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髌腱腱围炎是指骸尖下极髌腱附着点及髌腱、腱围部疼痛的创伤病变。分为以髌尖起点处疼痛为主的髌尖型即“髌尖末端病”和以髌腱部症状为主的“单纯髌腱腱围炎。也有两者同时存在。 近几年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是难度不断增加,比赛中突出表现为快、高、飘,落地稳。想要达到高水准就要加倍地去训练,因此造成膝关节负荷不断加大。 生物力学证明:伸膝运动是由股四头肌通过骸骨与髌腱来完成的。当运动员起跳时髌尖、髌腱承受的拉力是很大的。据William等人记述,体重91kg(一侧腿负重45kg)、双膝134半蹲时,每侧髌腱受牵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水中运动疗法和常规疗法的对比,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髌腱腱围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位髌腱腱围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进行水中运动.互作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中运动疗法更适合膑腱腱围炎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与分析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力学特征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规律,为髌腱末端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正常对照组10名,髌腱末端病组10名),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sEMG的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sEMG的变化;结果:1)在等长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PT明显小于对照组、F/E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2)在等速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PT明显小于对照组,并随着运动角速度增加而变化显著;3)末端病组iEMG的VM/VL比值在等长运动和等速运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髌腱炎或股四头肌腱炎(俗称:“跳跃膝”)是从事重复性动作的运动员(如跳高、跳远、篮、排球、举重)常见的一种运功过度综合症,它可导致伸肌拉伤。该病的临床学、放射学和组织学的研究结果,在以前的论文里已作过表述。为了探讨引起“跳跃膝”的原因,我们对407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髌腱腱围炎(髌尖痛)在膝关节运动损伤中最常见。尤以跳高、跳远及篮、排球运动员中较常见,早期处理不当,多迁延成慢性,甚至数年不愈,不能正规训练,影响成绩及技术发挥。笔者自1989年任广西羽毛球队队医工作至今,发现我区男女青少年运动员全队25人,患此症的有7人,占总人数28%,其中包括世界冠军黄华、吴文凯也先后患此症。  相似文献   

6.
跳跃膝     
在人体所有的关节中,膝关节的解剖结构是非常不稳定的,所以最易受损伤。膝关节的损伤对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可产生致命性的危害。为此,教练员了解本病的知识对减少损伤的发生及损伤后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膝关节损伤的问题既广阔又复杂,所以本文主要论述跳跃膝的损伤机制、症状、治疗、康复和预防。跳跃膝是由过度负重所致髌腱或四头肌  相似文献   

7.
优秀排球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国家排球队等10个省市级的排球队的运动员241名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普查。其结果:患病率为68.5%(男子为73.7%,女子为65.5%,男女差异无显著性),常见病、多发病为髌骨末端病、髌腱腱围炎、髌骨软骨软化症和膝半月板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学生运动员运动中跟腱腱围炎发生的原因,找到预防的措施以减少损伤的发生。方法:通过检索文献资料,调查访问,临床诊,对36例运动中发生跟腱腱围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运动中跟腱腱围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有:(1)外界暴力。(2)技术动作不合理。(3)准备活动不充分。(4)过度劳损(5)运动鞋摩擦。结论: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过度疲劳,穿合适的运动鞋,能减少跟腱腱围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腱反射是指肌腱受到快速牵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根据肌肉本体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这种反射的感受器应该是包埋在肌组织里的肌梭。然而,由于该反射是外力直接作用于肌腱所引起的,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受器是包埋在肌腱里的腱器官。加之许多教科书也这样认为。比如:《人体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中也指出:“紧张性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受牵拉肌肉中的肌梭”,“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射)的感受器是肌肉中的腱器官”。教材中的这种分别指出两种反射的感受器,看来并不是印刷上的错误或笔误。这一观点多年来一直困…  相似文献   

10.
针灸加电针治疗髌腱末端病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加电针治疗髌腱末端病45例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保健中心赵金良髌腱末端病是髌腱附着于髌骨下缘的慢性劳损病,也是运动创伤中的常见病。由于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上又有一定困难,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及成绩提高。为此,笔者试用针灸加电针(G6805治疗仪...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跟腱腱围炎,在田径教学训练中颇为常见。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此损伤多发生在跳跃项目(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的练习中。由于该病症是运动损伤中病情期长、症状明显且治疗困难的创伤之一,因此,跳跃运动员在从事教学训练中,正确了解病理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给予及时的治疗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针刺髌尖阿是穴的方法并配合股四头肌保护性力量的练习治疗髌腱末端病,旨在为预防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电刺激定量跳跃装置使兔完成一次大强度跳跃运动,通过注射p3 8.MAPK抑制剂来研究p3 8.MAPK的活化作用在此种负荷下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PPTJ)与胫骨髌腱结合部(TPTJ)的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是否会使组织结构分层相同的 2.个结合部之间产生差异。方法:1 4.只1 8.周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4)、跳跃组(J1,N=5)、跳跃后注射p3 8.抑制剂组(J 1.P,N=5)。每天15 0.次定量跳跃,训练结束2 4.h后处死取样,进行H&E与免疫组化处理,取样部位为PPTJ与TPTJ。结果:(1)J 1.P组PPTJ的IL- 6.含量明显大于CON组 ;(2)J 1.与J 1.P组PPTJ与TPTJ均有微细结构损伤,J 1.P组中 2.个部位之间的软骨带厚度有显著性差异 ;(3)CON组 2.个部位间IL-1β、IL- 6.有显著性差异,J 1.组PPTJ与TPTJ之间IL-1β、IL-6、TGF-β 1.有显著性差异,J 1.P组PPTJ与TPTJ之间IL-1β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一次大强度跳跃负荷会引起PPTJ与TPTJ微细结构变化(TPTJ的微细结构变化优于PPTJ)并使PPTJ与TPTJ之间TGF-β 1.差值显著增大,p3 8.MAPK被抑制后结局相反 ;(2)一次大强度跳跃负荷下,p3 8.MAPK的活化会维持PPTJ中IL- 6.含量的稳定,p3 8.MAPK被抑制使PPTJ与TPTJ之间IL- 6.含量显著性差异消失  相似文献   

