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实践活动场景规模宏大,文化内容古朴而独特,是一部真实的、生动而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运用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从历史文化景象、社会文化景象以及竞渡文化景象对贵州苗族独木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进行追踪研究,并在总结其非物质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寻龙舟竞渡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
苗族独木龙舟原始竞技的体育文化遗产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经过多年周期性的田野工作,采集了"苗族独木龙舟竞技"的第一手资料.遵照<国际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宪章>,对其作体育文化遗产界定.研究认为,苗族独木龙舟竞渡属于体育文化遗产,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特点.  相似文献   

3.
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不仅展示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范例,显现研究各原始运动形态获取第一手真实资料的有效途径,还要运用文化人类学进行具体深入的解释和分析,通过理论建设为倡导生态体育和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更完善的思路.研究发现,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是从竞技到体育的萌芽进程中的活化石,至今仍不具有体育性质,应视为一种体现独有民族性格的巫术礼仪性的游戏竞技遗存.在体育视野之外,该竞技游戏仍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留下若干谜团.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不仅确认了一项传统身体活动的性质,倡导文化遗产保护应包括其生态环境,还印证了体育人类学对体育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6,(2):37-42
黔东南清水江施秉、台江段一些苗族村寨每年都开展独木龙舟竞渡活动,这一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探讨龙舟竞渡活动中苗族的礼物交换、婚姻互惠等文化规则与仪式过程非常有意义,从中可以看出苗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礼俗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黔东南地区清水江与巴拉河流域"独木龙舟文化圈"的田野调查,印证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法是研究民族传统身体游戏最适宜的方法.同时,展示体育人类学对民族体育的实证研究案例,也是体育界对保护文化遗产采集科学数据的首次有益尝试.在2008年首次对参赛选手进行体质调查的基础上,2009年对其进行体质人类学的复测,并按照体育人类学方法增加了环境和器物测量,重点进行文化人类学的参与性观察及深度访谈,完成了对一项古老的身体竞技游戏的全面探索.  相似文献   

6.
贵州台江施洞苗族独木龙舟因独特的区域特点和民族风格,其文化的社会功能极为显著。本文仅就这一地区特殊的龙舟竞渡社会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8):107-108,112
运用历史过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对贵州台江苗族独木龙舟传统体育活动进行了研究,详述了该活动产生的民间历史文化背景及原生态表现形式。研究认为,苗族独木龙舟传统体育活动的产生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发展地区经济、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苗族独木龙舟和现代龙舟起源、发展、活动时间与地点、参与人群、器械及规则等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结论:苗族独木龙舟和现代龙舟都已列为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举办比赛或活动时间相对固定;对龙文化的崇拜程度都非常的高,以祭祀和赛龙舟的方式祈福,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然而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在器械构成、比赛水域、赛道、划舟姿势以及胜负标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9.
基于布朗的结构-功能理论方法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意义理论方法,提炼出角色-功能分析法、地位-功能分析法以及符号学的"能指"和"所指"分析方法,对贵州苗族独木龙舟文化进行了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察。研究发现,除了参与竞渡比赛之外,独木龙舟文化活动的功能特征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血亲伦理、一种地位表征以及一种特色教育,从而使得自己民族的社会结构更加紧密与稳定。其文化意义表达是:通过一种复杂的仪式结构使得自己民族在娱神、敬神的仪式过程中,获得神灵保佑年年好收成;通过一种复杂的情感结构使得自己民族能够自由释放一种英雄的情怀,来表达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拜;通过一种复杂的性格结构来表征自己民族的性格。整个文化意义表达内容深远而丰富。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进行讨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态特点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中心在其“精神内核”,“文化空间”特点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本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人本观念”是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与心理健康关系最紧密的身体自尊作为测量工具,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实验等方法,以苗鼓和舞龙为锻炼方式,对湖南湘西矮寨镇妇女进行16周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6周系统的苗鼓锻炼和舞龙锻炼对湘西矮寨镇妇女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显著性改善作用;其中,苗鼓在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吸引力两项指标上比舞龙产生的效益更为明显,而舞龙在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两方面比苗鼓效果好,说明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方式对湘西农村妇女的身体自尊产生不同的心理效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促进农村妇女身体自尊不同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田野考察等方法,从概念学的角度,探究校本课程与民俗体育内涵、特点和分类;从人类学角度,探讨民俗体育与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相关性;用事实求是的视角,调查湛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以及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历史的纬度,厘清湛江民俗体育代表---传统武术、人龙舞、醒狮等历史形态及其变迁;从传播学方面,对该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作为个案分析,根据课改的需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广可利用的民俗体育项目;从未来学角度,勾勒出基于粤西民俗体育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认为:紧密结合粤西高校实际,开发具有粤西特色的、通俗易懂的、科学实用的校本课程,将弥补国家课程内容的不足,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其它高校或学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舞龙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活动,舞龙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融入现代体育文化的氛围,使这项传统的民族文体活动,不仅有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内涵,而且也具有特殊的体育无形资产价值。本研究力图通过对现代舞龙运动发展特性的研究,对其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节庆期间我国农村民俗活动的调查,以盐城农村义丰龙舞及楼王莲湘为个案,揭示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追溯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及其现实困境,并提出发展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龙狮运动是我国优秀传统的体育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中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随着我国龙狮运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龙狮运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角度对龙狮运动的的价值功能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和分析,为新时期的龙狮运动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舞龙运动是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及多方面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舞龙运动在贵州省高校开展具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教学方面的经验,舞龙运动在贵州省高校开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研究对象,对传承人的基本情况、保护措施、发展困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资金补助、政策倾斜等措施为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供了保障。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边缘化、民族传统节日淡化、传承人收入低等是当前传承人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