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菁  隽永 《天津教育》2011,(11):61-61
(705)追本溯源追究根本,上溯源头。指查找事物发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追本求源""追根溯源""追根究底"。推本溯源探索事物的根本,寻求事物的本源,指推求事物发生的根源。也说"推本穷源""推本究源"。(推:探索研究;推断:寻求)(706)真格的实在的;无虚假的;当真的。如"说真格的"(即"说真的","说实在的",不骗人的)。  相似文献   

2.
习语all right等于"完全正确"吗?不!现对all right的用法做一归纳。1.用于赞同别人意见或建议,译为"好,行,可以"等,这是all right的主要用法。例如:"Dolphin language?Tell us more.""All right."answered Mike."海豚语言吗?给我们多讲点。""行,"迈克回答道。"Suppose we phone him up?""All right!""我们给他打个电话好不好?""好!"2.表示人"身体健康的,健全的",并可用在问句中表示"Are you well?"的意思。例如:"How are you,Jack?""Oh,quite all right,thank you.How about you?""Jack,你好吗?""啊,很好,谢谢。你呢?"  相似文献   

3.
陈军 《上海教育》2011,(8):55-57
在《论语》全书中,"问"一共用了1 20次,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之一。据杨伯峻《论语词典》,使用百次以上的词有24个:人(名词)(162),也(语气词)(469),子(称呼)(431),不(否定等)(548),之(代词等)(596),仁(道德等)(109),曰(说)(755),乎(介词等)(140),以(介)(152),可(可以)(122),如(动词)(111),有(副、动)(154),而(连)(319),吾(代)(113),矣(语)(202),无(副)(113),为(动)(170),与(动)(119)。连同"问",共25个。其中,虚词就占了一半。有些词如"为""如""有"既虚又实。在纯实词中,仁、知、日、人、言、问等很有趣地组合了一个论语言说的核心语词系统。  相似文献   

4.
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太平宰相晏殊第七子。世称"晏小山""小晏",存世有《小山词》。古人有云:"人间自是有情痴",我们的词人晏几道也是一位痴情的文人。有人说:"痴情方许说红楼",  相似文献   

5.
周芳 《现代语文》2014,(7):31-33
这是省坛滕世群老师教学《诲人不倦》中的一个片断:师:"如切如磋"这个意思要苦读,像什么?像加工牛角玉石一样反复切磋,"之谓"这个结构译得很好,应该翻译成什么?"大概"是相对于哪个词,是"其",不是代词,而是表示猜测的语气词,相当于"大概"。"斯"是这,"之谓"呢,就要译成"说""就是说""说的就是",这个含有固定的翻译的格式。我们换一个内容译一下,"滕老师之谓也"怎么讲?生齐声:就是说的滕老师或说的就是滕老师。师:语文课代表之谓也。  相似文献   

6.
李国平 《生活教育》2012,(21):29-29
"认真"这个词,《现代汉语》解释有两个意义,一是"信以为真,当真",一是"严肃对待,不马虎"。联系现实种种情况想来,"认真"的意义,还应该有第三个解释,那就是"确认是真,真指的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客观存在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史记》之《管仲列传》中有一句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教参是这样翻译的:(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课本中亦无相关的注释,老师们在讲解此句时基本上皆参照教参的译文。教参将"九""一""匡"分别解释为"多次""完全""控制",笔者觉得这三个词语的解释值得商榷。首先,这句话中的两个数词在句中应做动词。"九"同"纠",含义是"纠集",与"合"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身"与"纹身",笔者考证了"文""纹"的本义,得出:"文"是古字,后造的"纹"是今字。二者是古今字;"文身"与"纹身"是一对异形词,"纹身"作为异形词,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许多新增的异形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有收录,但未出词条。  相似文献   

9.
对《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句中的"文莫"二字,古今人做出过多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其中的"文"指人的外表,"莫"通"无",是"无文"的省略,指与外表相对的"内心"。至于古人说"幕音漫",则是因为"莫、幕"相通,"漫"是"无文"的合音。《论语.述而》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生理属性而言)从外表到内心我跟一般人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10.
蒋鹏 《文教资料》2014,(36):173-174
"行李"一词,最初的使用是在《左传》之中,当时的词义为"外交使节",即往来于国家之间的外交官员。但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行李"一词,逐渐发生意义的分化,并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意义,本文就"行李"一词的命名原则和词义衍生变化的角度试做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中古文献中动量词"番""反""返"等的使用情况,发现"番"兴起于南北朝,而"反(返)"作为动量词在东汉时已非常成熟。其动量词义来自动词义"往返","番"是"反(返)"的通假字,专门用来称量对答回合数。隋唐以后,可能由于避讳及追求更准确的语言表达的原因,"番"逐渐替代了"反(返)",并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专用动量词。  相似文献   

