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井上靖的代表作《敦煌》中的人物,认为《敦煌》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呈现二元式叙事结构。在话语故事时,文本着力表现人物各自所承担的角色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同时,文本中的类型化的人物还承担了一定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临床教学中探讨和应用了"PBL教学法",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模式的转变,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因此,探讨新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问题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的角色常常有特定的称谓,而婢女则多名为梅香。虽然同为婢女,但是每个梅香却各具特色,她们时而促成美好姻缘,时而对小姐给予清醒的当头棒喝;一方面是闺阁小姐的代言人,一方面又谨遵老妇人的言语。梅香具有自己的立场,她是一个类型化人物,所以有必要对这个角色进行分析,以便我们更全面了解元杂剧的独特魅力和特定角色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使一个故事真正具有意义的根据。从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物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进展;而从人物自身的审美价值来看,人物则应当是具体生动的形象。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构成了小说人物的二重性:即格雷马斯所说的,既是行动主体,是“行动元”:又是性格,是“角色”。(《行动元、角色和形象》)因此,大凡优秀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都应当是一个文学形象,一个性格;否则,  相似文献   

5.
关于唐传奇中李娃形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并非许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类型化、平面化的人物形象,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和故事的发展,李娃性格由诡诈、冷酷、无情逐渐转变为善良、忠贞、多情,清晰地呈现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立体性、多面性,这正是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所说的"圆形人物"所具备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京剧的角色有生、旦、净、末、丑之分,"末"后来与"生"不再区别。"生"是指戏曲中的男性角色,"旦"则是女性角色,京剧的大多数剧目以"生""旦"角色为主。"净"虽然同样是男性角色,与"生"不同的是,"净"又称为"花脸",以丰富的脸谱来表现不同的人物特征,如包拯和曹操的角色便属于"净"。至于"丑",则可以说是京剧中最不可或缺的"佐料"。所谓"丑",并不是指扮演者的长相丑陋,而是指这个角色的扮相比较滑稽。丑角扮相主要是在鼻梁和眼窝间抹一块白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角色发展模型",对危机状态下《路得记》中人物角色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故事情节的演变也是主人公角色转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角色的特征尤其是性别特征表现出相当强的模糊性和流动性,《路得记》中人物角色的转换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这表明故事中人物角色的转换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它是危机得以解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董媛媛 《林区教学》2008,(11):93-94
戏剧演员要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必须要创造角色,理解人物,体现人物,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把握角色的主题,挖掘人物的性格核心,这样的人物角色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白志坚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1):52-56,111
在"季节系列"小说中,王蒙大胆地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在叙述视角使用方面,王蒙采取日常生活中人物的亲历亲为的方式,既使人物活跃在故事中又能使人物跳出故事以反思者的身份引导读者不仅要关注故事本身更要关注其意义;人称使用则突破常规,随着抒情和议论的需要,三种人称灵活自如地交替变化,方便了抒情和议论,也扩展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从而使小说主题变得复杂和多义;这些特别的方式和技巧也决定了叙事手段方面的特别,那就是在叙事的同时使用了大量的抒情和议论;作家直接介入小说,不时地提醒读者,作家所写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其所表达的意义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李盈 《文教资料》2012,(32):182-184
在创作高度类型化、商业化的好莱坞电影导演中,诺兰算是风格别具的一位,这来源于他对电影叙事的精妙处理。交织错位的情节脉络、复杂多变的人物角色以及迂回曲折的悬念设计等等,他的电影如万花筒一般包容多了重叙事元素,不断冲击着观众的传统审美。当然,纷繁却不复杂,"碎片化"的处理凝聚在一个宏大、完整而复杂的叙事时空里,这也促使观众不断地去咀嚼剧情、感悟角色、理解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