展,其影响无法估量。丝绸之路沿线古国曾焕发耀眼的光彩,令世界瞩目。可以说,没有对古代丝碉之路的深入研究、阐发,对古代亚欧世界历史的了解就不完整、不全面。而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钱币,对人们认识丝路的历史化、经济、宗教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编按]  相似文献   

13.
正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文化贯通,经济交流,也诞生了丝路文学这一奇葩。在浩繁的古、近代文学里有一批专写西北记行的文本,世人通称西行记,是古今行记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的文人西行塞外行吟抒怀,留下大量的诗歌以及研究西北史地的专著,都具有丝绸之路的独特地域特色和人文蕴涵。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交流》2011,(11):91-91
2000多年前便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于“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最开放、最繁华的地方。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古楼兰王国却从中国史册上突然神秘消失,成为难解之谜。千年后的今人如何当该寻访楼兰古国文明,  相似文献   

15.
“南方丝路”概念的提出,在巴蜀文化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相提并论,将巴蜀文化从一个区域文化的地位提升到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区域文化之一的高度。感谢童恩正、李绍明以及一大批研究巴蜀文化的学者,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南方丝路的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时期,古蜀和古印度之间就已经存在着较为频繁的贸易往来关系,两地间贸易关系的建立正是得益于南方丝绸之路这样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路线的存在。古蜀对外关系的建立,不仅仅有利于自身经贸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对外域各地区的经贸文化繁荣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试以对古蜀与古印度之间的贸易手段、方式及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去探寻古蜀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由四川凉山州博物馆、陕西汉中博物馆、云南昆明博物馆等川陕滇三省17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丝绸之路名碑拓片展》6月22—26日在四川西昌与观众见面。 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两大通道,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联系的纽带。《中国丝绸之路名碑拓片展》首次将展示与研究南北丝路的工作联系起来,这对于将来更加深入地开展南北丝路的研究,开发南北丝路的旅游资源,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也是西部文博单位配合西部大开发、发挥自身作用的一项盛举。 …  相似文献   

18.
由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和夏征农民族文化基金会主办的“海纳百川·丝路重光——甘肃书画名家巡展”于7月22-30日在朱屺瞻艺术馆举办。此次展览是甘肃与上海两地问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书画交流活动,集中展示了于忠正、杨志印、何裕、董兆惠、沈风涛、王坤和、黎小丽等近20位艺术家的近200幅作品。作品充满西部气息的“陇原画派”形象,代表了甘肃省书画艺术的最高水准,是中国西部书画艺术创作成就的集中体现。同时展出的还有甘肃省书画家为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创作的300米书画长卷《盛世中华》。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07,(6):90-91
《比利时艺术展》现出世界最贵的桌子,“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7月浮出海面,个人所得税剑指艺术品拍卖,尼泊尔发现大型佛教壁画群,澳门将再发行“中国旧式商店”新邮品,打捞迷失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沉船。  相似文献   

20.
姚静 《大理文化》2008,(3):40-41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大漠风沙,戈壁荒滩.西北丝绸之路举世闻名,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国境内还有一条西南丝绸之路,它的开辟甚至要早于西北丝绸之路,在汉代这条"丝路"被称为"蜀身毒道",它从四川出发,经云南的大理、保山、腾冲出缅甸直至印度.它曾穿越大理的漾濞县境,留下了许多的遗迹散落在漾濞的崇山峻岭中,或是古村旧寨旁,仿佛一个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只要拾起它们,就能让其中一段往昔鲜活地复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