12.
宋玉辞赋中有两篇提到了"南楚"一词,古今久无确注。文章通过认真的考证认为,"南楚"一词既可指在楚迁都郢陈前,以其都城郢(江陵)代指楚东扩前(即不包括东楚、西楚)的楚国全境;又可指楚迁都郢陈后,郢陈地区(西楚)以南、东楚以西、秦南郡以东的地区。所以,我们可采用"句本位"的训诂原则,将《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南楚"注释为"楚考烈王时期的楚国南部地区",而将《笛赋》中的"南楚"注释为"泛称楚国故地"。  相似文献   

13.
从"犀利哥""芙蓉姐(姐)"闪电般蹿红网络以后,"哥""姐"的风潮席卷了整个网络及各类媒体。出现了诸如"励志哥""相亲哥""萝卜哥""瞌睡哥""煎饼哥""拾荒哥""大衣哥""hold住姐""失控姐""蛋糕姐""著姐""青泥姐""炫校姐"等一系列"X哥(姐)"结构的词语。在"X哥(姐)"词族中,"哥(姐)"的理性意义已经虚化,语法意义增强,成为一个构词语素,构词能力扩大,推出一系列"X哥(姐)"词汇,且其所处位置相对固定。本文将从"哥(姐)"词义、语法特征、"X"的性质特征以及"X哥(姐)"产生并迅速流行的原因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X哥(姐)"这一词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提出的"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时代格局,也让后世无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得益颇多。班主任亦不妨借鉴古人智慧,把握"天时""地利"与"人和",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时":把握教育要求的时代性"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天时"尤为重要。曹...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使用《古代汉语》教材过程中,发现课本对"旋"、"以"等词的"旋"有"改变"义."以"通"有",也有"使"义.  相似文献   

16.
滕云霞 《中国德育》2013,(23):78-79
"童蒙养正"的思想来源于《易经》。《易经·序卦传》曰:"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蒙"是事物在幼稚阶段的状态。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儿童生长规律亦然,"童蒙"即指幼儿阶段的特点,可见古人把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教育"。《易经·蒙卦》中"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潘双林 《学语文》2012,(6):51-53
议论文写作如何能做到说理充分?无他,剖析而已! 何为"剖析"?《说文》中解说"剖,判也。"又解释"判,分也。""析,破木也。"《广雅》中解说"剖,分也。"《声类》中解说"析,劈也。"一从半从刀,一从木从斤(斧),都是用利器将竹木一类的东西剖开。显然,"剖析"的核心意思就一个:剖开,分开。古人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就不仅强调了剖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生活中,"说理"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理性交流形式,目的是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说服别人。说服是针对具体对象的,也是为了取得具体效果的。在英语中,"说服"(persuasion)一词的拉丁词源原意是"敦促"和"甜",也就是好言相劝,与希腊语中这个词的"令人欢愉"和"甜"是相同的。《伊索寓言》里,有一则《太阳与风》的寓言:相互夸口说自己是最强的太阳与风进行了一场比赛。风看到一个穿着外衣的行人,就说:"谁能使这个人脱掉外套就算赢了。"  相似文献   

19.
1元素、原子、单质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严格说是"一类原子核")的总称.这里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属于同种元素,如3517Cl、3717Cl都属于氯元素,其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互相之间称为同位素.二是指独立存在的中性原子(如反应过程中以活性中间体形式出现的氯原子)、处于结合状态的原子(如Cl2、HCl中的氯原子)、带电荷的原子(即离子,如Cl-)都属于氯元素.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一些关乎化学元素的术语,如"补钙""缺铁性贫血""碘是智力元素"等,里边所说的"钙""铁""碘"都是指元素,这些元素处于化合态;而"吸氧""大脑缺氧""供氧不足"所说的"氧"则是指O2单质.  相似文献   

20.
英语被动语态具有词形变化标记和语法特征.我们知道,"be+ed分词"或"get+ed分词"及作为非谓语动词的"-ed分词",往往表示"被"、"由"、"受""为"、"给"、"让"、"为所"等概念.如:The bike was/got stolen yesterday.(这辆自行车昨天被盗)再如:Encou-raged by the teacher,the pupil works even harder.(受到老师后,这个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