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工问题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加速时期,伴随产业结构的工业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相应发生的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转移的问题。农民进城,在改善农民自身生活状况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经济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民流动的积极效应和有益之处,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又要尽力削弱和抑制农民流动日益显露的弊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苏海安曲塘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玲 《生活教育》2010,(5):31-33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背井离乡,投入到城市建设和"中国制造"的大潮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迅速增加,随之带来的是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问题目渐突出。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04,(6)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是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深化“手拉手”活动,更好地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服务务,配合教育部门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决定在少年儿童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以…  相似文献   

5.
浅谈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进城务工,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创出了一条新路,使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变革;它还为城市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奉劳动力,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立下首功;农民工进城还以特殊方式反哺农村,他们每年带回家乡的现金,成为发展农业、改善生活的“资金干渠”。  相似文献   

6.
新闻聚焦4月1日,北京市安民小学400多名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北京市左家庄第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结成了“手拉手”小伙伴。以此为标志的“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全国城市少年儿童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手拉手’”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据统计,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已达一千多万人。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号召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城市少年儿童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手拉手”活动,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为城乡统筹服务,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服务,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旨在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激励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户籍制度的放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进城务工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他们富了口袋,却忽视了儿童的脑袋。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不良影响的诱惑等,困扰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是现阶段广大农村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儿童”,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  相似文献   

8.
Yankee Gone Home     
《海外英语》2010,(11):40-41
近年来,在中国国内随着进城农民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农民工举家进城的增加,进城农民已经越来越多地“嵌入”到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但是对于这些进城的农民,我们称之为“半城市化”,因为他并没有真正的作为一个城市居民在某个城市里定居下来,而是几个城市间来回地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贾平凹小说《高兴》中刘高兴这一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特征,并将其与新时期农民形象、传统农民形象进行了比较,定位为“新世纪进城农民”形象。认为刘高兴经历着高兴又悲哀的城市人生,面临生存与精神出路的双重困惑,通过这一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出“新世纪进城农民”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海陵区"城中村"改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乡二元社会的缩影,以“亦农非农、亦城亦乡”为其典型特征。“城中村”的存在,是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凸现,是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城市学校一方面为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家庭教育、知识基础上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当下进城务工农民工面临从物质到精神的诸多困境,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中国城市吸纳外来人口能力;另一方面在于农民工自身诸多不正确思想观念所导致的盲目进城行为。因此,当下农民工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农村文化教育和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其思想观念根本改变,使绝大部分农民能够对人生作出切合实际的长远规划,立足农村谋发展,从而将农村这个天然属于农民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为一片真正的“希望的田野”,而不是脱离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实际一味强调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使更多农民成为市民。  相似文献   

13.
事件     
教育部负责人近日在京表示,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各级政府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所建学校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教育部负责人解释说,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  相似文献   

14.
一、对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培训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工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吸引了大批西部地区的农民进入大中城市打工。据保守的估计,全国进城务工人员达到几千万,从上海来看就达到了三百多万。十多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务工人员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阻碍作用,同样也不利于务工者自身素质的提高。1.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是当务之急。从目前…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化健康发展是解决一系列战略问题的重要路径。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数以亿计的农民将告别农业和农村向城市的二三产业转移,受二元体制结构的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成为我国农民向城市转移的特有方式。进城农民工始终处于城市边缘地位,其市民资格的缺失造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片面性,影响到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加快推进农民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就进城农民对“农民市民化”的意愿进行的一个实证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个户籍或身份变化的问题,相对于户籍和社会保障而言,进城农民更关注的是到城市是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合理的收入水平。同时,调查发现年纪较轻的进城农民及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高者在城市就业及生活非常自信,他们并不十分在乎目前的身份,但认为应该获得市民权,且更愿意在城市定居。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他们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农民进城务工是一种趋势,农民工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量。所以面对新时期的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邓桂兰 《华章》2007,(2):28-29
进城就业农民能否成功地融入城市,是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活、城乡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大问题.据调查,目前进城就业农民比较成功地融入城市的比例约在20-30%之间,而且他们要成功融入城市面临不少困难.解决这些困难的基本途径是,既要创造促进进城就业农民融入城市的良好环境,包括思想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组织环境等,又要充分发挥进城就业农民融入城市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已成必然,也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是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市落实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稳步进行。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助推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民生问题。文章以皖北地区为例,重点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影响农民进城就业的主要因素,并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进城就业主要受性别、年龄、非农收入比重、交通状况、就业途径、培训以及社会评价作用明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是造成进城农民双低就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