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俊 《编辑之友》2010,(11):118-119
郑振铎是20世纪最出色的编辑之一,他主编过的报刊达45种之多.[1]在接下<小说月报>主编前,他已成功编过<时事新报·学灯>和<文学周报>(后来改为<文学旬刊>).1923年入主<小说月报>,他更注重打造其为新文学建设与旧文学研究并重的文学刊物.依托此一媒体平台,郑振铎于全职编辑之外开始了"业余学者"的研究生活.说他"业余",不仅就其学术背景与工作时间而言之,更是立足其"媒体"性质所由观之.其研究范式的独特之处,正在于他以编辑身份介入研究领域所伴生的"媒体"特色.  相似文献   

2.
赵家璧与新文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璧对新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编辑了一系列的文艺丛书.在三十年代抗战爆发之前,赵家璧主编了<中国新文学大系>10种,这套总结"五四"以来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成就的丛书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赵家璧这一时期还主编出版了<良友文学丛书>39种,<良友文库>18种,<中篇创作新集>10种,<苏联童话丛书>3种,<现代散文新集>7种,<翻译文学丛书>3种,<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若干种等.  相似文献   

3.
韦君宜的编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范 《编辑学刊》2004,(5):41-44
韦君宜(1917-2002),湖北建始人,编辑家、女作家.1934年在清华就学期间,曾任<清华周刊>编辑.青年时代,投身解放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做过<中国青年>、<抗战报>的编辑.在她的主持下,<中国青年>成为新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1953年她担任<文艺学习>主编,取得巨大成功,与<旅行家>主编彭子冈、<新观察>主编戈扬、<文汇报>主编浦熙修一起被誉为新闻出版界的"四大才女".1959年任<人民文学>副主编,1960年后任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为缓解文革造成的书荒,她主持了近50种文学名著的出版工作,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新时期文学出版社复兴的先声.韦君宜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对书刊的编审有丰富的经验和感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她的<老编辑手记>,辑入她在编审工作中关于编辑职业道德、专业素养、选稿标准、作者培养等方面的讲话和文章,是我们学习韦君宜编辑思想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与艺术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1902.12.28-1988.5.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报刊编辑家.他一生创办、主编过<红黑>、<人间>、<新希望>、<诗与文>等多种报刊,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由于他的小说家之名太盛,故他在编辑领域的贡献长期不为人注意.其实,沈从文的编辑实践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他20世纪30年代起,通过执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之一,并由此培养和推出一批青年作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他对报刊编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一个心愿 我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文学专业就读时,老师就重点介绍了普鲁斯特和他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以下称<追忆>),读过这部巨著的片段,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部巨著有七卷小说组成,长达200万字,书名分别是:<在斯万家那边>、<在少女们身边>、 <盖尔芒特家那边>、<索多姆和戈摩尔>、<女囚>、<女逃亡者>、<重新找回的时光>.  相似文献   

6.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和前<文学故事报>副主编黄伊新出版的文集<编辑的故事>只有一字之差,二者却截然不同.前者的故事是虚构的,谁也不会从中寻找编辑工作的参考材料;后者却是真实的,正因为如此,所写的故事情节更感人,更有声有色.作者称他的这本书不是"堂而皇之地写什么编辑学",但与某些徒有"编辑学"的虚名,内容并不切实际的论著相比,我觉得他的故事中包含的编辑学问更多.  相似文献   

7.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趣味有价值的周刊"是原来印在邹韬奋所主办的<生活>周刊的刊头上的文字,这也是韬奋办刊的个性所在.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王志莘转入银行界任事,31岁的韬奋以职教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的职位.此后一直到1933年7月流亡出国考察,这7年间他一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活>周刊的言论及其发行、编务工作.这是韬奋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七年.通过办刊实践,他便深刻地了解了市民阶层的理想、抱负和喜怒哀乐,进而也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8.
吕恰然,<新闻记者>杂志前主编.1988年至1998年,先后在<新民晚报>任新闻版编辑,言论专栏编辑,大特写版编辑.1998年至2010年,任<新闻记者>杂志主编.在<新民晚报>新闻编辑部工作期间,由他策划和主持的.不妨一议"专栏,被评为中国新闻好专栏.  相似文献   

