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什么要做语文作业“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两千多年前就非常重视学生的学后练习。我们现在说的做语文作业,就是学后练习的主要方式。关于为什么要做语文作业,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首先,只有练习,听说读写的技能才能成为自觉的本领,才能体现出语文科的工具性要求;其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惟有在练习作业时,才可能达到最高点。做语文作业的过程,就是对语文知识加深理解并巩固的过程,是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运用技能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教学流程或者说学生的学习流程中,作业、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作业后处理”又是练习环节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作业后处理”是指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和学生所做的针对作业的延续性工作,它包括教师的批阅、学生的订正、错题的讲评等等,它对学生学习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好数学教学中“作业后处理”呢?  相似文献   

3.
胡琼 《中学生电脑》2013,(11):74-74
小学语文老师谁都绕不开作业,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的继续和延伸,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学生作业拖拉,不爱做作业是教师工作中的一大烦恼。催交作业,不但费时间,更会坏心情。什么样的作业才让学生喜欢?怎样批改才能减轻老师的负担?怎样布置作业效果会更好?在教学中,使用一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小方法,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进行课堂教学时,每次上完新课学生练习做的都不错,心里也是暗自高兴.可是.第二天作业一收上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错误百出,还有的是上课练习过的、会的也出错.讲评作业时。学生也是后悔不已.“不该错”,“没审题”,“忘记了”等等理由,让我哭笑不得.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上课时会做.课后就不会做了,原因何在?怎样解决?  相似文献   

5.
减负并非仅是量和难度的表面问题,片面理解或过度滥用可能会导致“减负无效”或“减质”的危机。现阶段,很多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心理负担过重,作业练习方式方法机械低效。“刻意练习”作为新的理论和方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强烈意识性、目的性的科学化练习,对学生的情感、动机、元认知、方法意识和习惯等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又能提高作业和学习的效率效果。作业练习可以采用“刻意练习”方式,通过制定并细化作业练习的目标、关注作业练习内容的“学习区”、形成恰当的作业练习心理过程、促成螺旋发展的作业练习循环等具体策略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增加正向学习心理,助力减负。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习必须进行一定数量的作业练习。因为数学解题作业是巩固理解,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但是,怎样进行数学解题的作业练习是一个多年探讨的问题。量必须控制、质必须提高。在质量统一的作业练习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会作错解的处理。对学生的错解怎么办?打“×”,批评几句,重做,等方式均能收到一点效果。但是,收效不大,且对解错较多的学生形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厌学,甚至放弃数学的学习。练习中发生错误是正常现象,而且这些错解,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向自…  相似文献   

7.
关于多练     
“多练”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怎样才算正确的“多练”呢? 有的教师主张:要“多练”就必须多做作业。因而,他们每节课后,都给学生布置很多书面作业。学生说:“作业堆如山,高不可攀。”“多练”和“多作业”,是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书面作业,虽然是“练”的方法,但是,“练”不仅指书面作业,它包含有更广泛的内容。如语文练习,可以是背诵,释词,习字;也可以是作文,写日记。数学练习,可以是心算,也可以是笔算;可以是书面练习,也可以是实地测量。理化练习,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实验。如果把“练习”和“作业”混同起来,误以为只有书面作业才是练习,因而,无限制地,一味地追求多作业,就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和不当的做法。作业越多,是不是就越能提高教学质量呢?这也不见得。我见到了不少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长期以来学生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的两大课题。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教读《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她板书课题后就问学生:“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你们反对什么?”学生回答:“我反对家长独裁;我反对题海战术;我反对老师罚同学抄作业;……”又问:“你们为什么要反对这些?”学生被难住了,于是转入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学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落实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过程中,对作业与练习应如何的设计,真正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与练习世界,使学生的作业成为学生在知识海洋里扬起风帆的桨和船呢?我们积极进行了相关探索、反思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齐玉芳 《新疆教育》2012,(16):232-232
老师们都知道,不管是课文前面的“预习”还是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它们与课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属教学内容之列,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能忽略它们,更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用好“预习”及“思考、练习”,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语感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载体呢?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预习就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优题设计是“双减”政策有效落地的关键,对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就怎样对数学练习进行优化设计,怎样通过作业重构将枯燥的练习优化为能力增长的思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但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往往只重视“上课”这一环节,而轻视其他几个环节,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支离破碎,不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作业是上课之后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有很强的逻辑联系,有效的作业设计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载体、教师反馈教学的工具。那么,怎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呢?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语文教学中“训”与“练”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养成“不待老师讲,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明确“训”与“练”的关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样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15.
黄滨 《湖南教育》2005,(7):29-31
对学生的美术习作进行评价,是美术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中美术课的教学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主要体现在作业的设置、随堂解决作业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完成作业后的评价三个环节上。在教学中,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其中,“作业的设置”是教师教学意图的体现;“随堂解决作业过程中的问题”是对教学意图实现的保证;而“对学生完成作业后的评价”,则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在《教育过程》第40节中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珍视这些成果才是真正对过程的尊重…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在“精讲”的前提下,有效地组纷‘练习”,做到“讲’与“练”的完美统一。一、“练”的意义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在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再发现过程大大减少了“试错”.加速了学习的进程,并通过作业、练习、考试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状况。因而,教师教学中实施的“练”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反馈凋整过程·在学生的学习经历的再发现——评价——反馈调整的阶段中,“练”是必需且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知…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学生的知识教学中,有三个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作业巩固、练习检测与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三个环节——练习检测与提高中,学生通过练习只是达到了检测的目的,而对于通过检测需要做到的二次掌握与再提高却效果甚微。经常有老师抱怨学生:“做过的练习,你怎么又错了”、“这道题,老师都讲十遍了,你们怎么还错?”等等。  相似文献   

18.
周耀纲 《甘肃教育》2011,(19):74-74
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那么,思想品德教师怎样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学生进入初三后,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已较明显。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作业是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一个莺要途径,但作业又是学生觉得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怎样使得作业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于,尝试设计分层作业。  相似文献   

20.
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只有通过一定量的有效练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和方法,形成良好的计算技能。从而切实提高计算能力。那么,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是怎样对待计算练习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