14.
运用VICON动作分析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以及多功能测力靶,对散打运动员正蹬腿打击过程的动作时间、躯干旋转角度与打击腿关节角度、环节速度、角速度、支撑腿地面反作用力等相关指标的测量,探讨影响散打运动员正蹬腿打击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提膝阶段比普通运动员时间短、速度快、躯干旋转与髋关节角度小,在最后撞击时优秀运动员比普通运动员送髋速度快,充分、支撑腿蹬地迅速并蹬地力度大。建议:(1)正蹬腿的训练中提高提膝的速度以及提膝与蹬伸间的连贯性。(2)提膝时大腿尽量贴紧躯干,撞击时充分向前送髋,加大打击距离。(3)提膝时身体重心不要刻意下压,最后撞击时加强支撑腿蹬地力。  相似文献   

15.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片拍摄法、图像解析法对其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采用单足跳型技术;着地瞬间时相,着地角在跨步跳阶段、支撑腿膝角在跨步跳和跳跃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撑腿最大缓冲时相:支撑腿膝角缓冲幅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差异显著,表明支撑腿退让性工作能力和快速蹬伸能力不强.离地瞬间时相:起跳角在单足跳和跨步跳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助跑最后一步的水平速度为9.99 m/s,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长跑运动员的损伤有许多种,其创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众多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跑量过大。以下例举几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变形性膝关节:强化股四头肌。二、治疗膝外侧韧带炎:矫正“O”型腿;做牵引及伸展运动。三、治疗膑骨软化:不加负荷强化股四头肌。四、治疗膑腱腱围炎:伸展股四头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两种不同生物材料,纤维蛋白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FG-BMP)及重组合异种骨(RBX)对腱-骨界面愈合的效果进行比较评估。方法 5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行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FG-BMP组腱-骨界面推注FG-BMP生物材料,RBX组则应用RBX生物材料,对照组则不施加任何材料。术后2、6、12周取材,行影像学检查、组织学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FG-BMP及RBX均能促进腱-骨间骨的生长。术后6周及12周,两组标本腱-骨间骨矿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tisty,BM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术后6周时及术后12周,RBX组的BMD值均高于FG-BMP组;组织学结果显示,至术后12周,RBX组腱-骨界面显示移植肌腱周围被新生骨组织包绕,并且新生骨组织趋向移植肌腱方向生长,镜下新生骨组织数量明显大于FG-BMP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术后6周,应用注射型生物材料治疗的两组最大牵拉力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RBX组牵拉力最大(P<0.05);术后12周,RBX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G-BMP组尽管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G-BMP组和RBX组均能促进腱-骨界面的愈合,但RBX在加速腱-骨界面愈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起跳角疼”及半蹲疼,是指膝关节屈曲呈130°~150°发力起跳或在此角度半蹲时疼痛。常见的原因有:髌骨劳损、髌尖末端病、髌腱腱围类半月板损伤等。 髌骨劳损又称髌骨软骨病、髌骨软骨软化症。 髌骨在膝关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保护股骨的髌面,传递股四头肌的力量,加强股四头肌的肌力和维持膝关节在半屈曲位时的稳定性。 生物力学证明,膝关节屈曲小于90°时,仅股四头肌的股直肌起主要伸膝作用,其肌力较弱;超过90°以后,其他三肌逐渐参与伸膝功能。当膝关节伸到130°~150°时,发力点集中,力量最强。此角度…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髌尖末端病的手法治疗维持人体直立、行走、跑跳的主要肌肉之一股四头肌,在股前下行经髌骨延长为髌腱止于胫骨粗隆,股四头肌中只有股直肌的腱纤维在表层止于髌上极,其它腱纤维越过髌骨而延续形成髌腱。髌骨下的髌尖与髌腱在结构上曲绵域教授有所论述,他通过研究认为髌腱附的髌尖处其连接结构为骨组织(髌骨)—钙化软骨层—潮线—纤维软骨带—腱纤维,此种“末端装置”比较坚固。髌骨在膝关节的伸屈运动中有特殊作用,它通过加长四头肌力臂协助伸膝,还增加了髌腱与股骨髁承受压力的应力得以较好分布,髌腱才能承接四头肌强大拉力,来担起运动对膝关节需求的功能。然  相似文献   

20.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创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45名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常见、多发创伤发病率依次为腰肌筋膜炎、髌腱腱围炎、骶棘肌慢性损伤和肩袖损伤。作者对病因及病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创伤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