9.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10.
1928年,对于任职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吴宓教授来说,有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就是编辑在天津出版的<大公报·文学副刊>. 因为<大公报·文学副刊>,生活在吴宓的面前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1895-1976)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卓有成就的双语作家.他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融合,可以说是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他创办、编辑有<论语>、<人世间>、<宇宙风>、<天风>等刊物.著有<开明英文读本>、<剪拂集>、<大荒集>、<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当代英汉辞典>等,具有丰富的编辑出版实践经验.他曾经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受过欧风美雨的洗礼.因此,他在自己的编辑出版活动中,注重版权保护实践经验,并运用现代中国版权观念和法律制度,努力维护自己的著作权益,并成为著作者版权利益维系的一个实践典型.  相似文献   

12.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近二十年的出版生涯中,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周刊、 <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周刊等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为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韬奋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他的编辑思想更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和探讨韬奋的编辑思想特色,对今天的期刊编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一生的编辑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从早年创办<共产党>月刊到创建人民出版社,再到新中国建立后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李达的编辑活动熔铸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苏娟 《编辑之友》2006,(1):34-3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以近千万字的 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和 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为我们构筑了一座彪炳史册的世纪文学丰碑.然而,巴金先生最早参加的文化活动并不是文学创作,而是编辑出版工作.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曾评价说:"巴金以文名太高,掩盖了他在出版方面的贡献,其实后者对新文学的贡献远比前者重大."巴金为祖国编辑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编辑出版史上一面辉煌耀眼的旗帜.巴金在其一生漫长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凝聚显现的编辑精神--爱、平等、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为耕耘奋战在编辑出版领域的当代编辑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令我们感佩、深思并值得永远学习、继承.  相似文献   

15.
梁衡 《新闻实践》2009,(1):15-16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在他从业的38年中,有19年从事新闻管理,19年从事一线的新闻采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他还兼治文学、政治、科学吏方面的学问,都颇有建树.这样的阅历和知识结构使他在当代新闻学人中独树一帜.其学术思想有其鲜明的个性,既有政治高度,又体现新闻规律;既有宏观理论思维,又有微观层面的操作经验;虽是讲新闻,却洋溢着百科知识;虽是写新闻或做研究,却有散文式的语言.他在职期间,曾写下了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业务手记,有一部分已经收入在业界流行甚广的"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李频 《编辑学刊》2001,20(1):28-32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以下简称<大系>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其杰出意义一在开创"大系"出版体裁,二在以编辑手段系统整理五四文学成就,功不可没.对其成因,对其内在构成与特色,却一直未见专文较深入地解析.面对这座丰碑,抬头仰望了鲁迅、茅盾、胡适、朱自清等大师后,不由得低头沉思:<大系>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其选编者是当时最优秀的文化精英,名家编名著,大师选名篇,<大系>理当不朽,那个不朽的编辑群体奠定基础并建造了这座高质量出版大厦.  相似文献   

17.
近日拜读了方厚枢先生<听老编辑讲那动人的故事--<编辑之歌>编辑札记>(载<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2期)一文,得知方先生的近况:八十有二高龄的他仍在为主编<编辑之歌--怀念远去的英才>文集的工作忙碌.  相似文献   

18.
金陵客,原名王世奎,现名王向东,19的年2月生于江苏省泰县姜堰镇.现为<新华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江苏省杂文学会会长.已出版杂文集<我是一个怪物>、<巴子自白>、<红楼絮雨>、<水浒国风>、<儒林视野>和旧体诗词集<雨花词>等9种.曾主持编选<江苏文学五十年·杂文卷>.近些年,以金陵客为笔名的评论文章频频出现在全国许多媒体上.2003年10月3日,在参加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10,(6):81-81
张建伟(1956年-),高级记者,著名编剧.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驻天津记者站负责人、机动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高级记者.著有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他开创了"张建伟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新闻界有这么一位学者,始终辛勤耕耘在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园地上,先后出版了<新闻发现论>、<新闻记者论>、<新闻编辑论>、<新闻典型论>、<论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战>等实用新闻学专著,并且发表了100多篇新闻论文和新闻工作评论,在新闻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他就是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我国唯一的军事新闻学术核心期刊<军事记者>杂志的主编朱金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